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請分析過去一年來台灣和大陸之間的互動情況?
答:現在台灣有些人可能還沒有感受到,大陸說「你不放棄台獨,我就要用武力」;台灣又有某些人說「你不放棄武力,我就要搞台獨以自救」,事實上已經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台灣未來無論在尋求外交突破或重返國際社會的時候,都應該小心不要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不要讓中共找到「和平統一已經絕望,只好採用武力」的藉口。最近我們一連串的聲明,表示政府已經體會到這一點了,我想這個方向是好的。
戰略等於零
問:大陸政策應開放到什麼程度?分寸上應如何掌握?
答:最近的確有人擔心大陸政策走得太快,恐怕會失控。但講得很不客氣,今天我們的大陸政策只在戰術上有政策,在戰略上沒有政策。戰略都是消極的「三不」,「三不」不是政策,而是「非政策」,戰略上等於零。所謂走得太快,只是在戰術上,戰略上不但沒有快,連慢都談不到,因為根本是個零。
我反而擔心常常講「走得太快,要慢下來」這種話可能會誤導,因為沒有抓住問題重點,光在戰術上放慢,並不能改變戰略上是零的事實。
一位黨國元老曾說過,今天我們和大陸(國民黨和共產黨)的鬥爭,我們已經喪失了主導權。都是共產黨怎麼動,我們跟著怎麼動;民間怎麼動,政府跟著怎麼動。目前可以說是沒有大陸政策的遠見,純粹今天頭痛醫頭、明天腳痛醫腳。
未來我們要想爭取主導權,換句話說,就是反統戰,必須在戰略上有一套完整的設計運用,在問題還沒有發生以前就準備好對策了,這樣才是真正對台灣有利。
今天我們只在口頭上說「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是不夠的,國民黨不僅要以台灣的執政黨自居,更要以全中國的執政黨自居;而且不但嘴裡這麼說,心裡還要真正這樣相信。基於大陸同胞是我們的同胞,基於對中國人民的責任心,再來設計大陸政策就會完全不同了。
很可惜我沒有聽過國民黨今天那一個人有這樣的信心和氣魄。如果不從這個角度出發,大陸政策永遠只能停留在戰術層次上,戰略上根本沒有政策。
堅持改革路線
問:鄧小平過去之後,大陸上會有什麼變化?對中共人事上有什麼影響?
答:鄧小平過去的話,可能會有一段時間沒人掌舵,經過集體領導的過程,會有一個強人出來。但如果拿台灣的情形做一個比較,時間大概也不會太久。當初蔣故總統經國去世以後,李總統很快就接任,既有名也有實,過渡期並不長。
再說,今天大陸的當權派,包括學術界的人在內,幾乎都是在文革期間吃過苦、下過牛棚,甚至有更壞遭遇的人。他們知道不能再把「毛」的那一套搬回來,一定要走改革的路線,否則不但中國沒有希望,他們自己也完了。我的預測是,如果鄧死後有權力鬥爭的話,也是爭「看誰更像鄧小平」。
問:美國在大陸和台灣之間扮演什麼角色?布希上台之後,對華政策會有什麼改變?
美國的「中國」政策
答:美國官方政策一向是支持「一個中國」的,但必須在兩個條件下進行,一、統一要由中國人自己解決;二、用和平的方式統一。但事實上他們是希望對兩邊「分而制之」;以台灣來抵制大陸、以大陸來抵制台灣,並不希望中國統一。
過去因為雷根個人和台灣的關係,並沒有完全走共和黨主流路線,我預測布希上台後會走回去。什麼是共和黨主流路線呢?就是「威脅--倚賴」(threat-dependence)理論,培養中共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使日本感受到威脅而更倚賴美國,進一步要日本在貿易赤字上讓步。如果布希真的採取這種政策,對台灣是不利的。
(符芝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