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宏仁集團董事長王文洋 大陸創業十年 我口袋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賺來的

楊瑪利、黃漢華
user

楊瑪利、黃漢華

2007-06-01

瀏覽數 94,000+

宏仁集團董事長王文洋 大陸創業十年 我口袋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賺來的
 

本文出自 2007 / 6月號雜誌 吃出競爭力

久違了,台塑少東王文洋。1995年因為婚外情事件被迫離開台塑集團,1997年轉進大陸,創立目前已經擁有電子、塑化、好又多量販事業的宏仁集團,王文洋著實走過人生最艱辛的十年。

過去十年,王文洋鮮少在台曝光。但是今年初以來,在台灣又活躍起來。

2月初,他舉辦了一場生質能酒精研討會,要把巴西經驗引進台灣。4月底又舉辦國際醫療研討會,準備要把台灣醫療推廣到全世界。

與十年前比起來,現年56歲的王文洋,嘗盡人情冷暖,頂上平添不少白髮,對人生也有更深刻的體會。

在接受《遠見》專訪時,王文洋聲音鏗鏘有力,讓人感覺他有努力奮鬥過後的輕鬆感覺。過去十年,他遇過哪些困難?如何看此刻的台灣,又希望為台灣做哪些事?他都暢所欲言。以下是專訪精華摘要:

宏仁回台無望,將在上海上市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過去幾年來總裁很少曝光,好像今年常接受訪問,也出現在公眾場合,為什麼有這樣的改變? 

王文洋答(以下簡稱答):以前我哪有時間啊!1997年開始,是我創業的階段,那是很困難的時期,光是發展廣州的宏仁電子,就花了七、八年,直到兩年多前,公司狀況才比較穩定,我也交給專人打理,自己時間就多了一些。

公司嘛,我希望能永遠存在,人會老、也會死,所以,專業人士要愈早訓練愈好,我該交出去的都交出去了,工廠管理也交了,這對公司好啊,假使都是我做,對公司不好。我現在是管大方向,例如上市就是我目前最主要的工作。

我在企業已經待了30年,很久啦,夠了,一個人一件事能做30年,不論成功與否,絕對夠了,對不對?

問:現在為什麼考慮上市? 

答:做事應該有始有終,我要回報支持我創業的股東,希望明年能讓集團上市,股東們都賺了錢,對他們有交代,這樣我才了卻心願。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今年正在準備資料送審,何時能夠通過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因為排隊送件的人很多。

問:關於你上市的地點,外傳很多,有的說東京,也有說上海、香港,為什麼不選擇台灣? 

答:我們有日本股東,他們建議到東京上市,但是也有人建議我們到上海A股、或是香港。經過研究後,現在已經確定,會先在上海上市,之後再到香港。

事實上,台灣是我們最早考慮的地點,當時的金管會主委龔照勝打算推廣國際板,我也很願意配合,但後來國際板喊停,宏仁在台灣沒有營運,不符現行規定,就不能上市,並不是我們不想在台灣上市。

政府鬆綁法令,台商會回流 

問:這幾年台灣經濟成長居四小龍之末,你認為台灣經濟出現那些問題? 

答:我認為台灣很有競爭力,儘管台灣的國際評比退步,實情卻不然,因為過去累積了太多本錢,台灣曾經是世界的工廠,從1965到1990年,台灣人在國際的存款絕對超過1兆美元,因此,要建造台灣,就要想辦法把錢弄回來。

為什麼台灣人在海外這麼多錢,要由外國銀行管理,而不是台灣人自己?

問:政府該怎麼做? 

答:金融規定要鬆綁,才能投資全世界,你看荷蘭、瑞士等外國銀行,投資大陸的資金不會超過10%,所以台灣暫時不投資大陸,也是可以的。

不過,大陸畢竟是重要市場,長久以往,還是要開放的,可以一步步慢慢來。

問:你個人是否考慮過要回台灣投資? 

