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政變雖然促成杜華利總統垮臺,但海地人民長期苦難的生活卻並末就此結束。各派人士對於領導權的明爭暗奪,使海地局勢極為動盪不安;這不但是日前執政的南斐將軍的心腹大患,更是海地未來前途的隱憂。
其實,從歷史上看,海地這個世界上唯一由黑奴叛變.成功而誕生的國家,獨立後的二百八十年間,一直沒有脫離黑暗的命運。今人心海地,已成為二十世紀一個貧窮和苦難的象徵。
西半球最窮的國家
長期以來,這個位於東加勒比海上的小島國,始終是一個政治獨裁、經濟落後、環境惡劣的國家;而海地的六百萬人民也從未與飢餓、貧窮和恐懼絕緣。
在經濟發展的成績單上,海地可說是交了白卷。
這個與我國已有近三十年邦交的國家是西半球最貧窮的地方。平均國民所得僅三百美元,由於貧富差距懸殊,海地絕大部份心人民年所得低於一百五十美元。據我國大使館的觀察,七○%的海地人每天只吃一餐飯。因為缺乏蛋白質,導致惡性營養不良,這裏是世界上少數有橙色頭髮黑人兒童的地方。
缺之能源,生產技術落後的海地,大多數產品都須仰賴進口。年年的貿易赤字,使海地外匯嚴重短絀,必須依靠援助和外債度日。
觀光業曾是海地最主要的工業。但因一度誤傳AIDS源自此地,海地的觀光業大受打擊。遊客人數由多年來維持的十三萬人,驟減為前年的四萬人。
海地的工資也是西半球所有國家中最低的。在五○%高失業率的壓力下,海地工人平均一天的工資僅三塊錢美金。廉價勞力也吸引了不少外商來此投資,其中以美商最多,約有兩百家。海地也是全球最大的棒球生產國,供應全美國棒球的九五%。
衣食無著而又找不到工作的海地人,近年紛紛偷渡到美國、多明尼加及古巴等地,形成一股經濟難民潮。目前在美國邁阿密的計程車司機或多明尼加的收割甘蔗工人中,就有不少是海地人。
地不利人不和
大自然也並未厚待海地。這個面積僅有台灣五分之四的島國,不但缺乏資源,土埋貧瘠,境內山多田少,可耕地尚不及全國面積的一半;占總人口八○%的農民,還使用最原始的耕種技術,因此糧食始終無法自給自足。人口年增率達二%的海地,同時也是加勒比海及中南美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每平方公里二一六人)。
環境惡劣是海地的另一個嚴重問題。多年來,海地人民由於買不起燃料,大肆砍伐森林;濫墾濫伐的結果,造成表土層的大量流失,不但影響作物產量,更使得雨季來臨時,全國各地水災為患。
時至今日,海地仍然有許多地區沒有電力、道路及衛生設備。物質條件的嚴重匱乏,使海地人民的平均壽命僅四十五歲,而在每十個未滿兩歲的嬰兒中,就有一人夭折。
海地的官方語言為法語,但大多數人都使用一種由法語、西班牙語、英語和非洲土語混合而成的語言。居民多信奉天主教,但也同時盛行源於非洲的巫毒教(Voodooism)的血祭儀式。
在政治發展史上,海地人民也曾寫下血淚斑斑的一頁。
西班牙和法國殖民時代陸續自非洲輸入海地的黑奴,一八○四年,在戴沙林將軍的領導下,推翻法國統治,成為全球第一個黑人共和國,也是近代史上唯一由奴隸叛變成功而誕生的國家。
但是,獨立後的一百八十年間,海地人民卻經歷了數位專制獨裁的暴君,和美國二十年的軍事占領。
剛垮臺的杜華利總統之父,就是一位崇尚「黑色權力」的恐怖統治
的典型。綽號「醫生爸爸」(Papa Doc)的老杜華利總統,使用秘密警察和巫毒教來控制人民。他在位的十三年間,市中心經常出現人頭及屍體。而人民對海地恐怖的象徵-戴著墨鏡的秘密警察,更是嚇得襟若寒蟬。
夢魘時代的結束
至於繼任的小杜華利總統(綽號Baby Doc),執政十五年來,不但沒有改善人民的生活,反而建立了一個貪污、腐化的專制政權。在大部份海地人民三餐不繼的情況下,杜華利的婚禮卻花費了三百萬美元;在海地為付不出油錢而全國交通陷入停頓的同時,第一夫人米雪卻在巴黎採購了一百七十萬美元的珠寶服飾。這種揮霍的行為激起人民極度的不滿,終於在二月七日,以全國暴動迫使杜華利流亡法國。
由於接掌政權的南斐將軍並未掌握大局,目前海地的局勢在左派人士、不滿分子和杜華利舊勢力的傾軋下,不僅沒有穩定下來,且更趨動盪。新的領導危機正在醞釀中。海地未來的發展及變化目前還很難預料。
或許以美國為首的自由國家,關心的是海地境內共黨勢力的消長;但是,對八○%連「民主」兩字都不識的海地人民來說,溫飽的生活恐怕才是他們追求的目標。 (趙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