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健身教練的印象停留在賣課程、強迫推銷嗎?健身工廠透過制度改革,以及教練薪資調整,不僅減少教練高離職率,更讓前來健身的會員擁有高素質教練。
四年一度的奧運在世人見證下,再次燦爛閉幕,由於本屆台灣健兒的表現出乎預期,因而再度點然全台民眾的「運動魂」。
其中,健身產業更是其中的最大受利者。根據財政部統計,台灣健身產業發展,營利事業家數每年成長率超過10%,疫情前營業額的年複合成長率更是高達25%,疫情間也維持在15%的成長率。2024年為疫後的第一年,健身產值更可望追平,甚至超越疫前水準。
以上的數字,在在證明健身產業無疑已是明星產業。尤其從2023年內政部調查發現,與美國健身房的會員滲透率有22%,即22%的美國民眾為健身房會員,相較而言,台灣目前僅有4.26%的滲透率,顯見台灣的健身市場還有好幾倍的成長空間,也為健身產業相關人才,帶來前景與「錢」景。
打造如半導體產業般的高薪環境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