答:台灣必須修改法令。大陸沿海地區工資已經高漲,我在廣州、無錫、上海的工廠,一個工人每個月要給4000元人民幣(約1萬8000元台幣)的薪水,如果人民幣升值,台商的成本將會更高,和台灣工人薪資相近,這太貴了。

所以,投資大陸的上限不超過40%已經不是問題了,因為大陸已經是消費市場,早就不是投資天堂了。

但是台灣在管理外勞這一塊,沒有按照國際機制,外勞薪資世界最高,如果能夠修改很多法令,台商看到大陸各項成本增加,自然就願意回台灣了。

此外,我認為台灣遺產稅、贈與稅太高了,稅收每年不過200多億元,應該將比率降到10%,因為這麼高也抽不到有錢人的稅嘛,除非像溫世仁這種沒有規劃的案例,才被抽到。 

為什麼我說10%,是有道理的。規避遺產稅是要成本的,設立慈善機構要花錢,信託公司要收代管費,後代子孫把錢拿回,也要交錢,加一加,成本接近10%,如果能改,大家寧可繳稅,何必這麼麻煩?到時候政府稅收絕對不止200億元,可能是十倍,這樣,錢就回來了,有錢好辦事啊。

發展醫療產業,商機勝觀光 

問:台灣還有能投資的產業嗎? 

答:怎麼沒有?多的是啊!台灣競爭力還沒有完全發揮。

以醫療產業來看,台灣有一流的醫療人才,像長庚醫院整型外科魏福全醫師,顯微手術獨步全球,多少外國醫生前來取經。《經濟學人信息部》曾經評比台灣健保制度是世界第二,僅次於瑞典。可惜小姐們不知道台灣整型做得好,還跑到韓國美容,台灣大可發展醫療,這就是我們的競爭力。

醫療是生活中最大的開銷,美國就是如此,花的錢比國防費用還高,台灣醫療產業的潛力有幾百億美元,這比大陸客來台的數億美元,商機要大多了。

問:除了醫療,還有其他能發展的產業嗎? 

答:多的是啊。

問:現在已經很少看到像你對台灣這麼有信心的人了! 

答:政府要修改政策,像泰國去年有140萬人次就醫,賺了100億美元,台灣發展國際醫療的條件比泰國好多了,為什麼泰國能做,台灣不能?泰國政府有promote(推廣)嘛。台灣不能講醫療觀光,要講醫療。

問:為什麼不要講醫療觀光? 

答:醫療、觀光是兩碼子事,泰國講醫療觀光(medical tourism),因為他們的醫療沒那麼好,台灣的醫療水準高,不必這樣,而且我們的觀光跟國際比,還有落差。我就覺得整型很有商機。

問:你覺得醫療可以怎麼推廣? 

答:政府要與美國、日本、歐洲的保險公司積極聯繫,讓他們瞭解台灣的醫療情況,例如台灣換人工關節的費用是美國的1∕10,植牙是日本的1∕3,這樣一來,保險公司可以省錢,病人也有妥善照顧,創造雙贏局面。

大陸人也可以來,他們一定會來,這比觀光好啊,一來賺的錢比較多,再者他們住在醫院裡,也跑不了,哈哈哈,多好啊。

關注再生能源,卻無興趣創業 

問:為什麼突然關心能源議題? 

答:台灣能源幾乎都靠進口,這不是長久之計。我在今年2月辦了一場能源論壇,兩天後,經濟部就派了十個人來找我,一個月後,他們到巴拉圭、尼加拉瓜、宏都拉斯考察,特別是邦交國巴拉圭,面積是台灣的十倍,人口不及1∕3,台灣人可以教他們種甘蔗、建乙醇工廠。

問:請問,你什麼時候去中南美洲考察過? 

答:石油一桶還是20~30美元的時候,我就注意到能源問題,兩年多前,我就去巴西了,從甘蔗田、酒精廠、化工廠到設備廠,都去看了。

現在他們有一半能源是靠乙醇,因此減少50%的汽油用量,乙醇還能出口,目前已經供不應求,原本甘蔗是用來做糖,現在改而生產乙醇,所以全球糖價才會上漲。

問:兩年多前你是抱著什麼想法去考察巴西?是想找新的投資標的嗎? 

答:我認為勢必要使用替代能源,人類不能再靠石油。以再生能源來說,巴西是最成功的,他們的車可以加100%的酒精,我就進口了一輛。他們有5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在種甘蔗,比台灣面積還要大。

如果我們能租下1萬平方公里就好了,我算過做酒精的成本一公升是5元台幣,加上兩成的運費、利潤和五成的稅,和加油站的汽油比起來,酒精一公升約賣20元,比汽油便宜很多,加速速度也好,廢氣排放是汽油的一半,比較環保。

問:你願意募集資金投入能源事業嗎? 

答:我不想募錢,太辛苦了,到我這個年紀,你跟我說能賺再多的錢,我完全沒有興趣,我現在只希望台灣不要沉淪,讓我退休後有個地方可以好好住下來。 

與學者合作,對台灣建言 

問:你是抱著什麼心情推動醫療產業、再生能源呢? 

