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遺產稅免稅額與級距?多少錢才課?試算申報?友善教學一次懂

岳士瑋
user

岳士瑋

2025-03-24

瀏覽數 18,600+

根據2025年最新稅法,遺產稅是依照「遺產淨額」來分級課徵。(僅為情境示意)取自Unsplash
根據2025年最新稅法,遺產稅是依照「遺產淨額」來分級課徵。(僅為情境示意)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日前一位網友在Dcard分享自己月薪僅6、7萬,卻因家人過世意外要繳高達1600萬元的遺產稅。由於家人留下的多是土地,現金不多,該名網友在緊急來不及變賣下不知該怎麼辦?因此上網發文求助。此個案在網上引起熱烈討論,也讓人發現國人對遺產稅的生前規劃不理解,導致子女受累。到底遺產稅多少錢才會課?如何試算申報?配偶去世的申報節稅技巧?本文彙整國內稅務專家的完整建議一次懂。

遺產稅級距

根據2025年最新稅法,遺產稅是依照「遺產淨額」來分級課徵,分為以下三個稅率級距: 

1. 遺產淨額在5621萬元以下:課徵10%的稅率。 

2. 遺產淨額超過5621萬元至1億1242萬元:先徵收562萬1000元,超過部分再加課15%的稅率。 

3. 遺產淨額超過1億1242萬元:先徵收1405萬2500元,超過部分再加課20%的稅率。 

這也就是常聽到的「10%、15%、20%」課稅級距的由來。

遺產稅的稅率,還會根據繼承發生日而有不同,也可以參考以下表格清楚理解:

- 繼承發生日(死亡日)在98年1月23日以後至106年5月11日之間,適用單一稅率10%:應納遺產稅額=遺產淨額x10%

- 繼承發生日(死亡日)在106年5月12日至113年12月31日之間適用

遺產淨額(萬元)稅率(%)累進差額(萬元)
5000萬以下100
5000萬01元至1億15250
1億01元以上20750
資料來源:財政部官網|資料整理:遠見編輯部

- 繼承發生日(死亡日)在114年1月1日以後適用

遺產淨額(萬元)稅率(%)累進差額(萬元)
5621萬以下100
5621萬01元至1億1242萬15281.05
1億1242萬01元以上20843.15
資料來源:財政部官網|資料整理:遠見編輯部

遺產稅試算怎麼做?

為什麼有人繼承千萬遺產卻一毛錢都不用繳?關鍵在於「遺產淨額」的計算方式!若扣除各項免稅額與扣除額後,遺產淨值為0或負數,那麼就不需要繳納遺產稅。依據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的官網資訊,基本公式如下:

應納遺產稅額計算(遺產價值之計算,以被繼承人死亡時之時價為準)

遺產總額 - 免稅額 - 扣除額 = 課稅遺產淨額

課稅遺產淨額×稅率 - 累進差額 - 扣抵稅額及利息 = 應納遺產稅額

到底怎麼做?以下是試算的個案

舉例來說,假設A先生名下有:市價約2500萬元的房產與200萬元的存款。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房屋是以「評定現值」來計算遺產總額,而土地則是以「公告現值」來計算,並不是直接用市價來估算。這樣計算下來,不動產加上現金和股票,可能實際總額低於1333萬元的免稅門檻。 

除此之外,1333萬元只是基本免稅額,還需再加上其他扣除額。例如,喪葬費用可扣除138萬元,若有其他法定扣除額,也能進一步降低課稅金額。

因此,A先生的實際遺產淨值的確有可能低於免稅額,最終就無需繳納遺產稅。簡言之,要先了解遺產總額和扣除項目,才能準確評估未來是否需要繳遺產稅,以及計算可能負擔的稅額。

如果這樣代入理解仍有問題,建議可以直接連至財務部稅務入口網的遺產稅試算網址,有便利的計算機可放入自己的數據來算出來。

房屋是以「評定現值」來計算遺產總額,而土地則是以「公告現值」來計算。取自Unsplash

房屋是以「評定現值」來計算遺產總額,而土地則是以「公告現值」來計算。取自Unsplash

遺產稅免稅額&扣除額

根據財政部公告,2025年最新的遺產稅免稅額及扣除額標準如下: 

