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1990年代,全球企業流行多角化。一旦一項事業成功了,就再把投資移往另一個事業去,包山包海樣樣來。
但現在,單一、專注,已經取代沒有核心優勢的多角化,成為新趨勢。
2001年,宏碁的代工和品牌分割,原本被視為賠錢貨的品牌事業,在董事長王振堂的努力下,因為專注品牌,和經銷商密切合作,短短幾年內硬是將筆記型電腦巿占率攻上全球第三。
日前,根據美林證券研究報告顯示,宏碁今年第二季毛利超乎預期,加上中、美銷售強勁,已將宏碁列為硬體下游首選的標的之一,目標價由72元升至78元。
宏碁分家策略已經影響了台灣不少科技大廠。例如明基、華碩也同樣將品牌、代工分家;全球最大監視器代工廠冠捷也傳出準備將品牌、代工分家。
多角化經營效率不如想像
不只大企業,就連中小企業也能因為專注單一,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成立於1979年的翔美食品,28年來,只專心發展雪花冰一樣產品;如今,透過加盟、代理方式,全台已有200~300家分店,國外足跡更已遍布25個城巿,1000多個據點,營收超過10億元。
走在新加坡、雅加達、吉隆坡、馬尼拉、香港、澳門、東京、大阪、雪梨、溫哥華、舊金山、夏威夷等地,「處處可見翔美雪花冰的蹤影,」常年在外拓點的翔美食品總經理方榮楠得意地說。
「專注單一,已是現代企業愈來愈強調的重點,」台大國企系教授李吉仁觀察,近年來,企業經營的業務已從昔日多元化,逐漸走向聚焦,鎖定單一項目。
原因在於,多角化經營的效率通常不彰。李吉仁分析,許多研究證明,如果一家企業多角化經營的項目,彼此沒有關連,績效都不會好。
相較之下,專注單一領域,較能集中資源,提升競爭力。
以日商佳能為例,不同於新力、日立、東芝的多角化擴張,佳能專注影像處理技術多年,是全球唯一可以同時自行開發機身與鏡頭的公司,也是世界第一的數位相機品牌。
同樣地,翔美食品也專注於研發雪花冰,提高進入門檻。
30多年前,娘家經營冰店的翔美食品董事長高文婉為了自創一種既有剉冰質地、又有牛奶冰淇淋口感的冰品,煞費苦心。因為,牛奶和水的冰點不同,混在一起,難以結冰。
她經過一年多的測試,才找出能讓牛奶加水結成冰的黃金比例。之後,加快腳步研發更多口味,如今「她的手中有著一本雪花寶典,清楚記載十多種雪花冰的製作祕方,」方榮楠透露。
找適合的對象、不做沒把握的事
只是,專注單一要如何做才能做到出類拔萃?
首先,產品一定要符合顧客真正需求。以近來快速竄紅的包子專賣店Mr. Baoz為例,國人喜歡的墨魚、五更腸旺、咖哩雞肉、精燉牛肉等口味,全都包進包子裡,然後結合健康概念,不使用食用色素,也先將內餡煮熟,過濾掉多餘油份。「餐飲必須實事求是,以賣得出去為原則,」Mr. Baoz總經理劉宜明有感而發地說。
其次,瞭解自己不足之處,把力量放對地方。以翔美食品為例,總經理方榮楠曾從事企管顧問多年,根據以往輔導經驗,翔美前往不少國家開設分店,由於人力不足,轉而採取代理路線,不必堅持直營,終究代理的風險較小,獲利也很穩定,沒什麼不好。
甚至,在日本,他還找了三個代理商,讓彼此合作又競爭,反而使得日本成為翔美在海外的最大據點,分店高達500多家。
其實,懂得結合過去經驗,從既有基礎著手,比較不會多走冤枉路。
個頭中等、笑起來略帶靦腆的藍海國際餐飲董事長許湘鋐,從口福自助餐連鎖店起家,今日事業版點擴及豬排、豬腳專賣店。
這並非胡亂決定。他發現觀察自助餐的菜色裡,豬排、豬腳每次都賣最好,常常份量不夠,才興起開專賣店的念頭。為了讓豬排吃起來很嫩,在處理時,會特別按摩豬肉;又如,滷豬腳的肉汁,不只使用六種醬油進行調味,還加入老薑、甘蔗、冰糖、麥牙、大蒜等原料,而不加味精。
