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陸官方決定要讓人民幣充分反映基本面,將升值30%~40%,
台灣資產就會相對貶值,至少掉三、四成。
但政策決定權還捏在陸委會手裡,等於外行領導內行。
金門做為人民幣兌換的試點,縣長李柱烽稱讚人民幣開放兌換是「只有方便沒有負面」,且透露,中央銀行的構想,不僅止於人民幣現鈔的兌換,甚至有意促成兩岸清算機制的建立。以下是專訪紀要:
金門地區自2005年10月3日起,開放人民幣兌換,至今約一年半,每月都賣出人民幣1000多萬,自開辦至今賣出2億元了,業務成長相當迅速。
央行本身態度很積極,站在專業角度來看,央行甚至認為,開放人民幣業務不僅只於現鈔兌換而已,卻明顯卡在政治因素,反而是外行領導內行。
前年人民幣剛開始開放兌換的時候,央行總裁彭淮南在開放兌換前一個星期,曾經到金門視察,當時很興奮地告訴我,他們準備的「不只是這樣而已」,但現在是陸委會在決定這個問題,央行也感到很無奈。
金門中介角色,進可攻退可守
很多學者都認為,金門在兩岸之間可以扮演更多角色,很多香港可以做的,金門沒有不能做的,包括金融這一項,很多人為了資金的流轉傷透腦筋,在台灣也不行,在離島也不行,都透過香港、新加坡在操作。
我們已經想到解決方案:新加坡大華銀行在廈門有分行,台北設有辦事處,只要大華銀行也來金門設個分行,現在香港能提供的服務,金門就都能做了。
我和吳成典(金門縣籍立委)也曾將此構想提給大華銀行,但他們認為現階段還是卡在政治問題,做什麼事都礙手礙腳,以他們一個這麼大的金融機構來說,沒有必要來淌這攤混水。
事實上,金門扮演兩岸金融的中介功能在立法院都被討論過,除了匯兌之外,是否可以開放相互存款,金門的金融管制在過去軍管時代是很有經驗的,且金門仍掌握在政府之中,政府沒有什麼好怕的。
台灣一直怕台商到大陸外流資金,一直怪罪大陸想盡辦法要掏空台灣的資產,但為什麼不開放讓大陸資金來金門呢?如果開放,我想這個時候想來金門的大陸資金將不在少數。
兩岸金融開放,大陸熱台灣冷
過年前,吳成典和我到北京和大陸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會談,他說:金門應該想一想,大陸有哪些可以去投資的地方?
不管他是統戰也好,還是說真心話,錢來到金門等同來到台灣,錢都進來了,到底它能玩出什麼把戲?台灣不妨投石問路,由金門搭起一座舞台,讓這些大陸資金來金門「演演看」,如果演得好,我們給他拍拍手,如果演得不好再把他拉下來、趕出去都還來得及啊!
七年前小三通開放時,我就一直敦促政府應該研究討論兩岸金融互動的可行性。當時廈門人民銀行經理就曾來到金門,還邀請台灣金融業界到廈門參觀,希望建立交流平台,台灣口口聲聲說沒有限制,但不成文的限制卻很多,到現在,台銀金門分行經理要去廈門,還得上公文給總行同意才行,但總行還得看背後「大老闆」的臉色,連人員都不能往訪,這樣要怎麼合作?
我曾表達,大陸有此意願,台灣何妨互相瞭解,但也有些人認為,兩岸間沒有貨幣清算機制,所以一切免談,但我仍認為中間還有很大空間,至少要瞭解對方的合作意願與真正企圖,如果完全不接觸,這明顯是不負責、逃避、卸責的行為。
民幣強勢升,台灣資產縮水
人民幣在開放兌換前,金門存款曾一度激增,很多人透過地下管道與人頭戶來金門存款,金門存款增加了好幾十億,開放人民幣兌換後,解決了部分黑市問題。開放人民幣,只有方便沒有什麼負面,甚至還有很多進一步的事可以做。
人民幣強勢升值,哪天大陸決定讓人民幣充分反映基本面,那台灣會很慘的。
根據各個國際機構的估計,人民幣如果充分反映市場價值,至少可升值30%~40%,它一年多才增值7%多,以後我們就相對貶值,我們的資產可能少了三、四成,如果開放人民幣存款,台灣同胞的資產才可以獲得保值。
例如金門目前有7000、8000戶人家到廈門購屋置產,如果現在眼看人民幣升值,將來金門人根本沒有能力到中國置產,與其這樣,不如及早開放相互存款,讓台灣人持有人民幣,達到風險分擔、漸進過渡,減少衝擊。
大陸觀光客馬上要進一步開放來台,人民幣來了怎麼辦?清算機制建立不起來,地下銀行躍躍欲試,清算機制遲遲不能建立,金廈之間可以先過渡,就像九年國教就是在金門試辦一樣。(陳中興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