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政府於11月舉辦「2024桃園淨零推動產業聯盟記者會」,活動圓滿結束,現場近百人參與,共同迎接碳有價時代。市府為協助企業減少碳費及淨零轉型過程中的焦慮,規劃了一系列產業交流會議,內容包括相關行業的減碳具體做法,以及如何導入SBTi(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等重點,讓企業能夠應用於自身業務,同時減少碳排放。
隨著碳費將於明(2025)年1月起公告生效,企業須在5月31日前進行碳費試申報,6月30日前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申請,並經環境部核定方可享有優惠費率,並於2026年起正式繳交碳費徵收,象徵著臺灣即將邁入「碳有價時代」來臨。碳費子法所規範的徵收對象,為直接排放及使用電力之間接排放產生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合計值達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上之電力、燃氣供應業及製造業,對於工業重鎮的桃園市來說勢必首當其衝。
減輕未來碳費負擔及焦慮,市府以人才培育為產業紮根
桃園市今年列管排放源120家中,預計將有8成、共93家列管排放源為碳費徵收對象,應列管之排放源排放量約占全國列管源10%。目前環境部預估收受碳費為60億,則桃園參考全國碳排比例預估繳交碳費金額約為6億。為協助企業減輕碳費負擔,桃園市政府在今年成立產業聯盟並推出多元輔導措施,自去年起便優先投入企業人才輔導,開立3大ISO溫室氣體相關課程,協助產業培養種子人才,截至今年11月底,已培訓約1,348人。市府也設立「碳中和資訊平台」,整合溫室氣體盤查工具,並讓減量成績透明化,不論業界人士或一般民眾,均能掌握桃園減碳貢獻,同時引領業者共創淨零永續發展。
已達階段性減碳成果,桃園官民齊心迎向碳定價挑戰
依據2023年資料顯示,桃園市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基準年(2014年)減少近20%,而工業部門為桃園市主要排放源,其中燃料使用排放量減少約48%,能源使用排放量減少約7%,展現市府與產業界攜手合作推動減碳的顯著成果,並努力朝向2030年減量50%為中期目標。
桃園市政府即將於明年舉辦一系列產業交流會議,包括碳費徵收前的碳盤查、取得碳費優惠費率的必要條件,申請自主減量計畫作業、減碳目標的設定及適用的措施,如能源使用效率提升技術、燃料替換等技術指導等,以及SBTi(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的核心精神,除此也會釋放市府補助資源及管道,強化公私協力合作,促進技術與資源共享,助力共同應對「碳有價時代」的挑戰,實現永續經營與淨零轉型的雙贏局面。
(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