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證現在不必再送香港加簽了,只要帶照片、護照及兩張2吋照片,到上海機場就可以辦落地簽了」,旅行社小姐告訴久未到大陸出差的楊先生。
於是,去年5月,班機降落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台商幹部楊先生步出機艙,皮夾裡多帶了兩張大頭照,輕鬆地走在撒滿陽光的玻璃帷幕入境長廊,當他找到落地簽證櫃檯後,突然間,他嘴角的笑容僵住了。
「簽證費人民幣100元,」穿著墨綠色制服的大陸海關關員隔著窗對楊先生說;「不能用美元嗎?」楊先生問;對方答:「我們不收美元的!」
簽證櫃檯位於護照查驗處之前,沒有銀行可供換鈔,滿手美鈔卻沒半張人民幣的楊先生,最後只好在機場像黃牛般到處找人換錢。
旅行社忘了提醒楊先生,辦落地簽要收100元人民幣,造成這次尬尷,楊先生當場非常生氣,但是,即使旅行社告知,他也不見得能帶來,因為台灣還沒有合法管道買到人民幣。
誰在阻擋?央行暗指陸委會
楊先生的遭遇,凸顯了兩岸間貨幣不能兌換所造成的不便。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06年兩岸貿易額逾1000億美元、人民往來逾490萬人次,很難想像,這樣的緊密往來關係,兩岸貨幣除了在金門、馬祖之外,本島仍無法合法兌換。
主管貨幣政策的中央銀行並非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去年底在立法院答詢時,明確表達央行希望開放兩岸合法兌換貨幣的看法。
第二天,彭淮南言論引起市場矚目,上了各大媒體頭條,一向保守謹慎的彭淮南,當天這番說辭,發言「尺度」令人吃驚,骨子裡像是在做某種政策表態。
不願具名的金控公司財務長挑明了說,彭淮南是在給陸委會壓力,因為阻擋人民幣在本島合法兌換的就是陸委會。
如果是這樣,問題又回到彭淮南,做事一向謀定而後動的他,為何此刻要下這一招險棋?央行到底看到了什麼?
誰在通匯?除了黑市還是黑市
要問央行看到什麼,先看兩岸交流最前線金門發生過什麼事:
金門縣旅行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嘉獎說,在兩岸政府尚未開放金、馬兌換人民幣之前,金門海邊入夜以後,就經常會有小舢舨上岸,裡面載的卻是白花花的鈔票,可能有人民幣,也有新台幣。
「上岸的人民幣多半是台商在大陸賺的錢,載到金門後再進入黑市賣掉,換成台幣,」吳嘉獎說,「至於從廈門來的新台幣,則是台灣觀光客到大陸花掉的錢,對岸沒辦法換,也送到金門來兌現成人民幣,然後再運回大陸,或者賣給金門人帶到廈門買房子,大陸台商只要花一點錢,還可以換好貨幣後,匯到指定的戶頭去。」
這不過是幾年前的事,直到中國銀行廈門分行開放收兌新台幣以後,狀況才稍有改善,「即使現在,連金門都開放兌換人民幣,但目前金門地區的人民幣黑市交易依舊非常活躍,」吳嘉獎強調。
同樣的事,在台灣本島同樣在上演,只是少了「舢舨」這種「運鈔車」。
「目前人民幣兌台幣的兌換率約4.21,兩岸交往頻繁,這個盤一直都在,從來沒消失過,」國盛旅行社總經理李士勳說。
誰用人民幣?來台、赴大陸的觀光客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旅行業主管說得更露骨:大陸客經常光顧的店家一定都收人民幣,在台灣的地下通匯系統,不但有報價功能,而且匯率還是浮動的。
「在台灣島內,人民幣的來源很大一部分是從大陸客身上來的,去年有近20萬大陸觀光客,他們除了部分團費在大陸間接匯款之外,來台的零用錢幾乎都是滿口袋的人民幣。」
因為大陸目前仍有外匯管制,出國買美元不但有限額,而且還有繁複的手續,台灣旅行業很了解這點,對於大陸來台的消費,甚至團費支付已有默契,就是接受人民幣直接付款。
「你問問台北的鼎泰豐、日月潭附近的旅館業者,哪一家不收人民幣,」立委賴士葆說。
賴士葆說,人民幣的地下通匯系統,以前是銀樓,現在則是旅行社。
台灣全島各地接待大陸客的商店是人民幣的收銀機,店家收了人民幣再賣給中盤商,中盤商再批售給需要人民幣的人,通常也是旅行社。
這些帶台灣觀光客出團到大陸的旅行社,需要人民幣,他們在台灣透過黑市買進人民幣,然後支付台灣觀光客在大陸的旅行費用。
流入多少?估計人民幣滯台千億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洪財隆的估計,台灣擁有的人民幣金額可能高達1000億,相當於一整年的政府公共建設支出。
