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迎戰川普2.0衝擊!環球晶用「全球在地化」擴大國際布局

與台積電不同掛,歐洲市占率第一的擴廠經驗

吳季柔
user

吳季柔

2024-11-29

瀏覽數 3,700+

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吳季柔攝
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吳季柔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半導體產業的全球競爭日益激烈,面對川普2.0時代,地緣政治風險也讓供應鏈韌性成為企業生存的關鍵。環球晶圓作為全球前三大矽晶圓製造商,採取「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策略,在九個國家設立18個工廠,版圖遍布三大洲。其在歐洲市場市占率第一的成功經驗,更驗證了人才為本、深耕在地的經營哲學。

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日益激烈,但環球晶圓持續保持其國際地位,不僅市占率全球第三,歐洲市占率更排名第一。率領環球晶圓走向當前高位、擁有「晶圓女王」之稱的董事長徐秀蘭,11月中在「投資歐盟論壇」分享環球晶圓在歐洲的投資策略和成功經驗。

目前,環球晶圓在歐洲擁有三個工廠,近1500名員工,分別位於義大利和丹麥,不僅深受當地客戶信賴,也獲得政府大力支持。

近來,義大利子公司MEMC電子材料公司獲得歐盟及義大利政府「歐洲共同利益重要計畫之微電子和通訊技術法案」(IPCEI-ME/CT)的補助,金額高達1.03億歐元,將打造歐洲最先進12吋矽晶圓廠,進一步強化其在歐洲的技術與供應鏈布局。

工廠遍布三大洲 ,晶圓女王首重「全球在地化」

接受《遠見》訪問時,徐秀蘭特別點出,面對川普2.0時代,屆時各地的關稅壁壘恐擴大,尤其半導體產業已與國安危機緊密相連,各國都希望打造在地晶片廠,「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策略,未來將會變得更加重要。

全球在地化並非新概念,不過,環球晶圓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儘管廠房遍布九個國家,版圖橫跨三大洲,卻也能同時注重各地獨立性,連結在地人才與市場。這,正是徐秀蘭強調的企業特色。

她坦言,這樣的策略有其缺點,畢竟單一地區、集中生產,擁有更高的規模經濟,可壓低生產、營運、監管等成本,但面對愈趨緊繃的地緣政治,供應鏈韌性更顯重要,因而堅持全球在地化布局。

「最重要的好處就是接近性(proximity), 能完全貼近客戶。」徐秀蘭在演講與訪談中,皆多次強調「接近性」的重要性,即便亞洲廠、美國廠無法出貨,「我們在義大利是唯一的12吋晶圓廠,在丹麥也是唯一的半導體前端矽晶圓廠,可就近服務北歐和歐盟客戶。」

至於如何擴張版圖?與台積電的「綠地投資」模式不同,環球晶圓主要是透過「併購」有良好合作歷史的優秀企業,來完成版圖擴張。徐秀蘭指出,這樣的優勢在於能快速獲取當地人才和市場,並繼承被併購公司的經驗和技術。

在地人才為本,全球18家工廠「0外派台灣員工」

全球在地化當然也與人才有關。「哪個國家有適合的人才,這很重要。」她強調,「如果當地缺乏現有的優秀人才或基礎建設,若全部從台灣派人過去,學習曲線(learning curve)會很長。」

對她來說,「人才庫」是第一重要條件,後續才是基礎建設、當地客戶、綠電、土地、政治風險與清楚的稅負制度。

如此「在地人才為本」的策略,不只技術需求,也展現在管理與文化層面。環球晶圓在全球的18個工廠皆擁有高度自主權,由當地團隊運營,「沒有任何一家國外工廠,有從台灣外派的員工。」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她強調,不只地理位置上的接近性,連情感的心理層面也強調「貼近客戶」。善用當地人才、了解當地的文化底蘊,自然可以更順暢地與客戶和政府溝通,更快速回應市場需求,是環球晶圓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要比當地供應商提供更好的服務,就必須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和市場,並以在地化的思維經營。」

有趣的是,不同的文化碰撞,自然也成為環球晶圓的成長養分。尤其企業版圖橫跨三大洲,徐秀蘭笑說,每次開年度大會都像是小聯合國般,展現跨文化的多元包容。

百年文化底蘊,汲取歐洲老牌企業經驗

不僅如此,環球晶圓2011年從中美矽晶獨立出來,是相當年輕的企業,但因為併購、合作許多老牌公司,獲得市場份額之外,更汲取歐洲企業百年來的經營智慧和文化底蘊。「許多歐洲百年的公司,展現了全然不同的文化底蘊,讓我學習到很多。」

選擇併購對象時,環球晶圓非常重視團隊的文化契合度和過往的營運績效。徐秀蘭表示,只有在文化和理念相契合的基礎上,才能順利整合,發揮綜效。不過,她也坦言,難免對世界各國的跨文化挑戰感到擔心。「老實說,我曾經擔心義大利會太romantic(浪漫)。」徐秀蘭笑說。

但事實上,義大利擁有數一數二的頂尖人才、學校,汽車製造業更是全球領先,而這份血脈中傳承的浪漫,更轉化爲藝術與美感,以及團結包容的義大利精神,在疫情期間讓她深受感動。

新冠病毒爆發初期,環球晶圓義大利工廠附近疫情嚴峻,致死率高達10%,當地團隊不僅緊急應對疫病危機,更在白色的廠房上,打上綠、白、紅三色燈光,以鼓舞士氣,「義大利會回來,所有美麗的事物都會回來。」「我們只會用語言,義大利卻用美麗的藝術,一分鐘就讓所有人感同身受。」

而與丹麥子公司互動,則讓她發現「環境議題」是丹麥文化的重中之重,「他們在乎『人類不能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因為當前已非常接近(氣候變遷)臨界點了。」面對這樣的憂心,徐秀蘭順水推舟,丹麥廠預計於2025年,實現使用自發自用100%綠電,創下全球首例。

徐秀蘭謙虛笑說,環球晶很幸運,不僅透過併購迅速擴大市占率,更與新加入麾下的各家企業都合作愉快。除了眼光神準,這也反映環球晶重視的「以人為本」併購準則,以及「深耕在地」的企業文化。

川普2.0將至,未來十年保護主義當道

面對來勢洶洶的川普風險,徐秀蘭指出,拜登與川普皆希望將技術外流的製造業重回美國,而這也將影響是其他國家轉向保守,「未來十年,恐怕還是得追求本土化,各國都會相對採取保護主義。」

而環球晶圓在歐洲的高市占率,加上在地生產的策略,形成強大的「有利結合」,讓他們在歐洲市場更具競爭力,也更能抵禦外部風險,而這也正是全球在地化的一大優勢。

對於有意跟上腳步,進軍歐洲的台灣廠商,徐秀蘭以自身血淚經驗提醒,歐洲各國的法律、稅制和文化差異很大,務必充分研究,「尤其是稅制的清楚程度,律師跟會計師的錢不可以省。」

地緣政治局勢日益複雜,從半導體到各行各業,都難逃衝擊。而環球晶圓憑藉前瞻性布局,已在競爭激烈的半導體產業中搶占有利地位,成為全球在地化的重要典範。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