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川普確定重返白宮,台灣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和不確定性,川普除了提到台灣因為有台積電等半導體產業,應該向美國繳交「保護費」,還重話批評。迎接美國大選後川普2.0時代,台灣從國防到科技產業的發展該怎麼因應?《遠見》採訪彙整多位政治專家說法,預測川普未來執政作風,台美良好關係雖不會變,勢必要有某種「交保護費」的心理準備。到底怎麼做?
「中國正準備面對與川普(Donald Trump)在貿易、科技及台灣問題上的新一輪緊張局勢」,當《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的報導以大標題警示,可見隨著川普可能重返白宮,中美台三地都面臨新一波的變局。那麼,台灣又該如何超前部署?
中國真會武統台灣?川普:「習知道我有時瘋狂」
川普曾揚言,如果中國入侵台灣,他將對中國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達到150%至200%。
《美聯社》報導指出,川普在2016年剛上任時,打破外交慣例,接聽了當時總統蔡英文的祝賀電話,這一舉動激怒了北京,因為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從未有美國總統直接與台灣總統通話。
這一事件引發了中國的擔憂,但最終,川普選擇支持兩岸關係的現狀。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朱鋒指出,中方預期川普將繼續維持兩岸現狀,並不會支持台灣獨立。
對於中國多次威脅武統台灣,川普上個月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他不需要動用軍事力量來防止封鎖台灣,因為習近平「尊重我,知道我有時候會非常瘋狂。」
在競選活動中,川普時常提到與習近平的個人關係,這段關係在他的第一任期初期非常熱絡,但隨著貿易戰和COVID-19疫情爆發,兩國關係逐漸惡化。
台灣國防支出:川普或將期待提升至GDP的 5%
此外,川普也曾表示,台灣應支付保護費給美國來抵禦中國的威脅。或許暗示的是對美軍購支出的增加。
目前,台灣的國防支出約占GDP的2.5%,今年也向美國購買了數億美元的武器。
但關於川普曾有「台灣要美國保護,就應該支付保護費」的說法,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洪銘德認為,川普曾要求台灣的國防支出至少占GDP的5%,這樣的要求是否能落實,成為台灣關注的焦點。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估計,自1950年以來,美國已經向台灣出售了近500億美元的武器軍備。
北京清華大學國際安全與戰略中心主任達巍指出,川普故意在與北京的關係中保持不確定性,「我們很清楚即將面臨的挑戰,但對未來的機會仍不清楚。」
向美國展現作為可靠伙伴的價值
台灣又該如何面對川普2.0呢?
《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創辦人楊光舜表示,台灣應及早向川普展現其作為可靠伙伴的價值,並爭取美國的重視。
「台灣需要採取強勢而大膽的行動來說服川普,台灣願意承擔更多責任,例如:增加自我防衛的支出,並展現與美國合作的意願,鼓勵更多台灣企業赴美投資。」楊光舜在接受《半島電視台》採訪時說。
顧問公司「戰略風險」的執行長石宇(Isaac Stone Fish)則指出,包括日本和南韓在內的倚賴美國防衛的亞洲國家,也需向川普解釋自己的立場。
「川普執政意味著,日本和台灣需要及早且頻繁地向川普展示,為何美軍駐紮在當地至關重要。」石宇說。
《CNN》則認為,台灣需要在機會與不確定性之間取得平衡,且最終,台美關係的影響將取決於川普的外交政策團隊。
川普2.0時代,台美友好不變
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洪銘德認為,川普上台後,將會對中國加強制裁,並且美中關係將進一步緊張,但台美關係仍會維持友好,因為這已經成為美國兩黨的共識。
「川普政府對台的軍事協助、經貿交流及推動印太戰略都不會有太大改變,」他說:「在這個大方向下,隨著美中緊張關係的升級,中共可能會繼續透過軍機擾台和軍事演習等方式表達不滿,對台灣的威脅將常態化。」
洪銘德指出,從台灣的角度看,「自己的國家必須自己救」,因此加強國防是正確的方向。
然而,國防預算增加會影響其他領域的開支,因此如何在有限的預算內平衡國防支出和其他需求,仍是台灣的挑戰。
台積電補貼會取消?待觀察
最後,關於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川普是否會採取減少台積電設廠優惠的方式,來作為象徵性徵收「保護費」的一種策略?洪銘德表示,儘管這可能只是選舉語言,未來相關議題仍需保持密切注意。
「川普作為保護主義的擁護者,是否會取消台積電在美國的設廠補貼與優惠,仍需要關注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