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傳(telecommunication)將是明日最普遍的企業經營工具。
事實上,今天已有許多國際公司利用電傳視訊,做更有效率的管理;從這些雛型,我們可以憧憬未來的生活。
例如,美國Limited時裝公司的每一件衣服在進貨時都登錄電腦,並貼上電腦標籤;當顧客結帳時,這件衣服的賣出紀錄就自動輸入電腦。每天晚上,全美三千多家Limited分店的聯線電腦總計當日賣出的貨色,立即可透過電傳,向該公司全球各地的合約成衣商訂貨;幾天後,一批批的新衣服已在飛機貨櫃中,準備運往美國各地的Limited公司。
電腦掛帥的時代
未來,電腦所能做的將遠超過存貨控制,顧客甚至可以在家中的電腦上,設計自己喜愛的衣服式樣,並利用電傳網路,向國內外的服裝公司訂貨。
不只是服裝可以訂做,藉著越來越精密的電腦、機器人和普及的電傳網路,為顧客提供依個人喜好訂製的產品,將成為明日企業的經營趨勢。
目前,一些在美國設廠的日本汽車公司就有數百種零件花樣,供喜愛個人風格的顧客自己選擇搭配。將來甚至報紙都可以隨個人口味和需要而訂製。讀者只需在家中的電腦輸入想讀到的資訊,例如產經新聞的東京股市分析、紐約時報的國際新聞、民生報的體育報導等等,世界各地的電傳網路就可將這些指定的資訊傳輸過來,讀者自己的電腦還會將這些資訊編輯成一份新的報紙呢!在人工掛帥的時代,這種隨意變更設計的服務是不可思議的。
在電傳無所不達的世界裡,工程師可以在家中的電腦上設計產品原型,由工廠裡的機器人執行測試;真正的工人不必去工廠上工,在家中就可以操縱機器人。裝貨、送貨的工人或許還是得去工廠,不過他們的工作也一定可以簡化、省事得多。
不必擔心失業
當然,杞人憂天者一定擔心,電腦化的趨勢會使許多人失業,其實不然。今天日本推動自動化最力的幾家公司,不僅沒有裁員,還提供員工終生保障的工作機會。專家預測未來四十年內,在不實施保護主義的發達國家中,新的企業型態可提供足夠的工作機會。
在未來的企業經營方式下,獨立的工作小組會取代層層管理的組合體制,傳統的公司組織將被打散。
目前在歐美、日本已有這一類管理方式的雛型。例如一家芬蘭紙廠在發現伐木工具老是故障後,就讓伐木工人承包這部分的工作,結果不但機器從此不再故障,而且生產力大增。
數年前,當錄影機剛剛上市,售價十分高昂時,部分日本電子公司也曾以工作小組彼此競爭的方式,鼓勵研究降低產品售價。
未來,散居各地的研究人員可以透過電傳,組成工作小組,承包設計目標產品。對公司來說,這種營運方式比維持一個三、四十人的研究發展部門要來得有效率,而且能節省開支。
大公司會因此逐漸轉化成許多鬆散的工作小組,甚至連生產線或清潔工作都可轉包給小組,由每個小組各自負擔成敗風險,公司則自其中賺取利潤。
在獨立工作小組普及化的企業世界中,競爭必然越來越激烈,產品更新越來越快,因而帶動教育制度的變革。
十五歲的管理人才
學校必須教育出更具專業能力的下一代;而年輕人的能力在競爭的壓力下,勢必被催化成長,他們的事業周期將提前展開。事實上,這個趨勢早已開始;上一代的事業成熟期約在四、五十歲,這一代已提前到二、三十歲,下一代很可能出現十五歲的管理人才。
面臨大公司解體的企業文化,下一代必須修正事業計畫。他們不能再以五十歲當上大公司經理做為事業的目標,周為屆時公司的管理階層可能根本不存在了。
他們必須培養執行一系列計畫的能力;向一家公司承包一個計畫,成功獲利後,立刻進行下一個計畫。他們也可以學習從小公司充斥的股票市場中獲利。
在這個「美麗新世界」裡,並非人人都是快樂的。
許多只靠一台電腦和電傳網路就可維生的人,可能遷離都市,搬到鄉下,甚至海中小島上,使一些依賴人口集中才能繁榮的行業面臨危機。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裡,教育的差距不但不會縮小,反而會加大。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下一代,將面臨更嚴酷的競爭,而重視教育的亞裔民族可望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嬌兒。
(改寫自Econom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