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企業家的使命就是賺錢,如果不賺錢就是犯罪。」但有個行業,天生很難賺錢,甚至被視為「九死一生」:花費10年、投入10億美元,成功率只有10%。這個行業在台灣稱為「生技新創」,中國大陸則叫「創新藥」。
生技新創前景看好,科技更在背後推波助瀾。例如,最近身邊的朋友們,都在關注如何將AI導入創新藥的研發。但硬幣的另一面是,新藥研發是一場高投入、高回報的冒險遊戲。
大陸近幾年創新藥最大的挑戰不在技術,而是資本。上市生物醫藥股票跌幅巨大,讓相關行業雪上加霜,創新藥的募資遭受極速冰凍。企業遇到挫折時,企業家的責任在於積極調整策略,不放棄、向前進,總會看到曙光。
2024年11月,交大母基金的兩家portfolio企業——禮新製藥、普米斯生物,出海「賣藥」的收入就超過40億美元。可喜的是,這兩家的創始人中均有上海交大的背景。我們同事做過統計,目前上海交大系創業企業中,從事創新藥研發的企業有40餘家,覆蓋領域包括:小分子、抗體、基因與細胞治療、核酸藥物、遞送技術、多肽類、AI合成生物等。
上海交大能誕生如此多創新藥企業,很大原因在於集合醫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化學化工學院等的科研力量和人才資源,加強藥學交叉學科技術融合及原始創新研究布局,從而推動創新藥產業發展。
以本導基因為例,其致力於為眼科、神經系統、造血系統、病毒感染及腫瘤等多領域的難治性疾病開發基因治療創新藥物的研發,擁有國際領先VLP mRNA遞送平台(BDmRNA)和下一代慢病毒載體平台(BDlenti)。公司創始人蔡宇伽,是上海交大教授,曾領導世界首個基於mRNA遞送系統的體內基因編輯治療臨床研究。信諾維,則致力於為全球重大臨床需求提供高品質解決方案。基於自主創新的技術平台,已形成BLI抑制劑、EZH2抑制劑、hURAT1抑制劑及新一代ADC等全球領先的創新藥管線,覆蓋腫瘤、多重耐藥菌感染和代謝等疾病領域。公司創始人是上海交大校友強靜。
歷經「九死一生」,必能闖出自己的路
2024年,大陸創業市場最火的關鍵字是「出海」,業內甚至流傳「不出海,就出局」,生技新創的特性註定要出海。而在台灣,有合一生技5.3億美元授權案、昱展新藥8.62億美元授權金、安基生技2.5億美元授權金等出海的例子。
如今的生技新創市場,正經歷汰弱留強的洗禮。未來一段時間,大環境可能仍不太樂觀,但勇敢的華人創業者們,必能在這個「九死一生」的行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期待你們的好消息。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教育基金會理事、首席投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