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一位台積電工程師開著油電動力混合車,滑入南科14廠地下停車廠,專屬停車位早為他保留。有別於其他工程師要早早到公司搶車位,開著低汙染、低碳排放的油電混合車,公司早備有專屬停車位,讓其他同事羡煞不已。
另一位工程師則是一身休閒打扮的騎著腳踏車來到台積電上班。南部氣候炎熱,不免流些汗水。他不疾不徐地將腳踏車停放在室內專屬車位內,隨後進到公司特設的淋浴間內沖涼,換上工作服後開始一天愉快的上班。
這些想像現在似乎還是個夢,不過在台積電南科興建中的14廠工程藍圖裡,已納入這些設計概念,為的是鼓勵員工使用更低汙染,甚至無汙染的交通工具上下班,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過去20年來一直是台灣企業經營績效與公司治理的模範生,這一次,台積電在全球減碳風潮下,也要成為響應全球減碳風潮的模範生。
力行製程百萬公噸溫室氣體減量計畫
台積電計畫展開的減碳大工程,不僅在廠房設計與製程上,更要員工在行動上也力行減碳生活。
台積電新廠規劃暨工程處長莊子壽說,「公司的目標不僅是要自己做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更要和產業界分享成功經驗,讓其他企業也能共襄盛舉,一起把減碳工作做好。」
台積電早在2000年就加入台灣半導體協會提倡的溫室氣體排放減量計畫,期望在2010年時,全氟化合物(PFC)總排放量能減到1997到1999年的平均值再減少10%,台積電的配額是減下23.5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當量。
為此,台積電制定「製程百萬公噸溫室氣體減量計畫」。莊子壽說,減少全氟化合物排放可從兩方面下手,一是處理全氟化合物,特別安裝每台500萬元的處理系統(local abatement),將氟化物高溫分解後,再排放至廠區的中央空氣洗滌系統,做二次處理。
其次就是以全氟丙烷(C3F8)取代過去常用的六氟乙烷(C2F6),做為晶圓製程的清潔氣體。全氟丙烷能降低原有的氟化物排放量約七成,此氣體汰換工程將在2009年完成,屆時即可大幅降低氟化物排放。
初步測試結果,台積電在製程改善上已達到5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減碳目標,以每噸碳資產15歐元計算,台積電賺到了3億元台幣的額外收入。
導入節能、環保、減碳的綠廠房,申請LEED
此外,節能也是另一項減碳工程。要節能,在建物規劃之初就要導入綠建築的精神,從根本減碳。
以正在興建中的台積電南科14廠為例,已全面導入節能、環保、減碳新設計。值得一提的是,此廠房更成為台灣首件申請美國、加拿大等世界先進國家共同承認的綠建築標章LEED的建案,領先國內其他業者,與美國德儀半導體(TI)同為業界先驅。
莊子壽說,「我們有信心能拿到金質獎。」
合作規劃的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協理陳偉民說,台積電申請LEED認證,不僅請美國專家來台指導,更動員員工及相關協力廠商一起研讀LEED課程。他評估,「很有機會獲得,將是國內先驅。」
這個新廠有那些減碳的設計呢?如提供油電動力混合汽車專屬停車位、腳踏車族專屬的淋浴間,員工若上下班共乘汽車,同樣也有專屬車位。
「這些都是符合LEED的精神,不光只是硬體上去節能,軟體也要顧及,」莊子壽說。
同時,在興建新廠的過程中,台積電掌控施工廢水處理、雨水回收、防塵措施及廢棄物回收等實際做法。
譬如,工地使用過的木材廢棄物,過去可能是燒掉,但現在是集中回收,交由廢棄物業者處理再利用。又如臨時建造的水泥地板,過去可能被當作建築廢棄物清理,現在則是壓碎,再混入灌漿中做為集配料,取代石塊再利用。
另在興建過程中,隨時進行綠地覆蓋工作,種植草木,再以稻草覆蓋、澆水,使小草長出,以防塵土飛揚,影響附近空氣品質。甚至雨水全數回收,不僅做為澆灌之用外,也可清洗工程車輛,不致汙染路面。
4500株認養樹,員工不到一週認養光
除了新廠正爭取LEED認證外,台積電其他廠房進行的減碳工程也正在進行,如回收水比例全公司已達到85%。廠房採用迷你無塵室,減少空調耗能。另外也擴大雨水回收系統,今年F12及F8廠至6月已回收雨水690公噸,做為灌溉及沖洗之用。而在全公司的廢棄物回收方面,去年也達到回收率87.7%的新高。
此外,台積電最近也積極節能,除了鼓勵員工下班關電腦外,也會在晚上9點以後,每整點自動關掉辦公室的照明。
最近,台積電員工更發起種樹活動,由員工認養每株500元的樹,種植在台大溪頭實驗林,數量達4500株,面積約三公頃,開放登記不到一週就全數認養完,顯示全體員工致力環保減碳,爭先恐後。
在斤斤計算碳排放的世界趨勢下,台積電一點也不落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