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地球開始發火了!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89-02-15

瀏覽數 12,750+

地球開始發火了!
 

本文出自 1989 / 3月號雜誌 第033期遠見雜誌

西元二0三五年。

哈德遜河成為紐約市的龐然巨流。原來的第一百二十五街成為河岸,而且長滿原產熱帶的棕櫚樹。

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已經連續三週氣溫超過攝氏五十四度。全城正在興工蓋一個溫度調節頂罩。

荷蘭全境處於海平面下。孟加拉已不存在--海面上升加上暴雨不歇,這個國家已被淹沒,數百萬人喪生,其餘逃至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高地。

大氣層被污染了

中歐和美國中西部原本肥沃的廣大農田,經過數十年的持續乾旱,已成沙漠。人類正向北進行史所未見的大遷移,加拿大人口在不到四十年的時間裡,從兩千萬遽增至兩億。中國東北的森林大火燒掉了數百萬畝的林地,密西西比河則完全乾涸,可以步行穿越。

這就是二十一世紀的溫室世界。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氣象學家和環境科學家根據現況所作的預測。

從懂得使用石油和天然氣開始,只花了一個世紀多一點,人類就污染了整個大氣層,使地球失去反射太陽熱能回太空的能力。地球愈來愈熱,上自人類、下至微生物的生命歷程都將因此而發生根本的改變。科學家們現在相信,人類文明怕要因此而自行毀滅了。

研究人員預測,如果目前的工業成長和使用石化燃料方式繼續不變,地表溫度將在半世紀內上升攝氏二~八度。這會造成海水面積擴大(由於南北極冰層融化)、北極凍原融解。

預測到西元二0五0年,海平面會上升一.五公尺,全球半數人口居住的沿海地區因此全毀,財物損失難以估計。

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單是為保護其東部海岸地區,就得花一百億到一千億美元。荷蘭公共工程部估計,海平面每升高一公尺,荷蘭就得花幾十億美元來整修海堤。

在世界各地,上升的海水沖毀港口設施,破壞下水道、水閘和運河。很多國家已經在擔心海水倒灌,污染淡水。

「鬼城」此比皆是

地表暖化也會徹底改變全球各地區的降雨型態。有些哺育整個生態系統已數百萬年之久的湖泊、河流,會因地表水分蒸發而枯竭;另一方面,蒸發的水分形成密雨雲,降在其他地區,新的湖泊和河流因此誕生。地形與環境丕變。

重建水壩和灌溉工程要花掉七十億到二百三十億美元。人類開始大遷徙,人去樓空的「鬼城」比比皆是。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北極的萬年積冰融化,輪船公司可以開闢前所未有的「西北航線」,從東京搭船到歐洲可以節省一半時間。

制約動植物生長與成熟機能的微妙化學結構也受到衝擊而改變。預料不到西元二一00年,便會有多種樹木大批死亡,尤其是中緯度地區,林木損失極大。

二氧化碳惹的禍

林相可以改變,只是速度不及氣候變化之快。科學家指出,氣溫每升高攝氏一度,氣候帶便要向北推移一00~一五0公里。不要六十年,哈爾濱的氣候便有如今天的北平、天津了。

不過,目前每個國家都考慮到氣候與環境可能改變,而開始未雨綢繆,橋樑、水壩、道路、下水道、運河、各種機械設備和建築,都把氣候變化的因素計算進去。國際性的大公司也準備投下巨資,調整生產設備。

雖然如此,工程師們仍然深感憂慮,尤其是在都市發展問題上,過去的經驗已不能作為未來的借鏡,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

地球暖化的趨勢是不是無法挽回了呢?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在短期內,已經無力回天。不過,如果我們努力,這趨勢可以減緩,多給我們幾十年的時間來作調整。

溫室效應是沒有科技方法可以迅速改善的,唯一的可行之道是從問題的根源下手:首要急務是工業界要大幅減少燃燒石化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因為,主要就是這些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惹的禍。

科學家的目標是在西元二0一五年以前,減少石化燃料的使用五0%以上。要達到這個目標,各國政府必須立即展開其他能源的開發使用,如太陽能、水力、地熱及風力等。

經濟發展、軍備增強和政治鬥爭不能再占重要地位。而這一點,恐怕是很難做到的。

化學肥料釋出的笑氣,是溫室效應的另一成因,但是可以取代它的更佳產品還沒有研究出來。

災禍就在眼前

吸收二氧化碳的唯一有效方法是植林。偏偏目前全世界砍伐林木的速度十倍於植林。

最迫切的莫過於喚醒世人了。科學家提出警告:溫室效應帶來的災禍就在眼前!這種全球性的大難,僅有世界核子大戰可以比擬。

(取材自Star Tribune,原作者Jeremy Rifkin是「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