  • ● 免稅額

每位被繼承人享有的免稅額為1333萬元。 

  • ● 扣除額

此外,依照不同身分別,可適用以下扣除額: 

─ 配偶扣除額:553萬元 

─ 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子女或孫子女):每人56萬元 

─ 父母扣除額:每人138萬元 

─ 重度以上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每人693萬元 

─ 受扶養的兄弟姊妹、祖父母扣除額:每人56萬元 

─ 喪葬費扣除額:138萬元 

除此之外,如前面例子所提及,遺產中的不動產在計算遺產總額時,並不是以市場行情來評估,而是以政府公告的估價標準來計算。標準如下:

─ 土地:按照「公告現值」計算 

─ 房屋:依據「評定現值」計算 

不過,依照繼承發生日,也會有不同,完整的表格可參考下方資料:

遺產稅何時需要申報?誰要交? 

在前述的Dcard網友個案中,他相當驚恐因為擔心如果不馬上交,就會被國稅局懲罰,但實際上要多久才需要申報?根據財政部官網資訊如下:

什麼時候要申報?要向哪個單位申報?

1. 如果被繼承人過世時留下財產(包含動產、不動產或其他有價值的權利),那麼繼承人或其他納稅義務人,應該在被繼承人死亡日起6個月內,向其死亡時戶籍所在地的國稅局、分局或稽徵所辦理申報。

2. 如果被繼承人是長期住在國外的中華民國國民,或是非中華民國國民但在台灣有遺產,則要向臺北國稅局申報。

3. 如果符合《遺產稅跨局臨櫃申辦作業要點》的條件,繼承人就不受戶籍地限制,只要準備好所有該附的資料和證明文件,就可以就近到任一國稅局分局、稽徵所或服務處申報,更方便。

另外,也需要搞清楚是否自己正是納稅義務人,才需要申報,根據財政部官網資訊如下:

以下這些人會被視為遺產稅的納稅義務人:

遠見39週年超值回饋 | 現在訂《遠見》最划算,再享限量贈品!

1. 如果有遺囑執行人,由他負責申報。

2. 若沒有遺囑執行人,那就是由繼承人或受遺贈人負責。

3. 若沒有遺囑執行人、也沒有繼承人,則由依法指定的遺產管理人負責處理申報。

配偶逝世後,如何申報遺產稅?

在做遺產規劃時,除了提前了解有可能需要負擔的遺產稅額之外,在申報遺產稅時,其實也有節稅妙招!

舉例來說,夫妻其中一方過世,而過世配偶的名下財產多於在世配偶,那麼在世配偶可以依《民法》主張「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換句話說,就是將過世配偶的一部分財產算作自己的財產,進而達到降低遺產總額、節省遺產稅的效果。 

然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個節稅方法僅適用於夫妻財產制。另外,「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必須在申報遺產稅時由申報人「主動提出」,並提供相關證明文件,稅務機關並不會自動協助請求扣除。

生前提早規劃節省遺產稅

當然,上述節稅撇步只是方法之一,且還受限於身分別與財產制的採用。如果想提早做好節稅規劃,彙整自國內稅務專家的建議,其實還有更多實用的方法。

方法1:壓低資產價值與分散資產

其中最常見且有效的有兩大概念:「壓低資產價值」與「分散資產」。不過,這兩種手段雖然能短期內節省遺產稅,但若操作不當,還是有機會在日後引發更高的稅負,以下就來詳細解析:

● 壓低資產價值

此手段通常操作於不動產的價值計算。目前,房地產的公告現值與評定現值通常低於實際市價,因此在計算遺產稅時,資產價值會被壓低,進而減少應稅金額。 

舉例說明:

─ 房屋市價:3000萬元 

─ 政府公告現值(房屋+土地):1800萬元 

─ 實際遺產稅計算時,會以公告現值1800萬元納入遺產總額計算,等於省下1200萬元的應稅資產。

雖然這樣的操作確實能降低遺產稅額,但長期來看,若未來出售這筆房產,政府將依照公告現值認定「買進價格」,可能會因此增加未來的交易所得稅負擔。

以上述舉例數字接續說明:如果以3000萬元出售此房屋,政府認定買進價為1800萬元,將視為賺取1200萬元,並對此課徵所得稅。最終,所繳納的所得稅,可能比節省的遺產稅更高。

