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本週上場!看不出哪家折扣最殺,能否請AI搜尋幫忙?其實,這正是Google、亞馬遜(Amazon)與新創Perplexity趕在年底購物季前,開闢的新戰場。這三者的AI購物推薦各有哪些特色?外媒實測好用嗎?
除了查詢資料以外,搜尋引擎還能做什麼呢?AI搜尋引擎Perplexity趕在11月底黑五前一週,推出購物搜尋功能「shop with perplexity」,希望能讓網友下單時更方便。這個新功能,讓AI根據使用者需求整合結果,推薦最適合的商品,還能讓使用者不必離開搜尋引擎,就直接下單購買。
Perplexity AI搜尋:輸入需求或上傳照片都能找
使用者在Perplexity上搜尋所需商品時,可以不只是單純輸入物品名稱,而是一個結合自身需求的完整句子,Perplexity提供的範例包括:「低於 150 美元的小型義式咖啡機」、「有假苔蘚的3D地毯」和「最值得購買的安全切片機」等。
即使不提及具體的物品,AI也能理解。
例如科技媒體《ZDNET》的報導中提及,告訴它「我想要一雙可愛的粉紅色鞋子來參加滑雪之旅」,AI也能明白使用者指的是滑雪靴,而不是其他類型的鞋子。
在使用者輸入要求後,AI會先比較推薦商品間的差異,之後以卡片形式列出每個推薦商品的名稱、價格、圖片和特點等資訊,也附上購買連結,可以直接進入購物網站下單。
Perplexity強調,沒有任何搜尋結果是來自廣告,都是AI根據使用者需求量身定做的推薦商品。
除了輸入文字尋找商品之外,「Snap to Shop」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上傳商品照片,就像Google智慧鏡頭(Google Lens)一樣,即使不知道物品名稱,也能讓AI幫忙找到所需商品。
對於美國的Pro方案訂閱會員,Perplexity額外提供「Buy with Pro」功能,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在Perplexity中結帳,並且所有訂單均可免運費。
Google的AI搜尋:有客製化篩選器
不只是Perplexity,Google和亞馬遜也都推出類似的AI購物服務。
10月時,Google在其購物網站Google Shopping中推出AI搜尋功能,目前僅開放美國地區的民眾使用。在使用者輸入商品需求後,AI會先生成一段描述,接著推薦商品,在網頁的左側則有針對該商品的客製化篩選器。例如輸入「適合女性的面試服裝」後,側邊會出現類型、風格、適合季節等選項。
此外,Google Shopping的主頁也有個人化的動態頁面,根據使用者的偏好或近期查看的商品,推薦更多商品內容。針對同一款商品,也有不同平台的價格比較,讓使用者快速找到最便宜的購買管道。
亞馬遜的AI搜尋:可省研究時間
亞馬遜也同樣在10月時推出AI購物功能,其稱為AI購物指南(Shpping guides)。對於使用者搜尋的物品,AI會整理出挑選商品時需要考量的要素,並根據每個特點推薦對應的商品。
例如在購買保養品時,可能需要先了解它的成分、質地,或適合膚質等。這對於在購買不熟悉的商品時很有幫助,可以省去自己研究的時間,直接從AI提供的建議中學習。
三平台AI搜尋比較:客製化、省時是重點
比較Perplexity、Google和亞馬遜的AI購物搜尋功能,三者各有其優勢,但目的皆是希望提供使用者客製化的推薦,讓其省下研究要購買哪個商品的時間。
Perplexity強調將購物服務結合搜尋引擎,讓使用者不必另外再到專門的頁面搜尋才能購買商品,即使只是偶然看到,也能快速購買;如果是付費會員,甚至可以直接在Perplexity網站上下單,更加方便省時。
Google將此功能放在Google Shopping的頁面中,未能直接與搜尋引擎結合,比較不直覺,但不至於太不方便。因為,只要在搜尋後點選「購物」的分頁,就可進到Google Shopping。或許是因為相較於Perplexity而言,Google推出購物服務的時間更久,因此功能相對完善,包括客製化的篩選器、跨平台比價功能等。
亞馬遜則是專門的購物網站,適合已經決定要在亞馬遜上購買商品,但是不確定要購買哪個品牌或款式的使用者。AI購物指南能讓使用者在短時間內掌握挑選該商品的要點,像是幫助化妝新手快速找到適合自己膚質、風格的化妝品等。
至於三者的缺點,則是Perplexity和Google目前僅在美國提供AI購物搜尋服務,亞馬遜也並非台灣人常用的購物平台。看來台灣人要讓AI進入購物的日常流程,還得再等等,但可預期不久的未來,這個新功能將開始大幅攻城掠地,因為確實縮短了購物思考比較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