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川普就職典禮上,馬斯克、貝佐斯與祖克伯等科技富豪占據顯眼座位,似乎印證拜登口中「科技產業複合體」的成形。然而,當人工智慧被視為中美零和博弈的戰場,將伴隨著什麼樣的潛在風險?
2025年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就職典禮上,多名科技富豪親自出席表達慶賀,與2016年時科技圈的戒慎態度大異其趣。
其中,為競選大力出資的馬斯克(Elon Musk)、曾阻止《華盛頓郵報》表態支持哈里斯(Kamala Harris)的貝佐斯(Jeff Bezos)、調整平台內容政策以更符合共和黨世界觀的祖克伯(Mark Zuckerberg)與Google執行長皮蔡(Sundar Pichai)等人,占據的位置最佳,甚至比幾名內閣成員更接近川普。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亦在出席者列。此前,長年支持民主黨的奧特曼也和微軟、Google、Meta、Amazon等公司同樣捐款給川普就職基金。
不過,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就沒有前往,繼續他的亞洲拜訪行程,還試玩了華為新推出的手機。
無論如何,這顯示這些人工智慧領域的關鍵人物,可能將在新政府中發揮少見的直接影響力。隨著科技產業在美國經濟中扮演愈來愈關鍵的角色,科技界與過往「軍工複合體」的深度結合,可能將演變出更複雜的公私合作關係。
混合國安及商業利益的矽谷論述
據國際顧問公司DGA Group合夥人、專精科技及金融領域的特里奧洛(Paul Triolo)分析,矽谷保守派與炒作中國威脅的科技公司們日漸形成一種論述,將個人利益、中國威脅,以及對監管先進人工智慧的抵制混為一談。
特里奧洛對《WIRED》表示,「這將美中之間的人工智慧競爭描繪為零和博弈,是特別危險的。」
在加速推進AI代理(agents)與通用人工智慧(AGI)時,人工智慧公司也不忘勾勒先進人工智慧造福全人類的理想願景。其中,戒備中國的訊息愈發鮮明。
OpenAI在13日發布一份經濟藍圖,提出一系列美國發展人工智慧的政策建議。其中指出,打造出符合美國價值觀的民主人工智慧,是確保這項技術造福最多人的途徑。
OpenAI亦直言,「全球基金中估計有1750億美元準備投入人工智慧計畫。如果美國未能吸引這些資金,它們將會流入中國支持的計劃,強化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影響力。」
稍早,Anthropic執行長阿莫迪(Dario Amodei)聯合投書《華爾街日報》,開頭便直言「兩黨議員皆認知到,美國必須在人工智慧領域保持領先,以維護國家安全。」
文章強調,率先打造出強大AI系統的國家,將取得戰略優勢。若川普政府未能守住領先地位,「另一個國家——最可能是中國——可能會在經濟與軍事上超越我們。」
美國管制強化中國自主供應鏈
認為人工智慧將具有經濟與國防領域的重要意義,且接下來幾年是取得先機的關鍵窗口。這樣的信念似乎已深植美國政治高層。對中國的戒慎,也是驅動白宮許多行動的主因。
直到離任前夕,拜登還推出新的出口管制,阻止中國取得更先進的晶片與AI模型。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解釋,「美國目前在人工智慧領域領先全球,保持這種狀態至關重要。」
美國政府估計,美國領先中國約6~18個月。但近來中國在AI領域的突破,顯示這個差距可能正在縮小。
例如,中國DeepSeek推出的第一個推理模型r1,號稱可與OpenAI的o1競爭。V3更繳出超越Llama 3.1 405B的表現,擠身最強開源模型之列。這些研發成果,是在有限的硬體資源、創新的架構設計上達成的,顯示中國研究人員已愈來愈懂得善用較低階的西方晶片與本土發展的替代品。
在美國層層管制下,中國大力投資本地半導體供應鏈。即便仍難以在最頂尖的半導體層級競逐,中國可能在不同方向推進關鍵進展,並使得外企在中國市場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國際合作是打造負責任人工智慧的關鍵
離任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向《Axios》表示,在率先達陣先進人工智慧系統之路上,政府與私企的合作是必要的。與核武、網際網路等先前的重要技術不同,目前人工智慧的主要發展是掌握在私企而非政府手中。
但蘇利文也指出,要制定出國際監管框架,避免先進AI系統遭到濫用,與中國的合作也是同樣重要的。
美中競爭升溫,可能只會加速兩國發展出更加先進的人工智慧的腳步。與此同時,開源模型能力水平提升,也表示資源有限的小國也將逐步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人工智慧。這場AI競賽不會只有一個贏家,而會由不同觀點、利害關係與目標的眾多參與者共同形塑。
特里奧洛認為,一個負責任的國際AI治理框架,會是比美中零和博弈更加值得追求的目標。一個類似CERN的全球AI組織,會比美國的「AI曼哈頓計畫」為世界帶來更多價值。
鬆綁法規監管,靠加速AI發展擊敗中國?
《澳洲金融評論報》(AFR)預測,若說拜登政權透過限制出口先進技術進行防禦,川普政權更可能透過鬆綁監管、讓矽谷加速前進來進行攻擊。
放鬆監管是科技圈期待之事,可能也是許多人轉投川普陣營的關鍵考量。加密貨幣、國防科技、太空與核電領域人士尤其歡欣鼓舞,期待監管鬆綁、官方行政流程簡化,還可能取得更多政府合約。
拜登在告別演說中警告的「科技產業複合體」(tech industrial complex),是否已無法避免?部分觀察者估計,即便鎂光燈焦點落在少數公開討好川普的知名人士身上,科技界中戒慎川普的人數應該還是遠超過支持者。
即便在真正強大的AI系統問世前,少數科技富豪的權力集中,已在社會造成實質影響。從X到Instagram,從TikTok到Amazon,這些科技巨頭掌握的平台已決定一般民眾每天吸收、互動的大部分資訊。
如舊金山記者杜蘭(Gil Duran)所觀察,「更加有害的是,這些人可以控制演算法,決定人們看見什麼內容。問題不僅在於人們會說謊,而是這套系統的設計給予謊言勝於事實與真相的優勢。」
民主會在黑暗中消亡嗎?我們擁有的會剩下永無止盡的「另類事實」嗎?在期待人工智慧解決所有的問題之前,人類至少得對哪些問題是真正的問題達成基礎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