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川普不但當選總統,所屬的共和黨也拿下參議院多數,雖然眾議員多數還不確定,但選舉結果也比民主黨來得好。「完全執政」的共和黨未來會推動哪些議題?台灣相關法案會因此面臨挑戰嗎?
美國大選落幕,共和黨幾乎拿下三連勝,也就是總統、參議院和眾議院。
「這是一場對現任政府的公投,」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諾(Mitch McConnell)說:「人們對這任政府感到不滿,而民主黨的候選人顯然也是其中一部分。」
經濟、反現任情緒,共和黨奪下參議院多數
在這次國會選舉中,共和黨除了拿下參議院多數,也成功翻轉多個關鍵州,如蒙大拿州、俄亥俄州和西維吉尼亞州。
綜合各家外媒分析,共和黨可以在國會選舉中繳出漂亮成績單的原因有:
1. 經濟問題影響
過去兩年,美國經濟面臨持續高通膨和生活成本上升的壓力,許多選民對現任政府的經濟政策感到不滿。
共和黨候選人就充分利用這點,在競選活動中不斷強調民主黨經濟政策「失敗」,並承諾上任後將致力改善經濟,減少不必要的政府支出。他們的經濟議題主張,特別是針對能源成本和稅收減免的政策,得到選民的積極回應。
2. 移民政策立場強硬
移民問題也是此次選舉的核心議題之一。共和黨在過去幾年中,將南部邊境的移民問題,描繪成國家安全的威脅,強調現任政府在管控非法移民方面的「失敗」。
共和黨承諾強化邊境控制,並提出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的計畫。這些訴求迎合部分選民對移民潮的不安,進一步鞏固共和黨在選民心中的支持。
3. 民主黨席位的脆弱性
此次選舉中,民主黨需要在九個競爭激烈的席位上進行防守,而共和黨則只需防守三個席次。
這種不對稱的席位分布,加上部分民主黨席位所在州的選民,對經濟和治安問題感到不滿,使共和黨在這些州的競選活動更具攻擊性,並最終成功奪回控制權。
4. 川普的影響力
川普在2024年重新當選總統,讓共和黨在這次國會選舉中更加團結。在他的影響下,共和黨候選人普遍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以迎合支持川普的選民群體,並吸引那些對現狀不滿的選民。
川普的影響力,使得共和黨候選人在一些傳統的搖擺州,獲得有力的支持。
共和黨掌控參眾兩院將會做什麼?
共和黨的席次成長,對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形成重大助力,以參議院來說,將為川普提供幾乎不受限的任命權,讓他得以向法院安插其支持的法官。此外,參眾兩院還可以協助川普政府推動一些法案,包括醫療保險改革的《平價醫療法案》(ACA),以及恢復企業減稅。
回顧川普第一任期時,白宮和參議院就由共和黨掌控,當時川普快速推進保守派大法官的任命,包括目前還在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的三名重要法官。此外,川普任內對其言論或政策幾乎未受到任何反對或問責,包括試圖實施穆斯林旅行禁令或關閉政府,以爭取美墨邊境城牆的資金。
雖然一些共和黨參議員曾公開表達看法,但反對或仔細審查川普行為的並不多。舉例來說,當川普因煽動2021年1月6日國會山莊暴動而遭彈劾時,只有七位共和黨議員投票川普有罪,其他人則投無罪。
儘管目前還有幾個席次仍未完成開票,但整體來看,共和黨掌控參眾兩院的可能性相當大,《Vox》認為,川普會更專注於關稅、移民和外交等相關法案,而非目前的國會議程。另外,共和黨在2017年通過的減稅政策也將面臨更新,會成為下一屆國會需要處理的另一項議題。目前,川普已提出降低企業稅率的方案,並表示可能削減部分所得稅。
這些優先事項將取決於最後眾議院的結果,但隨著川普重返白宮,共和黨掌控的參議院,無論如何,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專家怎麼看?
「通往威權主義的門就要完全敞開了!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研究威權主義的密西根州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弗蘭茨(Erica Frantz)接受《半島電視台》採訪時表示。
她說明,立法機構通常可作為對抗強人領袖的屏障。以阿根廷為例,極右派總統米萊(Javier Milei)因缺乏立法支持,在推動有爭議政策時,大多會被阻止。「川普將能隨心所欲地推動任何政策!」弗蘭茨憂心地說:「共和黨團幾乎與川普本人劃上等號,因為先前批評他的人不是已經離開,就是選擇屈服了!」
台灣相關法案會因此卡關嗎?
隨著共和黨重掌參議院,並可能在眾議院中擁有較大影響力,美國對台政策可能會面臨一些挑戰。
《BBC》認為,儘管川普政府在第一任期內展現出對台灣的支持態度,並強化台美軍事合作,但如果共和黨推行更具保守主義的外交政策,台灣相關議題可能會出現轉變。
以軍事合作來看,共和黨內部分保守派對海外軍事承諾抱持懷疑態度,認為過度介入外國事務,將增加美國的財政負擔。在這樣的背景下,未來美台軍事合作計畫是否會受到支持,將成為一個重要觀察點,共和黨可能優先考慮美國的經濟利益,而對台軍售或軍事支援可能面臨削減的風險。
從外交政策來看,川普政府第二任期可能會對中美關係進行重新評估,若共和黨選擇對中國採取較為務實的態度,台灣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可能相對下降。《BBC》認為,共和黨可能將對台政策視為與中國談判的籌碼,這將讓台灣在美中之間的外交關係更為敏感。
不過,美國對台政策未來會如何調整,還需要觀察川普的內閣人選,才能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