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與領袖面對面 與領袖面對面 最後席次!與台積電等高階代表聊企業決策

我不負責賣東西為何要懂行銷?職場溝通最重要的「定位思維」

在關鍵時刻有言以對:做成想做的事,成為想成為的人。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10-29

瀏覽數 1,600+

《發揮最佳影響力的六角溝通法》/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發揮最佳影響力的六角溝通法》/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溝通中交換和創造價值的能力,主要與行銷能力有關。有些人可能覺得:我又不需要做推銷、賣保險,具備這個能力有什麼用呢?在溝通或談判中,我直接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說出來不就行了嗎?成功的溝通,不是靠口才或話術說服對方,而是找出並滿足雙方需求,共同創造更大價值。(本文節錄自《發揮最佳影響力的六角溝通法》一書,作者:史欣悅,高寶出版,以下為摘文。)

「在溝通或談判中,我直接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說出來不就行了嗎?」我以前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尤其作為一個從事法律工作的人,我更喜歡用法律的概念和邏輯來說清楚事情,缺乏行銷觀念。

但後來我慢慢發現,在很多溝通場景中,想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應用正確的行為,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經濟學和行銷學知識,這些知識對於我們提升自己的溝通對話能力有十分關鍵的作用,同時又可以防止溝通對手將我們引入某種圈套或陷阱之中。

當然,關鍵性溝通最終是要尋找雙方的需求,並藉由利益調整讓雙方的需求都得到滿足。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用話術、圈套、陷阱去欺騙對方,哪怕對方當時沒意識到,過後一旦想明白了,與我們的合作和交易也就到頭了。(延伸閱讀│有效開會6步法:一個員工未來在公司能爬多高,就看他如何開會)

除了金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利益就是關係利益

在溝通談判中,我們可能憑藉自己的行銷知識和「聰明才智」得到了更多的實質利益,但如果破壞了彼此間的關係利益,對我們個人與他人的關係、我們的信譽度、說話的誠實度,甚至整個人的美譽度等,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此後再想尋找合作夥伴,可能就會遇到更多困難。

尤其在一個相對熟悉的環境中,周圍人一旦感覺我們的話術手段太多、行銷花招太多的話,就會認定我們不夠誠實,跟我們合作有風險。

因此,掌握行銷學知識是為了在關鍵性溝通中合理運用,而不是走向一個極端。理解這個前提後,接下來我們可以學習一下溝通中需要掌握哪些比較重要的行銷學知識。(延伸閱讀│一頓飯的成功法則:飯局沒人喜歡,但為何愈是敵人愈要一起吃飯?)

當你成為某個領域中第一個被想起來的人,你對自己的定位就成功了。(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當你成為某個領域中第一個被想起來的人,你對自己的定位就成功了。(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溝通中的定位思維

行銷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名詞:定位,這個詞可以稱得上是行銷學中相當不可或缺的支柱。

歡慶遠見39週年|訂閱享優惠 再送各式好禮>>>快來看看

什麼是定位呢?從行銷學上來說,每種產品都有它所屬的領域,都要滿足消費者的某種需求。讓自己的產品在某個領域或某個賽道上滿足消費者特定的需求,並且能占據數一數二的位置,這就是我們對產品的定位。

比如我問你,在中國的白酒當中,哪些品牌是數一數二的呢?你可能會回答茅台、五糧液;哪些咖啡品牌是數一數二的呢?你可能會回答星巴克。

總之,一說到某種事物,大家能馬上想到某個品牌,這就是定位。定位做得好,甚至可以把這個產品品牌變為一類產品的名稱,讓自己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做到這一點,產品定位就成功了。(延伸閱讀│商戰的核心是「認知戰」:懂做「這件事」就能搶佔市場)

但是,在為產品定位時也要注意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定位一定要精準地找到需求。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送禮還收腦白金」,這些都是精準地找到了需求的定位,所以才更深入人心。

如果我們為自己定位,也要精準地找到相應的需求。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定位是做公司併購業務的律師,或者是做國際業務的律師,這樣的律師其實有成百上千,那麼這個定位就不精準。

但如果他說,他參加過一些商事仲裁,是兼跨訴訟和非訴訟律師,這樣的人就比較少了;如果他再說,他還參加過外語仲裁庭,甚至是事務所裡年輕一代中能進行外語仲裁的非訴訟律師,這個定位就更明確了。大家一提到這些事務,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會是他。(延伸閱讀│「低調創業」不需好點子:別人做不到的小事,都是你能賺的錢)

所以,當你成為某個領域中第一個被想起來的人,你對自己的定位就成功了。

《發揮最佳影響力的六角溝通法:掌握對話底層邏輯,實現共同利益》,作者:史欣悅,高寶出版

《發揮最佳影響力的六角溝通法:掌握對話底層邏輯,實現共同利益》,作者:史欣悅,高寶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三防世代」先修課:防窮、防病、防詐騙
數位專題

「三防世代」先修課:防窮、防病、防詐騙

「三防世代」來了!現在30~50歲的青壯族群,如何建構防窮、防病、防詐騙的財務安全網?確保「老後三本」已經成為即刻要思索的必修課。只要正視問題、提早因應,你將更有機會開展屬於自己的「晚美人生」。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