答:抱著愛台灣的心情,這不是掛在嘴上,我自問能為台灣做什麼,便利用有限資源,提出馬上能執行的建言,就是這樣。政府到南美洲考察,已經有動作,只是需要有人啟動。

像我從巴西進口的酒精汽油車,經濟部就不知道怎麼引進,因為沒有做過,我們自己處理手續,才能引進。

問:對台灣提出可行的建言,你是否有計畫? 

答:我希望一年能提出幾項議題,目前除了和中央大學朱雲鵬教授合作,也還跟另外一群學者研究別的議題。

不然要怎麼辦呢?難道要台灣滅亡嗎?

我在台灣成長,我有些印度、巴基斯坦的朋友,他們在美國企業有很好的表現,退休時領了千百萬美元,大都不留在美國,反而回到家鄉。我也希望退休後能住在台灣,當然期待台灣好嘛,這是human nature(人的本性)嘛,為什麼他們要回到落後的國家?因為那是他們的家嘛。難道我希望自己的家遭破壞,變成不堪居住的地方?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我們要台灣好,因為我在這裡出生,以後退休時,我也要住在這裡,這裡是我的家,我要在這裡死。

不和父親比,65歲計畫退休 

問:你創辦宏仁至今大約11、12年,和你父親王永慶先生比起來,並不長,為何這麼早就把退休擺在嘴邊? 

答:人不要比較,人比人、氣死人,人要盡本分,對得起良心和周遭的人,用心去做,其他就看老天。

我覺得60到65歲,是正常的退休年紀,這也是社會的共識呀。

問:張忠謀董事長約在你這個年紀,才創立台積電,你現在就放心把公司交出去了? 

答:我是台積電第一任董事,他的第一份薪水還是我和好幾個董事一起擬定的。

可是,我不要像他這個樣子,我現在差不多了,我跟你講,我要像正常人一樣65歲退休。我不想例外。

問:你對退休有什麼規劃? 

答:我現在不敢有什麼計畫,當時創業,我什麼都沒有,因此,集團要先上市,回報股東的恩情,讓他們得到的利潤比當時放在銀行要多,我就心安理得,也才敢走第二步。希望我明年能了此心願,I can do whatever I want to(就什麼都能做了)。

問:你不想當例外,但是像你的父親、叔父,90歲了還在做啊! 

答:據我觀察,還是我父親、叔叔掌管一切大權,也許我看錯了,不過,他們身體都很好,我想真要他們交班,大概再過十年吧,那時我早就交班了,65歲我一定要退休(大笑)。

問:這是他們防老的好方法? 

答:我不曉得,你去問他們,人各有志,這不是我的方法,我不要!為什麼大多數人在60到65歲退休,是有道理的。

創業艱辛,沒拿家裡一毛錢 

問:回顧十年創業過程,最難的是什麼? 

答:凡事起頭難,找到第一筆錢,蓋第一個工廠是很困難的。

1996、1997年我沒有錢,在廣州蓋小廠,不具經濟規模,那時一個月只生產15萬片銅箔基板,我花時間擴大,花了幾年?七、八年哪,月產30萬~40萬片時,才開始賺錢,現在已有100萬片的規模了。

問:所以1996、1997年是你人生最苦的時候嗎? 

答:當然,一直拜託人家,到處碰壁,沒人投資你啊,被逼得急,沒辦法還是得走下去呀,所幸我還有朋友。

問:你離開台塑時,難道沒有積蓄?父親沒有給你錢? 

答:我告訴你,我現在口袋裡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賺來的,用起來很安心,沒有人給過我一毛錢,我父親也沒有,一個簽名、保證都沒有,zero,零。

我名下有台塑股票,可是沒有一張能夠自由買賣。因為都是父親他們保管的,都是借名的呀,從小就拿印章蓋蓋蓋,所以,沒有一張我能夠自由買賣。

問:你會埋怨他嗎? 

答:不會呀,這又不是我的,又不是我賺的,幹麼他要給我?那是他的自由(大笑)。

問:總有一天會給你吧? 

答:那是他的自由,你去問他,我不知道。如果有一天我父親給我,我也非得給我小孩不可,至於我的錢是我賺的,我愛給誰就給誰(大笑)。

問:所以你離開台塑時,只有台塑薪水的積蓄? 

答:是。但是我那時是南亞科技總經理兼南亞塑膠協理,領的薪水比台塑同等級的人還要少耶,這是真的,你去查,總經理級一定是我最少。

問:這是故意的嗎? 

答:應該是,我也沒辦法啊。

當年離開時,我才40多歲,突然斷了經濟來源,那個年齡還不能退休,雖然有1000萬美元的積蓄,要創業還是不夠。

問:你和父親現在的關係如何? 

