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降低綠通膨,積極發展自願性碳權市場

王儷玲
user

王儷玲

2024-04-30

瀏覽數 9,100+

降低綠通膨,積極發展自願性碳權市場
 

本文出自 2024 / 5月號雜誌 直擊中國新能源車廠 揭密台灣供應鏈布局

為了接軌國際淨零減碳,台灣預計2025年開始徵收碳費,惟碳費到底要交多少遲未出爐,主要考量在於對台灣企業之衝擊,但長期目標是2030年前正式接軌至碳稅。 

由於國內潔淨能源供給仍嚴重不足,加上近日電費調漲,政府若僅著重在強制性減碳,恐造成「綠焦慮」「綠通膨」兩大隱憂,包括企業排碳成本提升、將轉嫁到終端消費者;抑或企業因電費高漲減少用電量,恐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造成綠色通膨等惡性循環。 

在全球發展「碳有價」的趨勢下,台灣應盡快與國際接軌,透過自願性碳權市場豐富資源有效降低企業減碳成本,如此還能確保經濟動能和產業國際競爭力。建議可朝以下四大方向發展: 

借鏡國際減碳成功經驗,推展四大方向

台灣應借鏡國際減碳成功經驗,朝以下四大方向發展 

一、碳費徵收應採取差異化定價:鼓勵企業設定明確減碳目標,當企業可自主減碳超過一定比率(如20、30%),便可抵免部分碳費,並允許一定比例可以使用自願碳權交易,增加業者減碳誘因,同時鼓勵台灣企業參與國內外跨境綠色計畫,透過技術參股或跨境合作抵免,分享減碳成果。 

二、引導企業全面加速技術升級:透過數位化管理,進行能源轉型與材料、製程轉型降低碳排,例如中鋼正研發氫能冶金和碳捕捉等技術減少碳排放,這樣還可能促進更多綠色科技創新的發展。 

三、發展供應鏈減碳:為因應國際碳邊境調節機制,台灣企業需加速供應鏈減碳效率,可透過供應鏈金融提供資金,並建立自動化碳盤查與碳權交易平台,例如永豐餘與多家銀行合作「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平台聯盟」,可同時提供融資支持企業低碳轉型,又可促進供應鏈節能減排自動化 

四、建全自願性碳市場機制:發展自願性碳權市場可以讓企業與個人透過參與碳抵減專案或使用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參與減碳行動,金融機構在此扮演重要橋樑,可提供相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透過共同參與減碳獲得相應的獎勵和回饋,如此更能促進全民積極減碳行動。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目前許多銀行都有推出綠色主題信用卡,例如萬事達卡與多家銀行合作推出「消費碳足跡查詢功能」,估算刷卡消費產生的碳排放量,幫助客戶在日常生活消費中減少碳足跡;VISA和新創公司Commeet合作透過企業卡提供scope 3碳盤查,協助企業減碳。 

總體而言,自願性碳市場可望成為台灣淨零減碳重要工具,不但能協助企業有效降低綠色通膨威脅,更能促進綠色減碳生態系之發展 

前金管會主委、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口述。廖君雅採訪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