因為下過功夫,許湘鋐的豬腳、豬排店反應很好,不到兩年時間,各有七和八家分店;而且,兩家客群不一樣,即使開在同一地點,也不衝突。
看來,專注單一已成為新顯學。只要用心經營一項產品,從電腦高科技,到包子、雪花冰、甚至豬排,樣樣都能出頭天。
1.餐飲業的簡單 Mr. Baoz
包子做概念,口味千萬變
很難想像,小小一顆包子,竟然有著無數變化。Mr. Baoz獨具創意將包子進行改造,一口氣推出將近30種口味,顛覆許多人想像。
誰說包子外皮只有白色、內餡只能包肉?至少,Mr. Baoz(包子先生)就不是如此。
走進Mr. Baoz位於台北巿石牌路上的店裡,出人意料地,每個包子竟都「穿」上各式服裝,五顏六色外皮,吸引眾人目光注意。
不同包裝底下,裝的餡料竟也不同。從墨魚、五更腸旺、糖醋鮮魚,到芝麻、巧克力等,全都可以拿來當內餡材料。
玄機不只如此。在製作過程中,除了傳統清蒸的手法外,「也採用油炸、烘焙、火烤等烹調方式,更加豐富包子的口感,」年僅33歲、個頭魁梧壯碩的總經理劉宜明透露。
也難怪,Mr. Baoz生意好到不行。從今年5月底開幕至今,最高曾經一日賣出5000多個包子,每日平均也有3000多個包子水準,單日營收接近10萬元。
如同Mister Donut、Dunkin’Dounuts將甜甜圈發揮到極致,在台灣,Mr. Baoz鎖定民眾熟悉的包子,獨具創意將包子進行改造,一口氣推出將近30種口味,顛覆許多人對包子的想像。
外皮內餡玩排列組合,以在地口味為圭臬
專注包子單一商品,把一項很傳統與簡單的產品,做到極複雜與精緻,關鍵在於劉宜明這個人。
17歲那年,國中畢業,不愛念書的劉宜明一人北上學習做麵包,靠著用心學習,很快升為總師傅。接著,他到大黑松小倆口、元祖等大型食品加工廠工作,學習到烘焙業自動化概念。期間,他出色的表現,受到前輩肯定,推薦加入專業廚師才能參加的「國際白帽協會台灣分會」。
從此,他的觸角擴及國外餐飲市場,躋身餐飲顧問行列。先後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香港等地,輔導上百家烘焙店開業、經營。
2005年,劉宜明出任印尼一家國營食品事業總顧問,這家國營企業轉投資一家擁有300多輛冷凍貨櫃車的泰國冰品公司。為了充分運用這些貨櫃車,劉宜明協助開發冷凍包子,反應出奇地好。
其他泰國餐飲業者因而找上劉宜明,希望開發全新型態的包子店。劉宜明分析,在泰國的包子店,種類不多,但口味全都迎合當地巿場,一炮而紅,現有八家分店,也仍在持續擴充中。
這時,他心想,在泰國賣包子都能受到歡迎,在台灣巿場應該更大,因此決定將新型態包子店的概念帶回台灣。
然而,專注包子單一商品,因為沒有前例可循,一切必須從頭摸索。甚至,「台灣餐飲業比起泰國成熟,更加要求品質,」劉宜明不諱言當時壓力真的不小。
即使已是餐飲專家,劉宜明仍然花了半年時間籌備。最大難處在於,如何研發出國人喜愛的包子。
終於,苦思許久後,他找到了立基點。在作法上,比照泰國強調餡料多元,也引進台灣人喜愛的口味,例如咖哩雞肉、精燉牛肉等。
在外型上,台灣消費者更加挑剔,不能只有白色。因此,Mr. Baoz的包子皮可以是脆皮的,也可以運用食材原色,使得包子呈現各式色彩,而不添加食用色素。例如加入墨魚汁變成黑色,或是將抹茶揉入麵糰,放進紅豆當內餡,做成抹茶紅豆包。
不只把多元口味包進去,也要把健康包進去
其實,色、香、味之外,符合現代人講究健康的生活風格,更是Mr. Baoz致勝的關鍵。
以往,國人習慣包子含有湯汁,吃起來才覺得過癮,但卻不瞭解,湯汁就是肉餡的動物油蒸熟之後產生的,吃多了並不健康。
因此,Mr. Baoz改變作法,先將內餡煮熟,過濾掉多餘油份,再放進包子裡。例如國人喜愛的控肉、牛肉口味,都是先滷之後,再處理掉油脂,保有餡料美味,又很健康。這樣的作法也可避免包子冷掉,口感不佳。