洪財隆從中國對台灣長期貿易赤字、政府漸次開放人民幣攜入,且台商看好人民幣升值,從中國不斷地攜入人民幣,在過去三年的1200萬往返大陸人數中,可能已攜入人民幣達720億。
再加上先前在台灣流通及漁船等海上交易所攜入的人民幣,估計國內人民幣金額可能超過 1000億元!且陸委會正準備開放第一類大陸觀光客來台,未來人民幣「滯台」金額還會再增加。
洪財隆警告,人民幣流入黑市衍生的偽鈔、洗錢問題還只是輕微影響,較嚴重的是人民幣在台灣逐漸累積,央行無法確切掌握真正的貨幣供給量,將導致央行貨幣政策失準,造成後果將影響整個經濟大局。從這些事實加以推理,台灣早已經人民幣淹腳目了,難怪彭淮南要著急。
聯邦銀行財務部經理湯健揚回憶,15年前,他到廣東旅遊,那時候大陸沿海拿新台幣就能買東西,因為台灣經濟好,台幣人人要,台幣那時候在大陸人眼裡寶貝得不得了。
「能流通的貨幣,一定是強勢貨幣!」湯健揚說,現在的人民幣就像15 年前的新台幣,「擺明要升值,即使不花,留在身邊都會賺錢。」
開放兌換有益?可以搶救弱勢台幣
湯健揚解讀彭淮南在立法院答詢內容指出,人民幣一路升值,大家搶著要,日後大陸觀光客還會大量地來,帶來更多的人民幣,店家收了這麼多人民幣,卻不能換成台幣,最後乾脆用人民幣交易,這時候開放人民幣兌換,其實是在「搶救」新台幣。
為了等這一天來臨,央行早已責成各大型官股銀行做了萬全準備,隨時全面開放人民幣在台灣本島兌換。
台灣銀行國外部經理楊豊彥說,台銀已分年分批安排行員接受人民幣偽鈔辦識訓練,由台銀第一把交椅總行偽鈔辦識專家林鉅能親自出馬,傳授其他行員如何辨識人民幣偽鈔。
除此之外,台銀已針對人民幣特性,在現有驗鈔設備中,加入人民幣防偽辨識功能;最重要的是人民幣現鈔貨源,目前已與美國銀行、匯豐銀行取得合作,由這兩家銀行負責提供人民幣現鈔拋補服務。
楊豊彥表示,現在如果政策開放,在一個星期內,就可以對外營業。
承作兌換有利?台灣銀行淨利4%
3月份的一個星期五,陽光普照,金門水頭碼頭往返於金、廈兩地的兩岸人士熙來攘往,原本賣小三通船票的櫃檯,在一年半前突然改裝,硬是擠出兩個台灣銀行的人民幣兌換窗口,不久又擠出兩個土地銀行窗口,今年1月再隔出復華銀行兩個窗口。
除了台銀、土銀之外,復華銀行是民營銀行第一家獲准在金門開辦人民幣兌換業務的業者。
復華銀行台北總行經理侯俊仲說,金門分行自1月開辦人民幣兌換業務以來,業務量遠遠超過預期,每天有5萬到10萬人民幣的實績,這項業務一開辦就是賺錢的。
雖然負有很多政策任務,但人民幣業務,無疑為金門的金融業,帶來一片商機,除了復華銀行之外,台銀、土銀也因此而小賺了一筆。
以台銀金門分行為例,自2005年10月3日開辦人民幣業務至今,累計已經承作了大約1億人民幣的兌換業務,毛利達2000萬新台幣,扣除進口人民幣現鈔必須花費的保險、押運、利息損失等費用,淨利大致上還有1750萬,達4.16%。
金門分行向來是虧錢的單位,因為金門人的理財觀念保守,理財商品很難賣,且工商活動又少,放款不振,也因此,金門分行經、副理,考績向來都是乙等。不過,自從金門分行承作人民幣業務以後,即使無法轉虧為盈餘,但虧損已彌平一半以上。
究竟是誰不讓民眾賺錢?
現任台銀金門分行經理簡學陽和外島非常有緣,他在1973年就奉派到金門分行,駐點22個月,1982年再被派到馬祖分行,待了30個月,2005年8月二度調到金門分行,到任不到2個月,就接到命令:開辦人民幣兌換業務,「當時命令下得很急,我們接到命令四天後,人民幣就在金門開始兌換了。」
金門、馬祖做為人民幣兌換新台幣的試點,有許多經驗可供台灣參考,諸如偽鈔的辨識經驗、台商需求特性、人民幣來往
金門縣籍立法委員吳成典說,人民幣開放兌換,相當程度解決了金門多年以來的人民幣地下交易的問題,但是事情只做了一半,因為,人民幣在金門只能兌、不能匯。
即使目前有OBU(Offshore Banking Unit,一般稱境外金融中心,或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可承作人民幣間接匯款,但仍有很大的技術性障礙。
「台商賺到的大額人民幣,仍無法從目前開放的小額現鈔兌換來解決,最後,金門與廈門之間,仍必透過清算機制的建立,才能徹底解決兩岸金融需求,」吳成典說,金門介於台灣與大陸中間,各方面易於掌握,人民幣在此可試辦相互流通、存款,台灣應可以指定在金門、廈門之間的金融機構,共享監理資料。
錢如同水一樣,可載舟亦能覆舟,當大量人民幣因為兩岸交流範圍擴大而隨之大量流入時,用什麼樣的政策,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究竟台灣應該要採取那種因應方式?又是誰不讓民眾賺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