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春,在台北最熱鬧、人潮熙熙攘攘的東區,多了一家很不一樣的火鍋店,強調「以慢打快」的概念,讓人印象深刻。
在寸土寸金的東區,常見三、五坪大的小店面,每月就做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生意,而這家在SOGO百貨旁的火鍋店,其進門處卻捨得給消費者十餘坪的留白空間。
「不一定要把空間竭盡可能地利用,這樣反而會給客人壓迫感;這也像食材的耕種,要懂得休耕、輪作,才能栽培出最好的作物,」外貌看起來遠比實際的30出頭年紀低、永豐餘生技總經理兼齊民火鍋店創辦人何奕佳,在微笑中分享自己的慢食、慢活理念。
食材來源:把農場搬上餐桌
曾代父親、永豐餘集團董事長何壽川西征大陸,開拓有機事業版圖,從無到有建設在昆山500畝大的農場,何奕佳一年多前回台後,就推出「有機百寶箱」,宅配有機食材的服務。
推出僅一年多的服務,去年年營業額已經破億,訂戶數達3000多人,何奕佳靠的是在蘭陽平原的自家農場,以及有機食材的經營理念。
「有機,並不只是不用農藥,也不只是素食;例如我們也有養雞,而我們的雞隻,不打抗生素,同時有九個月的放養過程,」在何奕佳的百寶箱中,有蔬果,也有鮮魚與雞肉。
做有機食材一陣子後,「很自然地就想要開一個概念店來作為示範,」何奕佳說,齊民火鍋店裡所有的食材,全部是由自家農場提供的食材。打出「From Farm to Table(把農場搬上餐桌)」的口號,從有機產地直達餐廳,這是別的餐廳,難以匹敵之處。
至於為何選擇以火鍋店,做為餐廳的形式,主要用意有二。
一來,在何奕佳推廣有機食材的過程中,她發覺台灣人其實並不太喜歡生冷的食物,而有機食材的吃法事實上也不限於吃生菜,因此何奕佳採用本土化策略,選擇了大多數台灣人都不會排斥的火鍋做嘗試。
而另一個原因,也符合以食材決勝的概念。「火鍋好不好吃,其實跟烹調功夫沒有太大關係,這也代表,如果你在火鍋店煮了好吃,再訂購我們的百寶箱在家煮,也會一樣好吃,」降低烹調的重要性,何奕佳要凸顯的,就是食材本身。
烹調祕訣:古老的《齊民要術》
齊民火鍋店的店名由來,正是來自中國目前現存最古老的「食經」;由北魏時期,有「農聖」之稱的賈思勰,所撰寫的《齊民要術》一書。
「《齊民要術》大概可分成前後兩段,第一段談食材生產,包含如何配合季節耕種等,後半段則記載食物的烹調方式,包含調味與佐膳等,」本身也是從農場到烹調,與《齊民要術》一書的架構不謀而合,何奕佳對此書相當投緣與看重。
齊民要術不僅給了店名靈感,書中所記錄的各種烹調方法,不少也成為火鍋店的招牌菜。
齊民的招牌湯「廬山清雞湯」,就是引用自該書的「斷骨法」。全雞「涿骨瀝湯法」,以80度炆火熬煮六小時,出來的湯頭,不見浮油渾濁,反而呈現透青綠色。
「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味道,但入口卻有濃郁的雞肉味,齒頰留香,」在齊民一開幕,就曾經慕名而來的學學文創公關協理古佳玉,對此湯底念念不忘。
把台味升級為國際味道
除了開設餐廳、宅配有機百寶箱之外,何奕佳也在思考,如何針對龐大、不斷成長的外食市場,搶下更多的商機。
「目前宅配百寶箱的3000位客戶,大都35歲以上、也都已經成家;而我們希望能再把客層做大,」何奕佳認為,推出半成品的食品,例如潤餅、蘿蔔糕等,讓單身的都會族群買回去簡單加熱,就可以食用,是未來的一塊商機。
而除了在台灣開設有機火鍋店之外,何奕佳未來的目標,也還想往大陸,甚至是歐美發展。
「台灣的食物,真的是很美味;我之前到荷蘭或是英國,常常都是瘦一圈回來,」幾次在國外「挨餓」的經驗,讓何奕佳有了想進軍海外的念頭,「台灣現在缺的是國際味道與國際管理!」
何謂國際味道?何奕佳舉例,她曾經在紐約,吃過一家日本料理連鎖店,這家日本料理為了迎合西方人的口味,還特別利用火槍,烤了一下生魚片的表皮,讓香味發散,但表皮內還是保有生魚片的鮮美;如此一來,歐美人也能更親近日本的美食,這就是國際味道的概念。
從小吃遍世界各國餐廳,何奕佳擁有國際級味蕾,而如何把台灣味,包裝成國際味道,或許就是何奕佳在站穩台灣市場之後的下一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