同時,在選用麵粉時,Mr. Baoz也使用兩種以上種類,搭配出完美比例,既有嚼勁,又很柔軟,也不用擔心冷掉之後,包子皮會不好吃。劉宜明自信地說,他的包子什麼時候吃都很好吃,用來送人也很適合。
但難題不只如此。包子研發出來,如何配送也是重點,從採購機器設備、建置中央廚房、物流配送、到販售地點,他也花費許多心力。
很難想像,小小一顆包子,裡面竟蘊含很多訣竅。如今,Mr. Baoz初試啼聲,巿場迴響熱烈。7月中旬,Mr. Baoz第二家分店已在基隆廟口開張,SOGO百貨忠孝店也正和Mr. Baoz接洽。
把小小的包子賣到極致,說劉宜明是簡單大王一點也不為過。但是若說他是把包子變複雜的大廚,也很貼切。
展望未來,劉宜明仍將專注包子單一商品,開創自己的一片璀璨天空!(范榮靖)
2.數位相機業的簡單 Canon
花74年,做全球第一的傻瓜
挺過了數位革命,Canon至今是世界第一的數位相機品牌。簡單操作、精緻畫面,Canon的傻瓜數位相機,可一點都不傻瓜
儘管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你知道嗎?目前全世界最賣的照相機,還是最簡單的傻瓜相機!
從類比時代走到數位時代,原本以為愈酷、愈多功能的相機才是市場主流,結果傻瓜仍然屹立不搖,最受消費者青睞。
傻瓜數位相機,每家都會做,但誰能夠殺出紅海,成為世界第一?
答案是Canon。Canon目前在全球數位相機的市場占有率達21%;關西老鄉新力(Sony)則以18%,排行第二。
消費者要的是,「喀擦」後就有好照片
Canon的數位相機分為高、中、低三階。從單眼的EOS專業系列、半手動的Power Shot系列、到傻瓜消費性IXUS系列。其中,IXUS所占銷售比重最大,全球達七成以上,至今已銷出3300萬台。
台灣佳能資訊影像資訊消費產品處副總經理蘇惠璋說,不管時代如何變遷,絕大多數消費者都沒有經過攝影專業訓練,還是希望可以用最簡化的操作模式、最少的拍攝技巧,「喀擦」出最漂亮的照片。
因此,防手震、快速對焦、臉部優先、高感光度,這些技術如何能夠在成本考量下導入傻瓜機種,還要能夠在最簡單的「auto」(自動化)模式下展現出來,是各品牌的最大考驗。
因為要求消費者設光圈、調快門、定焦距,對他們來說,可說是困難重重。
「消費者還是最希望用auto模式,就可以拍出最好的!」蘇惠璋說。
然而現在的傻瓜相機,儘管操作簡單,但拍出來的照片,畫質效果卻不能簡單。
早在底片時代,傻瓜相機就非常風行,但如今傻瓜數位相機的技術要求,層次顯得更高。
因為不論在雪地上、黑暗中,使用者只要心血來潮,就會拿出相機拍幾張,親朋好友馬上在網路上就可以傳來傳去,流通速度極高,品質高下立刻可見分曉。
為做到最好的傻瓜,比起其他競爭對手,Canon是唯一在機身與鏡頭,都自行開發的。另外,Canon也是唯一兼顧影像「input」與「output」的品牌,包括各式噴墨與雷射印表機,都可以搭上數位相機串連使用。
在Canon這個影像處理平台上,消費者在第一時間就可以印出高畫質照片,便利性極高。
每半年,Canon平均推出6到10款新數位相機,產品更替速度極快,就是為了要跟上消費者對於傻瓜機種的喜新厭舊。
打從1933年開始,出身東京麻布六本木的Canon,就傾心研究35釐米平面快門照相機。「Canon對於影像處理技術的執著,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可以比擬的,」蘇惠璋在這家日本傳統大會社待了20多年,自己也酷愛收藏古董相機,一個字一個字堅定地說。(楊方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