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在一向保守封閉的回教世界裡,論經濟的自由開放,以杜拜拔得頭籌。但若論政治、社會、與媒體的開放,卻由卡達拔頭籌。
由卡達政府出資成立,中東世界第一個落實言論自由的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正是卡達向全世界展現開放作風的最佳代表作。
三棟低矮白色建築,吸引全球6500萬觀眾
來到這個目前跟美國CNN一樣揚名全世界的電視台,第一個體會到的是戒備森嚴。
車子在離杜哈市中心15分鐘、一個像是建築工地入口的地方停下來,四周還有搖搖晃晃的鐵絲柵欄圍住,一位荷槍實彈、穿著深藍色制服的警衛面無表情地走過來,一一核對申請表上的名字。
繼續往裡面走,穿過一個簡陋的停車棚,到了一個小門口,再度下車接受安全檢查,這一次,除了比對證件,還要把隨身攜帶的行李打開,讓安全人員仔細端詳。
經過兩道安檢關卡的折騰後,原本以為迎面而來的,會是一棟跟它名氣一樣「雄偉」的大樓,但是放眼望去,卻只有三棟低矮的白色建築,配上藍色屋頂。
身處中東小國,只有平實的辦公樓,以阿拉伯語、而非世界語言英語播放新聞,1996年才成立的半島電視台,竟在短短十年內,就建立起新聞地位,是世界各國數以百萬計的媒體機構花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可能達到的成就。
全世界人對半島印象最深刻的是,911恐怖攻擊過後,美國中情局苦尋不到的賓拉登,但他的影像卻活生生而頻繁出現在半島電視台鏡頭前,讓這個卡達的地方電視台一夕間聲名大噪。
從那之後,半島電視台吸引了全世界媒體採購他們的獨家畫面,包括台灣的中天電視台。
如今,半島電視台已成為阿拉伯世界最重要,也是收視率最高的新聞台,目前在全球擁有6500萬觀眾,阿拉伯世界觀眾占了4500萬,而且正逐步從阿拉伯品牌變成全球品牌。
小國家的大媒體,品牌影響力全球第五
2004年,《名牌頻道》網路雜誌票選全球最具影響力品牌,半島電視台擊敗另外八個知名品牌,奪得排名第五的榮銜,僅輸給蘋果電腦、Google、IKEA和星巴克。
2006年底,半島甚至成立英語新聞頻道,準備正式跟CNN等西方主流頻道抗衡。
到底半島電視台是如何短時間內創造「小國大媒體」的奇蹟?
1995年,卡達國王哈邁德發動不流血革命上台之後,展開一系列國家改革,其中一個重要項目就是追求一個更自由開放的社會,新聞媒體的開放便是一環。當時的外交部長因此向他提出創辦新聞電視台的想法,獲得了哈邁德的認同。
他因此廢掉新聞局,象徵取消新聞管制,之後斥資1.37億美元,創辦半島電視台。取名半島,是因為卡達地形就像是波斯灣邊一個凸出的小半島。
半島電視台成立之初,正好碰上英國BBC與沙烏地阿拉伯合作的「BBC中東頻道」解散,於是半島很幸運地馬上接手了一批經過BCC訓練的新聞工作者,成為開台的核心員工,創台時還不到200人。
如今半島電視台杜哈總部的員工超過750人,來自22個國家,幾乎全是阿拉伯人,堪稱是「泛阿拉伯國際隊伍」,另外還有180人在全球30多個國家、70個分社工作,許多人都有國外留學的背景。
成功關鍵1.中東第一個兼容意見與異見平台
分析它的成功,首先它是中東地區第一個真正做到獨立自由的新聞機構。
「以前我們這個區域的媒體,都只有官方意見、國王意見,沒有不同意見,沒有人民的意見,」帶訪客走到新聞中心,指著一團跳躍、燃燒黃色火燄的半島電視台台徽下面,不停流轉的跑馬燈,上面不斷跑的阿拉伯語寫著「意見與異見」(Opinions and the other opinions),半島電視台國際關係部經理以薩丁(Ezzeddine Abdelmoula)說,鼓勵記者們挖掘不同意見,就是半島的宗旨。
半島創始之初就成立了一個談話性節目「相反方向」(Opposite Direction),讓正反意見的人面對電視鏡頭公開辯論政治、宗教與社會的禁忌議題,成為中東世界第一個這樣的節目。
節目主持人回憶當初半島電視台找上他,是因為他曾是BCC中東頻道裡面,「一天到晚舉手最多,手勢最多,最常問來賓挑戰性問題的主持人。」而當他主持完第一集「相反方向」後,「播出當天我本來以為,我隔天就要拿著英國護照滾回倫敦,」沒想到這個節目他一做十年,最近還被票選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20個談話性新聞節目之一。