因此,在壓低資產價值節稅前,應衡量未來交易可能面臨的稅負,綜合考量長期成本與效益。 

另外,關於房子的遺產稅還有哪些撇步?理財達人施昇輝指出,建議一間房子的指定繼承人要有全盤思考,可參考他的說法

  • ● 分散資產

透過「分散資產」來降低名下資產總額,也是常見的節稅策略之一,尤其配偶間更是常以此種方式做節稅規劃。像是夫妻間贈與免稅的關係,生前將部分資產轉移給配偶。

又因夫妻財產制的關係,資產雖然名義上轉給配偶,但實質財產並未減少。若其中一方過世,生存配偶仍可主張繼承權與剩餘財產分配權。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若在被繼承人去世前2年內進行贈與,則依據《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該筆贈與資產仍會被視為「被繼承人的遺產」,併入遺產總額計算課稅。

總而言之,越早進行資產分散規劃,才能真正發揮節稅與資產保全的雙重效果!

配偶其中一方過世,生存配偶仍可主張繼承權與剩餘財產分配權。取自Unsplash

配偶其中一方過世,生存配偶仍可主張繼承權與剩餘財產分配權。取自Unsplash

方法2:逐年贈與、婚事贈與、附負擔贈與

在資產傳承的過程中,透過現金贈與、婚事贈與及附有負擔的贈與方式,也是能有效減輕稅務壓力的策略。而此一方法甚至還能幫助下一代提前累積資產。不過,首先你要先估算自己使用遺產稅或者贈與稅較精省?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的詳細說明。若覺得適用於贈與方式,再參考下面文章。

  • ● 逐年贈與:每年244萬元贈與免稅額

根據現行《遺產及贈與稅法》,每位贈與人每年可享有244萬元的贈與免稅額,且不限贈與對象。 

其中,244萬元的免稅額是以「贈與人」為計算標準,因此父母雙方皆可各自贈與,等於每年最多可合計贈與488萬元。贈與方式也可靈活安排,無論是現金、股票或其他資產,只要在年度總額內,都享有免稅待遇。

  • ● 婚事贈與:結婚禮金額外免稅100萬元

當子女論及婚嫁時,父母還可額外享有每人100萬元的贈與免稅額,讓新婚的子女更順利展開新生活。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贈與的時間點需在子女登記結婚日前後六個月內,超過時間即不適用。

  • ● 附有負擔的贈與

「附有負擔贈與」是指將資產(如不動產)連同貸款一起轉移給受贈人,受贈人需承擔貸款責任。

操作方式舉例說明:

1. 假設父母購買一處價值2000萬元的不動產 

2. 其中1200萬元為自有資金,800萬元由銀行貸款支付 

3. 父母將不動產連同貸款一併贈與給子女,並約定由子女負擔貸款 

4. 贈與稅計算方式:

─ 不動產評定現值(公告現值):1000萬元 

─ 減除244萬元年度免稅額及800萬元貸款後,淨額為負數

─ 因贈與額為負值,因此無需繳納贈與稅 

但是此種操作模式需注意,子女若將此不動產出售,房屋「取得成本」將依照當初父母贈與時的公告現值計算。

以上述舉例數字延伸說明:

─ 若子女以3000萬元出售該房屋,政府將認定子女的取得成本為1000萬元,將視為賺取2000萬元,並對此課徵所得稅 

因此,父母在行此種贈與時,須考量子女是否有償還貸款的能力。若貸款金額過高,稅務機關可能還會調整扣除金額。也有專家建議,若擔心子女無法負擔貸款,父母可利用每年244萬元免稅額,逐年贈與現金給子女,用來支付房貸,進一步達到節稅效果。 

此外,若你沒有子女,但是希望將遺產讓寵物繼承,有可能達成嗎?雖然你鍾愛的貓貓狗狗,在國內法律認定上目前仍無法扮演繼承人角色,但是可改用信託方式完成。可以參考這篇文章中專家的說法來進行。

方法3:善用保險工具 

用保險金規劃來為遺產稅節稅,許多人最疑惑的是真的可以節稅嗎?實際上關鍵細節沒做對確實會被課稅,專家完整建議請見這一篇身故保險金要課遺產稅?專家揭關鍵:計入所得或遺產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