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名人力諮詢顧問公司美世(Mercer)與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 Institute)公布「2024年全球退休金指數報告」。報告指出,由於全球壽命延長和生育率下降,加上高利率和不斷上升的照護成本,導致許多國家支持退休金給付的政府預算財務壓力加速惡化,也拉低今年整體退休金指數得分。
Mercer高級合夥人諾克斯(David Knox)指出,全球退休金制度正由確定給付制轉向確定提撥制。他警告目前全球有太多人臨退休時缺乏足夠的財務指導,無法有效管理退休儲蓄,因此,政府、雇主和勞工必須鼓勵民眾多儲蓄或兼職以積極補強退休金。
全球退休金指數主要考慮退休金制度的充足性、可持續性和完整性。這次評比,荷蘭在全球48個國家中再度拔得頭籌,亞洲則以新加坡排名第五最高,台灣卻倒數第十,屬於「C級」,被認為退休金制度有重大風險。
報告建議,台灣必須積極解決退休基金財務危機,延後退休年齡,增加高齡貧困族群的最低退休金給付水準,同時提高齡勞動參與率。
借鏡先進國家作法,積極推動年金改革
面對這些挑戰,台灣可借鏡荷蘭退休基金模式進行改革,設立更嚴格的退休基金風險控管監管制度,荷蘭要求最低退休基金資產和負債比為105%,若不到最低標準,會要求限期改善,積極尋求財源立即撥補基金,以確保養老金體系穩定運作。
此外,新加坡與台灣都同樣面臨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新加坡退休金制度主要以確定撥制的中央公積金(CPF)為基礎,透過四個帳戶:普通帳戶、醫療儲蓄帳戶、特別帳戶與退休帳戶,提供民眾人生階段不同的需求,主要特色如下:
1.透過「自主投資」機制讓民眾可將帳戶資金自行選擇投資股票、債券、年金保險、投資型保單、共同基金,以強化其投資報酬率與保障。
2.設立「自動增提」機制的設計,讓民眾在「無痛」的情況下拉高提撥率,也讓民眾盡早承擔準備個人退休金的風險與責任,降低長壽風險。
3.延後退休、鼓勵持續工作,提高勞參率,2022年起,新加坡法定重新雇用年齡調整為68歲,鼓勵企業聘雇年長員工。
台灣應重新省思,學習荷蘭、新加坡等名列前茅國家的退休金制度,積極進行年金改革。首先,在退休所得充足性部分,政府應設立最低退休所得保障;在財務永續性部分,政府應盡快進行勞保年改,成立「國家年金儲備基金」,用於彌補勞保未來財務缺口。最後勞退新制部分,應借鏡新加坡中央公積金,開放「自主投資」,並設立「自動增提」機制,提高勞工提撥率,透過制度改革轉型,讓台灣所有的民眾都能擁有更適足、更永續的高齡社會!
(前金管會主委、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口述。廖君雅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