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2024結果揭曉,川普重回白宮態勢底定,美道瓊指數應聲狂漲1500點,但是激情過後,川普2.0的政策方向,將對台灣與全球經濟產業帶來哪些影響?台積電該緊張?
台經院今日舉辦「2025景氣展望與產業趨勢研討會」,台經院院長張建一指出,美國降息有助於提升民間消費與投資,對台灣出口和投資具正面影響。然而,若降息周期延續,川普對亞幣施壓,則可能加劇金融市場波動,不僅影響台灣匯率,還可能因為財富效應,對台灣內需消費產生影響。
今年是選舉年,全球許多國家都有大選,最為核心的美國總統大選6日確定政黨輪替,由共和黨川普重回白宮。川普2.0政見包括:大幅降低企業稅率、將貿易對手的關稅提高至20%、對中國的關稅提升至60%、廢除抗通膨法案與綠能補貼、重啟石化產業等,這些關於稅制、貿易、外交和國防領域的新政策,將對2025年以後的全球經濟及台灣貿易帶來哪些深遠影響?企業、投資人又該怎麼提早因應?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帶來第一手深入觀察與剖析。他指出美國今年經濟增長約為2.5%,由於選舉年利多消失,回歸常態,2025年預計增長為2.1%或2.0%,雖微幅下降,但他從各項經濟數據觀察,美國經濟仍穩健不致衰退。由於川普需要一段時間調整內政及政府機構人事,政策影響最快在下半年發酵。
哪些政策對全球經濟、貿易影響較大?
首先是內政。川普已有一次執政經驗,預計他這次重回白宮,會對政府機構進行改革,將更多政治支持者安置到關鍵部門,強化控制力。此外,川普強調美國優先,重點放在美國本土的經濟復甦、失業問題和工業回流。預料他將提出新的經濟計劃,讓美國企業重新站上世界舞台;而他對企業的減稅政策,不只讓大企業獲利提升,中小企業也會受益,所以2025下半年以後,關鍵字將會是美國的製造業重返美國本土。
至於川普對晶片法案、台積電有較不利的言論。孫明德認為,晶片法案是拜登任內提出,若從川普視角出發,雖不樂見台積電賺美國錢,但當務之急是拋光「鐵鏽帶」,鞏固1400萬美國中西部勞工階級信心,因此,高科技產業並非第一階段施政重點,鋼鐵等傳產業才是新的主角。
「請大家不要再把川普焦點放在向台積電收保護費,而是站在他角度想,怎麼滿足他除鏽拋光的需求,幫美國人找工作,他的威斯康辛州和賓州需要什麼?」孫明德強調。
外交政策方面,中美貿易戰是否會延續?川普應會維持強硬的對華政策,可能帶來更多的貿易壁壘和關稅,對中國的經濟增長造成壓力。值得觀察的是,川普強烈支持以色列,對烏克蘭的支持應會減少,中東局勢可能進一步升級。由於俄烏戰爭已延續多年,孫明德認為,若川普促進兩方停火,對歐洲經濟的復甦將有積極影響。
站在亞洲觀點,日本、南韓及台灣,過去為美國反共盟友的地位是否會受到川普態度扭轉為負向,值得注意。巴基斯坦曾被川普指控窩藏恐怖份子、馬來西亞反以色列、支持巴勒斯坦亦可能遭受壓力
反而與川普有私交的北韓金正恩、印度總理莫迪,以及過去因人權受民主黨壓抑的柬埔寨、寮國及緬甸,在川普的政治極端傾向中展望較為正向。
台經院:川普三大可能極端情境及影響
一、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川普的反全球化政策可能會引發更多貿易戰,影響全球供應鏈。美國可能減少對跨國企業的支持,並推動更多本土化製造。這也會導致許多跨國廠商加速供應鏈移動,對於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及印度等國,亦會把握機會透過政策補貼優惠,強化吸納外資。
孫明德特別指出,印度的關鍵字為「去農入工」,其將大舉開放製造業,是繼中國之後下一個投資熱點。
二、能源與軍事:由於北約相當依賴美國支持,軍費開支其占近七成,川普可能會削減對北約的支持,將更多資源集中在美國本土。能源政策方面,川普亦可能重新退出巴黎協定,回歸石化等傳統能源應用,孫明德也提醒,台灣積極推動的ESG政策是否會受到影響,值得關注。
三、中東與中國:在中東,川普可能會支持以色列繼續對抗伊朗,並加強對中國的貿易制裁。但孫明德並不贊成中國經濟會受川普拖垮,主要是看川普「要什麼」,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能拿出什麼談判條件交換,他認為,中美貿易戰如何在川普2.0下有來有往,角力較勁,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