答:不要講這個,不講,好不好?講了會有困擾,大家愛問,但都造成負面效果。

能創業最感謝田長霖、于曰江 

問:離開台塑的這些年,你最感謝哪些人? 

答:前加州柏克萊大學校長田長霖。他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我聘書,我在那裡待了將近一年,他很關心我,常找我聊天,就對我說,「Winston, you are not happy(你教書不快樂),去創業吧。」說來,能創辦宏仁集團也是他的鼓勵。

他在2002年以67歲之齡過世,每年清明節前後我都會去祭拜,今年我也專程前往,祭拜完後和他太太、小孩餐敘,當天晚上就飛回來台灣。

問:你是怎麼認識田長霖? 

答:算是搭訕認識的。我們認識30多年了,彼此的友誼從未間斷,我在英國念博士的時候,到柏克萊探望母親,就到校園的咖啡店喝杯茶,他那時理個平頭,還是機械系教授,剛好進來,主動坐到我對面,就聊了起來。恰巧我們都是學熱傳導,談話當中才發現我的論文指導教授是他的好友。

他得了腦瘤之後,不省人事,後來有了知覺,卻不能講話,我握著他的手,他看著我,認得出來,說不出話,淚水直流,我好難過,他去世對我打擊很大。

問:除了田長霖,還有別人嗎? 

答:好又多董事長于曰江。我創辦宏仁之初,他帶著我到處找創投借錢啊,在惠州開雨衣工廠的林秋霖也幫我很多。那時候,很多所謂的「好朋友」都不認識你了,哈哈,現在想起來很好笑啊,當時可不好笑(大笑),但是,又能怎樣呢?

問:所以當初對你伸出援手的人,一個在美國,兩個是居住大陸的台商,你以前在台塑多年的人脈呢? 

答:沒有什麼用,這早在意料之中。

問:你怎麼認識于曰江? 

答:他以前在台塑集團賣拉鍊,是營業員,我在林口的工廠負責皮料、皮包,往來客戶一樣,就這樣熟稔起來。

1980年代,他去大陸經營鞋廠,努力打拚,我去大陸找他的時候,鞋廠規模已經有好幾千人了。

問:你怎麼投資好又多的? 

答:我和于曰江互相投資,他投資宏仁,我投資好又多,我們一起去找錢,我不管好又多,不過,很多賣場的地點是我們一起去買的,例如,廈門的國際中心,那塊地現在漲了七、八倍,好又多的地點有一成是買的,其餘是租的,因為買地成本太高。

最近好又多賣給Wal-Mart(沃爾瑪)35%股權,已經都是Wal-Mart在管理,五年內不排除全部股份賣給他們,本來于曰江是不想出售好又多,但是因為健康因素,才同意出脫。

問:如果當初讓你碰壁的人再來找你,你會理他們嗎? 

答:那要看是什麼事啊,有事再說,沒事就不必來了,哈哈,所謂「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

帶兒子參拜廟,建立道德觀 

問:你常常帶七歲小兒子四處拜拜,為什麼呢? 

答:是啊,我覺得道德觀念很重要,現在我比較有空,就常帶小兒子到好多廟宇參拜,讓他從小就知道有神明,而心生敬畏,這已成了我的主要假日旅遊活動。

他現在一到廟裡,就會跪就會拜啦(學小孩跪拜的動作),他知道做什麼事都有人在看啊,這對小孩子好啊。 

問:你不是基督徒嗎? 

答:我不是,我祖父才是,他帶我去教會,我小時候是在主日學長大的,可是,我現在比較相信中國傳統的佛道教。

問:你父親有宗教信仰嗎? 

答:沒有,他只相信他自己,哈哈哈。

問:未來還有其他重要活動嗎? 

答:我7月要到倫敦大學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領取榮譽科學博士,那是英國最高的科學獎(DSC,doctor of science),女王會親自頒獎給我,她的先生菲利浦親王也將領取同樣的獎。

我的博士論文經常被引用,而且我協助母校,將技術衍生為商機,母校已經在內湖成立Future Waves公司,有30多名員工,做的是半導體設計,總經理是母校派來的,帝國學院的科技在歐洲可是排名第一,美國學校把技術變成商機,母校當然也可以。

問:你公司的樓梯掛了「希望一線光,線凝成白光,線分成彩虹,分凝天定奪」的字句,這代表你的心境嗎? 

答:那是我一時間想到,就寫下來了,沒特別原因。(黃漢華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