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AI會控制人類?諾貝爾獎大師答AI三個大哉問

郭宇璇
user

郭宇璇

2024-12-26

瀏覽數 8,750+

2024年諾貝爾獎得主受諾貝爾委員會邀請,對談AI大未來。取自The Nobel Prize官網
2024年諾貝爾獎得主受諾貝爾委員會邀請,對談AI大未來。取自The Nobel Prize官網
00:00
00:00

2024年諾貝爾獎得主滿滿是AI專家:如經濟學獎由探討AI影響經濟的《權力與進步》(天下文化出版)作者艾塞默魯獲得;物理學獎得主則包括了「AI教父」辛頓(Geoffrey E. Hinton)。也因此,日前諾獎委員會邀請本屆物理學、化學、醫學和經濟學獎得主對談,一起分享對AI的深刻觀察。本篇彙整三大全球人最想知道的核心問題,看大師如何回答AI已經比人類聰明嗎?人類會被AI控制嗎?AI對人類最大風險又為何?

日前諾貝爾獎邀請本屆物理學獎得主辛頓(Geoffrey E. Hinton)、化學獎得主貝克(David Baker)與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醫學獎得主魯夫昆(Gary Ruvkun)和經濟學獎得主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與主持人巴達威(Zeinab Badawi)及與會觀眾分享其研究成果,也討論了AI對未來各領域發展的影響。

2024年諾貝爾獎得主包括了五位從各領域研究人工智慧的大師,在獲獎後他們受諾貝爾委員會邀請對談AI大未來。影片來源:YouTube@NobelPrize

AI的下一波:研究人類大腦 

本屆物理學獎由霍普菲爾德和辛頓獲得,他們運用物理學知識和工具,分別發明了知名的人工神經網路——霍普菲爾德網路(The Hopfield network)和波茲曼機(Boltzmann machine),為機器學習技術奠定重要基礎,也推動了AI的發展。

人工神經網路是模仿人類大腦運作的技術,辛頓表示,若能掌握大腦如何調整神經元間的連結強度,就能創造出如GPT-4般令人驚艷的AI系統,AI勢必會比人類更加聰明,其擁有的知識很多,但需要的神經連結數比人類要少得多。

本次與貝克共同獲得化學獎、也是Google DeepMind創辦人哈薩比斯認為,下階段研究可以使用AI模型來分析人類大腦,以推動神經科學領域的進展,「我認為這是一個完整的循環,神經科學某種程度上啟發了現代AI,然後AI會回過頭來幫助我們理解大腦的特殊之處。」

問題一:AI知識超越人類?

「我認為我們已經被AI超越了。」辛頓表示,雖然目前AI仍有編造事實的「幻覺」問題,但其掌握的知識範圍已比任何一個人類都多。

醫學獎得主魯夫昆認為,人類的能力被高估了,人類也與AI一樣會製造假訊息,特別是在社群媒體發展之後,狀況變得更嚴重,「對AI來說,要達到人類的水準其實不難。」

哈薩比斯也認同AI各方面的能力會快速進展,因此人類如何設計其系統,以及如何運用到現實世界中非常重要。

Google DeepMind創辦人哈薩比斯(右)。取自X@demishassabis

Google DeepMind創辦人哈薩比斯(右)。取自X@demishassabis

【免費報名】與郝哥來場高空導讀會,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問題二:人類會被AI控制?

既然如此,人類可能會被AI控制嗎?辛頓認為,這是目前尚需研究的焦點所在,以確保人類在面對比自身更強大的AI時,仍然能掌控主導地位。

以《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與進步》(天下文化出版)等著作聞名的經濟學家艾塞默魯也補充,他的看法是:人類的能力並非被高估,反倒是被低估了。他認為,人類擁有非凡的適應性、靈活性和創造力,還有強大的社群性,「人類是非常驚人的社會性動物,能以集體的方式學習,並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大量的事情。」

貝克也持樂觀看法。他表示,自文明發展以來,人類幾乎在每個領域都創造了比自身更強大的東西。像是飛機實現了人類無法做到的飛行、電腦達成了人類無法做到的計算等。他認為「機器超越人類」已不是新鮮事,但人類也並未失去掌控權,因此他不認為不需要因為AI的強大感到恐慌。

因此,與其擔心AI會控制人類,艾塞默魯認為那些控制AI的人更加危險,「人類最大的敵人是人類自己。」對此,哈薩比斯表示,AI發展需要更多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國際合作,以相互監管,確保將科技用在正途。

問題三:AI對人類社會最大風險?

辛頓進一步說明AI帶來的兩種風險,第一種是短期風險,這與運用AI從事惡意行為的人有關。例如開發武器、進行網路犯罪、傳播假訊息,或用AI監控他人等,這些行為非常嚴重且急需處理,但在這方面要達成國際合作十分困難。例如歐盟的AI法規並不適用於軍事用途,表示他們無意停止將AI用於開發武器。

另一種是長期風險,辛頓表示,AI將變得比人類更聰明,甚至成為擁有自主行為的主體,將人類的要求排除在外。這種攸關人類生存的威脅,可能會讓大家更願意合作,因為沒有人希望AI接管人類的控制權。

AI能為人類帶來巨大的好處,但也可能讓我們面臨極大的危險。辛頓總結,人們應該花費心力確保能獲得AI的正面效應,同時避免負面結果,「但這不會自動發生,需要我們付出努力。」

  

  

《權力與進步》,作者: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賽門.強森 (Simon Johnson),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3年11月30日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