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超過76個國家選舉,堪稱影響全球一半人口的「超級選舉年」!而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即將進入尾聲,從這些選舉結果,可以看出什麼趨勢和端倪?又將對全球政治經濟局勢造成什麼衝擊?
2024年,全球有多場國家級的關鍵選舉,影響範圍涵蓋近半數世界人口。這些在經濟動盪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下展開的選舉,再加上假訊息和政治極化,更讓民主進一步受到考驗,許多選舉結果的合法性,也可能受到質疑。
隨著選舉年進入尾聲,各國投票結果呈現出哪些趨勢?
反現任浪潮席捲而來
從2024年多個國家的選舉結果,揭示明顯的反現任趨勢,包括英國保守黨、紐西蘭工黨、日本自民黨和美國民主黨等老牌政黨,紛紛在大選中遭遇大挫敗。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政治系教授福特(Robert Ford)在《衛報》撰文提到,這些結果凸顯選民對現任政府的不滿,而這種情緒已在全球蔓延,「選民對經濟成長乏力、通膨居高不下等問題,感到極度不安,進而轉向支持那些聲稱能帶來改變的領袖。」
「反對黨不會贏得選舉,但執政的政府會輸掉選舉,」福特提到,當敗選幾乎成為必然時,並非執政者的失敗,或是反對派的勝利,而成為一種懲罰性的打擊。
福特說,既然注定會感到痛苦,為什麼政府還要好好治理?反之亦然,既然可信的反對派不再重要,為什麼要認真反對?
以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為例,川普在2020年落選後,既沒有吸取教訓,也沒有做出改變,當時甚至有54%的美國人,在出口民調表示他過於極端,不適合當總統。結果在反現任的趨勢下,選民還是讓他重返總統大位。
《金融時報》指出,各國選民普遍對現狀不滿,點燃反現任的怒火,更四處延燒,民粹主義也趁勢崛起。值得一提的是,這股反現任浪潮並不限於單一意識形態,左派、右派、溫和派與激進派的政府,都未能倖免,顯示一股普遍的政治不安情緒。
整體而言,民眾對現狀最大的不滿,就是政府的經濟表現讓人失望。
通膨與經濟不確定性,推動反現任情緒
專家普遍認為,2024年全球經濟問題,是推動選民反現任政府的重要因素,其中,通貨膨脹就是最大關鍵。
《經濟學人》報導,自COVID-19疫情結束以來,需求激增推動價格上揚,加上俄烏戰爭導致的能源供應中斷,進一步加劇全球通膨。報導提到,當選民無法清楚理解通膨的原因,對生活成本的焦慮,便容易轉變為對當權者的不滿。
舉例來說,在英國7月的全國選舉中,保守黨在高通膨和生活成本危機的壓力下失去了多數席位,在650席的國會議員席次中,只獲得120席。而日本的自民黨,也在經濟增長停滯的情況下受到重挫,顯示經濟議題對選舉結果的深遠影響。
反現任浪潮可能削弱民主基礎
專家普遍也擔憂,這波反現任潮,將對全球民主制度帶來負面影響。儘管頻繁的政權更替,雖然顯示民主體制的活力,但當選民情緒集中在對現有體制的怨恨,選舉就可能成為一種針對當政者的「懲罰性選擇」,而非真正對優秀候選人的肯定。
《紐約時報》指出,如果選舉只是變成對執政者的「懲罰性選擇」,政府和反對派都無法獲得真正的治理激勵,因為無論他們表現如何,都可能面臨選民翻盤,這種情況將導致政策的不穩定性,使得執政者專注於短期成果,而非長期目標。
民粹主義復甦:川普再度當選引發全球震盪
在美國大選中,川普以其強烈的民粹主義色彩和鮮明的個人風格再次當選,這一結果不僅影響美國內政,也對全球政治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BBC》認為,川普將對現狀不滿選民情緒和對傳統藍領階層的影響力,當作自己的選戰武器,並將優勢發揮出來。
專家也認為,川普的回歸,代表一股「反全球化」思潮的抬頭,尤其在全球經濟困境加劇的背景下,這類強硬、直接的領袖,將受到部分選民的青睞。
《CNN》則認為,川普的勝利,體現選民對傳統精英政治的失望,並預測這個趨勢,將在未來幾年的選舉中持續下去。
投資不確定性增加,市場波動風險加劇
全球反現任浪潮和民粹領袖崛起,導致增加經濟的不確定性。
《經濟學人》認為,政治上的不穩定,讓投資者對未來的政策走向感到憂心,華爾街多數分析師認為,川普重返白宮,加上歐洲多國反現任浪潮的發展,將影響跨國公司對長期投資的信心。
摩根大通分析指出,隨著政策不穩定性增加,全球市場的波動性也將加劇,企業和投資者可能選擇暫緩大規模投資計畫,以等待政治形勢明朗。
《CNN》指出,各國政府若持續受到反現任浪潮的壓力,可能會採取更激進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安撫選民的不滿情緒,但這也可能進一步推升通膨風險,形成惡性循環。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威廉斯(John Williams)表示:「政治不穩定與通膨壓力的雙重夾擊下,會使得政策制定面臨更大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國際經濟合作可能面臨更多障礙,進一步削弱全球化的發展動力。」
唯有平衡穩定與變革,才能實現成長
2024年的選舉結果,不僅是各國內政的變局,也反映出全球性的不安情緒與政治格局重新調整,反現任浪潮展現選民對當前體制的強烈不滿,同時,也凸顯經濟不穩定與通膨壓力,在全球的深遠影響。
《路透》認為,面對這種普遍的不滿,全球的政治領袖需要重新評估如何滿足選民需求,並在提供有效治理的同時,減少民粹主義可能帶來的衝擊。
未來幾年,全球選舉結果和民粹主義的影響,將如何影響政治經濟秩序,仍是未知數,但正如《經濟學人》所言,當選民的聲音變得更加尖銳,政府應該聆聽,並努力提供一個更為公平、透明和有效的治理環境。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唯有平衡穩定與變革,全球各國才能實現持續的經濟成長與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