一位巴林的觀眾也肯定半島推動的阿拉伯媒體革命,「在中東地區,對政府持批評態度的電視台是全新事務,過去我們從來沒有這樣的媒體,」開羅美國大學新聞學院主任平塔克(Lawrence Pintak)認為,半島電視台的出現及十年的努力,已經為中東改寫新聞界的遊戲規則。
成功關鍵2.抗衡西方、挑戰中東沈疴的勇氣
但是,做為中東第一個容許不同意見並呈的媒體,其實並不容易。
曾擔任巴格達記者站負責人的現任半島電視台總經理瓦達(Wadah Khonfar)說,半島沒有任何一個政治或經濟目標,「我們不反美也不反西方,我們只是給觀眾一個事實。」
然而追求事實是需要非常大勇氣的。過去半島電視台無所顧忌報導,讓美國一直氣得牙癢癢,甚至美國總統布希都公開揚言要炸掉半島電視台,現在這則新聞簡報還張貼在半島辦公室的新聞簡報牆上,走過的同仁一眼瞄到,不禁都覺得莞爾一笑。「我們看太多了,」國際關係部經理以薩丁說。
但除了美國,半島電視台也和不少阿拉伯鄰居結下樑子,可說兩面不是人。
因為半島的很多談話性節目,對阿拉伯傳統和價值觀提出挑戰,沙烏地、伊朗和埃及等國也對於半島批評他們的內政很不滿,甚至發布了「禁播令」。
在以巴雙方衝突事件中,半島甚至膽敢冒阿拉伯世界大不韙,邀請以色列領導人到電視台發表談話,成為第一家給以色列發言權的阿拉伯電視台,雖然半島對巴勒斯坦的報導同樣很重視,但讓以色列說話的作法,激怒了很多阿拉伯政府。
半島電視台前董事總經理賈森(Mohamed Jasim Al Ali)在《半島的十年1996-2006》一書中回憶,開播那幾年受到很大壓力,電視台總被要求回歸到阿拉伯媒體的傳統。
成功關鍵3.拋開商業壓力,又有政府支持
當然卡達政府的全力支持,也是半島電視台成功的重要關鍵。
成立十年來,半島從來不是一個商業電視台,儘管目前聲名大噪,但是廣告才只有CNN的十分之一,七成支出靠政府支持,這讓它無商業壓力,可以做想做的報導。
而即便半島給政府惹了很多國際麻煩,卡達政府從來也都不干涉半島的報導。
美國前國務卿鮑爾就曾和卡達國王哈邁德進行祕密交涉,要求嚴加管束半島電視台,減少播放有關阿富汗的情況,但據說哈邁德卻把鮑爾祕密交涉的內容告知新聞界,並一口回絕他的要求。
比別人都要勇敢,一直都是半島電視台所堅持的原則。來到半島電視台三棟低矮辦公樓前,中庭首先見到的其實是一個高大的黑色紀念碑,上面刻著人類新聞史上、古今中外因為報導新聞而犧牲生命的635位記者大名。那就像每天對半島的同事信心喊話一樣,提醒他們新聞工作的神聖,與必要的勇氣,因為已經有這麼多人為了新聞專業,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成功關鍵4.穆斯林通行證,無阻穿梭中東戰區
另外,半島電視台的成功,也是因為他充分運用了做為阿拉伯國家及穆斯林的獨特優勢。
和CNN一樣,借戰爭而揚名的半島電視台,本身位於多年來兵荒馬亂的中東地區,在報導上有著西方媒體無法比擬的地理和語言文化優勢。
例如,阿富汗戰爭開打,塔利班政權禁止各國記者入境,但半島電視台卻不受限,因此CNN只能拍攝到黑暗中微弱閃光的空襲畫面,但半島電視台卻連續播放了導彈襲擊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實況。
世界各國記者聚集在阿富汗邊境,只能坐等消息,半島電視台卻源源不絕打出獨家新聞,並以每分鐘2萬美元的高價轉賣給競爭對手。
有人說,半島電視台的知名度,來自於爭議。他的爭議,一半來自角度,另一半則來自獨家。
「伊斯蘭法律與生活」節目主持人瑪赫(Maher Abdullah)提及,很多消息來源,並不只是半島電視台獨家知道,但有些出於民族主義,或不應該給敵人有機會在電視台講話,「不是什麼人不讓你播,是你自己不想要播,」他說,半島追求專業,都要播,所以半島成功了。
卡達最著名的行銷大使,已成為傳播學教材
最近幾年,半島電視台甚至成為一門全球新顯學。光是探討半島現象的電視紀錄片節目,已經超過180套,就半島現象舉辦的研討會也不少,甚至半島已成為全世界傳播科系上課的必備教材。
走進半島大門口一進去的歷史廊,透明玻璃櫃子裡,擺放著英文、日文、法文、義大利文、俄文等等各國語言的書籍,每本都是探討半島電視台的專書。「各國新聞工作者、學者、專家要來的很多,」以薩丁說,自己光忙著接待外國來賓,就忙到受不了。一位半島電視台的工作人員開玩笑說,「我們甚至比我們的國家都要強大、有名。」
若說杜拜靠帆船飯店行銷自己,很意外地,聞名世界的半島電視台,就像是卡達最好的行銷大使一樣,讓世界先認識半島,再認識卡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