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金良興窯業/灣麗磚瓦文物館 紅磚文化代言人,把夕陽變旭日

高宜凡
user

高宜凡

2007-06-01

瀏覽數 17,800+

金良興窯業/灣麗磚瓦文物館 紅磚文化代言人,把夕陽變旭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7 / 6月號雜誌 吃出競爭力

雖然沒有明顯的路標,但來到金良興前,你一路就會發現許多顯眼的紅磚造景,像是這三年來的磚雕比賽得獎作品,就貼在公司門外的台130號縣道,帶你一步一步走入這片紅磚的故鄉。

老磚廠變身,對抗沒落潮

創立34年的金良興,擁有苗栗最早、長達162公尺的隧道窯,是本土紅磚生產重鎮之一。

過去,紅磚曾是國人最愛用的建材,也是本土建築文化的代表,製磚業一度生機蓬勃。

但由於沒有外銷,長久下來,台灣磚廠也跟國際脫節,技術缺乏精進。因此當建材被鋼筋水泥等替代品瓜分市場後,產業也跟著沒落。

現任台灣省磚業公會理事長的金良興窯業董事長易榮昌估計,40年前極盛時期,台灣約有近千家磚廠,「那時每個鄉,大概都有三家,」但現在,國內已剩不到50家。

20年前,第二代的易榮昌接掌家族事業,切身地感受到危機。許多人都認為,這是個沒產值、又高污染的產業,業者不但經營辛苦,也得不到政府重視與鄰里認同。

「縱使有媒體報導,也多半是寫成夕陽工業,」他苦笑。

但意外的是,這個像「爺爺不疼、姥姥不愛」的產業,卻成為不少攝影家與老師的最愛。許多學校與攝影家常要求入廠參觀、攝影,易榮昌也通常來者不拒,可說是國內最早開放參觀的磚廠之一。

1996年,易榮昌接下苗栗縣磚業公會理事長,時常帶團拜訪外國同業。

不久,他又萌生保存國內製磚業歷史的傳承想法,於是陸續舉辦技術研討會、設置產業博物館、並發行《山城磚瓦》會刊,讓沉悶的製磚業有機會把觸角往外伸。

藉由活動與刊物的曝光,開始讓政府注意到這一行,前來詢問是否需要輔導資源?而易榮昌也樂於參加各種產業升級計畫,不放過各種轉型的機會。

2004年,金良興成立了「灣麗磚瓦文物館」,把整個工廠改頭換面。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過去,只有幾棟單調白色廠房、滿是荒土與磚塊堆疊的廠區,現在被有趣的風車紅磚造景、公園綠地及紅磚步道取代,後面的員工宿舍,也改造成磚雕體驗工作室。

現在遊客到這裡,不但可以參觀製磚生產線,也能來場磚雕DIY體驗課,廠區公園還開放烤肉、休憩,讓紅磚文化重新回到一般人的生活情境。

創造社區認同,打造紅磚故鄉風貌

但金良興並不在傳統觀光路線上,公司知名度與產品特質也不搶眼,因此必須先將產品日常化、藝術化,並且透過社區的力量,才能增加知名度。

過去,紅磚被設定為建築材料,和一般人的關聯性並不高。在國外專家的建議下,易榮昌開始發展磚雕藝術,「剛開始,還不曉得哪裡有磚雕專家?」之後才請三義的木雕師傅幫忙摸索、設計出幾款產品,如名片座、杯墊、裝飾品、磚雕畫等,並且獲得不錯的市場反應。

開館時,易榮昌還請來1993年為台灣奪下第一面世界砌磚金牌的彰化師大附工教師粘錦成,請他為館區設計多座大型磚雕造景。

再來,就是要讓紅磚文化走入社區,讓產業獲得鄰里的認同。

這幾年,易榮昌共爭取到六次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計畫補助,陸續建造紅磚迷宮、山腳公園、苑裡火車站、蕉埔國小、三義和苑裡交界牌等多處紅磚造景,把苑裡鎮塑造成「紅磚的故鄉」。

易榮昌推估,從1987年首次接受參觀到2001年這十幾年,大概只吸引了3000多位遊客,但觀光工廠啟用後,光是去年就吸引逾6000名遊客,所貢獻的營收比重,也從不到1%倍增到3%,磚雕藝術品銷售更大幅成長八成,不少客戶現在也會指定公司的自有品牌「JLS」,做為施工建材。

打了強心劑之後,未來,易榮昌還打算將灣麗磚瓦文物館,提升至國際磚瓦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吸引藝術家駐廠創作,並提供產業教育、人員訓練或職能鑑定等服務。

縱使多年來,易榮昌已砸下約1500萬元在觀光工廠的軟硬體上。但他仍強調,「未來,我們的空間建置還能再提升,」像是外頭那座空曠廠房,他就準備改建成停車場跟旅客休憩中心,讓廠區容納更多遊客。

易榮昌分析,觀光工廠的主事者除了得顧好本業,還得投入心力規劃觀光,「最重要的是,不能只是等待政府來輔導,自己也要先做好準備。」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