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日本新研究:防失智3種運動有用!亞洲飲食這樣吃護腦

林士蕙
user

林士蕙

2025-02-21

瀏覽數 110,700+

日本和台灣的飲食、生活習慣有不少相似之處,或可借鏡以預防失智。僅為情境示意,取自photoAC
日本和台灣的飲食、生活習慣有不少相似之處,或可借鏡以預防失智。僅為情境示意,取自photoAC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擔心邁入50後大腦退化有失智風險,想看看鄰國經驗?2024年日本順天堂大學學者提出一份運動、飲食等多方面預防失智的完整報告,匯聚包括當地的眾多研究,指出有3種運動都對防失智有用,其中一種還是許多日本人從小就會的國民運動;此外,亞洲傳統飲食該如何調整才能預防失智?實用建議一文拆解。

日本未來每五位老人就有一位失智!怎麼辦?

現年64歲的東江守(Mamoru Toue,中文音譯),住在日本大分縣,8年前還是公務員的他,突然被醫生診斷出早發性失智症。那時的他心情跌到谷底,甚至把自己關在家裡整整一年不敢出門。自己後來在日間照護中心遇到了幾位同齡病友,才鼓起勇氣走出家門,甚至開始到處演講分享經驗。他在接受《Japan News》採訪時回憶,隨後他還認識了「日本失智症工作小組(JDWG)」的成員藤田和子等人,大家互相打氣,讓他覺得人生不再灰暗。

日本早在2007年就進入「超高齡社會」,專家預估,到2025年,全國65歲以上的失智症患者將高達700萬人。換句話說,每五位老人中就有一位可能面臨失智挑戰!也因此,日本各地對抗失智症的做法相對先進成熟。比如已經成立了十年的「失智症工作小組(JDWG)」,鼓勵病友積極面對人生;另外還有許多專家埋頭研究,找出延緩失智的解方。

專家預估,到2025年,日本65歲以上的失智症患者將高達700萬人。僅為情境示意,取自shutterstock

專家預估,到2025年,日本65歲以上的失智症患者將高達700萬人。僅為情境示意,取自shutterstock

2024年,日本順天堂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復健醫學部門的高倉朋和(Tomokazu Takakura,中文音譯)助理教授,在《順天堂醫學期刊》(Juntendo Medical Journal)上發表了一篇全面性的報告,主題是「營養、運動與認知復健於失智症預防」。他整合了報告中回顧包括日本當地研究在內,數十個過往文獻,歸納出適合日本人的預防建議。

日本和台灣的飲食、生活習慣有不少相似之處,或可借鏡。究竟怎麼做才能讓大腦保持健康?下面就來完整揭密。

預防失智症,該做哪3種簡單運動?

高倉朋和說,預防失智,心肺運動和肌力訓練都很重要,但不用想得太複雜。眾多研究發現,以下3種簡單運動,只要規律做都可活化大腦。

每天走路5000步  

高倉建議,每天走路至少5000步,就能對大腦老化建立多一道防線。他建議民眾可帶運動手環等計數器出門,可增進運動的動力。

其實,2022年《阿茲海默症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的一項日本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研究追蹤了茨城縣3000多位65歲以上的長者整整8年,發現每週快走300分鐘(差不多每天40分鐘)的人,比不愛動的人失智風險低很多。如果走路不是你的菜,研究指出搬輕物或慢速游泳也有類似效果。

每天走路至少5000步,就能對大腦老化建立多一道防線。僅為情境示意,取自pixabay

每天走路至少5000步,就能對大腦老化建立多一道防線。僅為情境示意,取自pixabay

體操  

你可能沒想到,每天早上跟著廣播做體操,居然也能護腦!2020年《阿茲海默症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一份研究發現,日本社區裡一群銀髮族女性常做體操,結果她們的認知能力下降風險明顯變低。高倉也大力推薦這個簡單又親民的方法。  

在日本,這種叫「ラジオ体操」(廣播體操)的運動已經有近百年歷史,從小學到公司、社區公園到處可見。小時候當地學生聽著收音機跟著動;現在,NHK電視台還有教學影片,或可說是日本的國民運動。研究說,這些銀髮族女性最愛的就是體操,參與率是各項運動中最高。

年度激省!$3,680 帶回24期遠見+高質感行李箱

為什麼體操這麼神奇?研究團隊解釋,體操通常伴隨音樂進行,可能帶來多重益處,例如提升情緒、放鬆心情、記憶動作、協調動作以及做體操過程中,會與家人朋友互動等。體操對降低認知衰退風險的正面影響可能是智力、心理和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想試試看嗎?英日交流慈善組織「Japan Society」在YouTube上分享了一段3分鐘的廣播體操教學影片如下。

影/廣播體操在日本有近百年歷史,研究發現它能減緩失智,「Japan Society」的YouTube頻道有完整示範。影片來源:YouTube@The Japan Society

深蹲、踮腳尖與啞鈴  

高倉還提到,練肌肉也能護腦,尤其是簡單的肌力訓練。比如在家做深蹲、踮起腳尖,或拿啞鈴練手臂,都很有效。

2017年《神經工程與復健期刊》(Journal of NeuroEngineering and Rehabilitation)的一項研究也支持這想法。他們找來24位75到83歲的日本女性,分成運動組和對照組。運動組每週兩次、每次90分鐘,練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另外還有搭配物理治療。3個月後,這些銀髮族女性的腦力明顯比沒運動的對照組活躍。

如何踮腳尖?以下是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兒童醫院的示範影片。

影/踮腳尖這類肌力訓練,也能有助活化大腦。美國科羅拉多兒童醫院在YT頻道上有標準姿勢示範。影片來源:YouTube@childrenscolo

亞洲風格飲食也能護腦?三餐如何調整?

吃對東西也能幫大腦加分!高倉說,科學早就證明地中海飲食很護腦,因為裡面有很多Omega-3脂肪酸和維生素。地中海飲食的特點是用橄欖油、多吃魚、新鮮蔬果、堅果和豆類,少碰紅肉和乳製品,穀物也選沒精製過的。

但日本與台灣人愛吃的白米飯,精緻澱粉太多,高倉建議稍微減量。如果完全模仿地中海飲食有點難,或可借鏡地中海風格稍微改良即可。他提出幾個簡單吃法:  

- 白米別吃太多,可以用糙米、燕麥或藜麥這些低GI穀物代替,既健康又有飽足感。  

- 三餐多吃富含維生素B12和葉酸的食物:貝類、海苔、魚、豬肝、綠茶、大豆、香菜或花椰菜。海苔和綠茶可是日本人的日常食材,在台灣也容易買到。  

- 均衡最重要,多吃魚、海鮮、蔬果、堅果和豆類。

其他延緩失智的生活方式

除了動一動、吃得好,高倉還提醒幾個生活小撇步:研究指出,睡得好是護腦關鍵,晚上別熬夜,讓大腦好好休息。還有,多跟朋友聊天、串門子,活躍的社交生活也能降低失智風險。日本研究還發現,住得離公園近、散步方便的老人,通常身體和大腦都更健康。 但如果你家附近沒有公園,不妨多尋找其他適合走路的環境來運動。 

看來,日本這些簡單又實用的建議,真的很值得我們學起來。擔心熟齡後大腦退化?從今天開始改變這些小習慣。

動起來的 ESG
數位專題

動起來的 ESG

運動和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有什麼關係?「動起來的ESG」,不僅是將運動和ESG相結合的創新思考,更是我們對未來企業永續發展的探索。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