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讓投資從頭開始就愈簡單明瞭愈好,所以我現在要跟你介紹的,就是不同投資種類的基本型。有了這些資訊,在建立投資組合時,你就能決定要放多少心力在裡頭。我喜歡用我稱為「花店比喻」的方法來形容不同的投資種類。(本文節錄自《不漏財的雪球管錢術》一書,作者:蜜凱拉・阿羅卡,方言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單枝花:「股票」
股票就是一間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權。基本上,買股票就等於買了一間公司的一部分,公司獲利時也會有你的份。
買股票就像是走進花店想買一枝花,花的選擇很多,有些因為與眾不同的特質而比其他花更迷人。選好花之後,你可能看花的種類會大概知道這種花可以活多久,但你付出的心力和花生長的環境也會影響到花的壽命。
買股票跟買花是一樣的道理,投資時可以選擇個股。你可以從很多產業中選擇不同的股票來投資,有些可能比其他標的更具吸引力,如在21 世紀,科技股可能會比煙草公司的股票更有潛力。
如果你有做功課,可能就會對某支股票未來的表現有個概念,但仍有很多因素不在掌控之中,而這些因素可能會決定你最終是透過這支股票大舉獲利(如盛放鮮花)還是賠錢收場(如枯萎凋花)。
精美訂製花束:「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mutual fund)是一個用於購入一籃子股票的資金。簡單來說,投資人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類型,接著把資金交給投資經理人(即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往往是具有公信力的金融機構團隊),由他們幫投資人選擇股票入場操盤。
至於基金的類型,可能是基於公司規模(例如依市值區分等)、產業種類(例如科技或傳產等)以及地理位置(例如美國或新興市場等)等項目,不同類型的期望報酬率和承受風險也有所差別。共同基金這樣的投資方式之所以很熱門,是因為你可以一次投資多支不同的股票,好達到分散投資的目標。
回到花店的比喻,可以把共同基金想成你下訂的一個精美花束。
你不是花藝專家,所以想請專業人士幫你依照想要的花種來搭配。你事先訂購、付錢、接著交給他們配,你就能得到一束擁有不同種類又能互相搭配的花束了。
(延伸閱讀│資深老鳥教我的人生真相!陳重銘:有能力選擇才是真自由)
現成花束:「指數型基金」
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簡稱ETF)是個股和共同基金的混合型,因為兩者的特性,指數型基金都有。
ETF 跟股票一樣,都是在證券交易所(exchange)進行交易,而交易所就是個人和證券商買賣股票的地方;ETF 跟共同基金一樣的地方是,這兩種買的都是擁有某些共通點或主題的一籃子股票。
用花店比喻來說,ETF 就像是現成花束。你可以得到許多類型相似但種類不一的花,所以這些花看起來會非常相襯。因為是現成的,買起來更方便輕鬆,只需要走進花店挑一束,無須像精美花束一樣事先訂購。
花店禮券:「債券」
債券很特別,因為買債券不是買公司持股,而是從政府或公司買一張借據。簡單來說,如果你買100 美元的債券,等於是借100美元給一個單位,而這個單位會在一段特定的時間之內,把錢加上特定的利息還給你。
我把債券想成像是花店禮券,因為你可以用禮券買特定金額的物品,且預期會得到相同價值的報酬。債券與花店禮券最大的差異在於利息,買了債券,你會收到與債券等值的金額加上利息,利息多寡則依購買債券當時的利率而定。
其他常見的投資類型
指數型基金(index fund):指數型基金是共同基金的一種,追蹤的目標是指數。指數通常會用來衡量特定一組股票的表現,如標普500 指數(S&P 500)衡量的是美國前500 大公司的表現。
所以說,指數型基金其實就是投資人買來模仿特定一組指數的共同基金。除了標普500 指數之外,其他指數還有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Index)和羅素2000 指數(Russell 2000)。
目標日期基金(target date fund,簡稱TDF):目標日期基金是根據你預期退休年份自動分散投資的共同基金。這種基金會自動幫你選一組股票和債券,並在你愈來愈接近退休的期間,自動調整投資組合的風險分配。
分散投資的定義
有沒有聽過「雞蛋不要放在同個籃子裡」這句話?這句話是個警告,提醒你不要把所有資源都集中在同一個地方,因為很有可能會一次失去所有。這一點在投資的時候非常重要,甚至有個專有名詞叫做分散投資(diversification)。
每一種投資標的都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沒有所謂「零風險」的投資。如果你聽到有人說他們可以幫你投資致富,完全零風險,那就是詐騙,他們在騙你!
如果你選了一檔股票,把所有的錢都投進去,就很有可能一次失去畢生積蓄。假如有一天這家公司倒閉,那你投入的每一分錢都會灰飛煙滅。
但如果你投資10間公司,每間投資10% 的存款,那如果有一間公司倒閉,但其他九間公司表現良好,你就只會損失10%的錢,其他90% 的錢都分散到其他公司了。
要分散投資的真正原因,就是管理投資衍生的風險。如果把錢都分散在不同的投資類型、產業、公司,就可以降低風險,長期下來有望收穫更高的報酬。
(延伸閱讀│人生財富時鐘有4個重要階段:做對「這2件事」比賺錢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