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少繳遺產稅、老後安養費又無虞?兩全其美的資產安排這樣算

聰明規畫不擔憂的後半生。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9-05

瀏覽數 5,900+

《不擔憂的後半生》/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不擔憂的後半生》/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當你盤點資產後,發現自己扣除接下來的20年生活所需還有餘裕,甚至更多,那麼如何預為傳承規畫就很重要。現代社會有愈來愈多人可能是單親、單身、無子嗣,或與法定繼承人關係不睦,這時候,如何順著自己的意思處理資產就很重要。(本文節錄自《不擔憂的後半生》一書,作者:謝青樺,李秋藝,林翰飛,如何出版,以下為摘文。)

資產較豐厚的人,可以選擇部分資產做生前贈與

根據現行法律規定,每年有244萬元贈與金額免繳納贈與稅,請記得是以「贈與人」的角度計算,也就是你一年內贈與他人的總額只要不超過244萬元,即不用繳贈與稅;而受贈人可以收受多人的贈與,沒有贈與稅的問題。

因此,如果父母各自利用每年的免稅額贈與子女財產,該名子女一年即可拿到488萬元的贈與。利用免稅金額逐年把資產移轉出去,這規畫是有好處的。

假如你扣除養老所需後,剩餘的資產仍不少,以贈與方式每年固定轉至你的家人手中,他們可省下遺產稅,或者你可以贈與你想要照顧或感謝的親友,而他們並不在你的法定繼承人之列。(延伸閱讀│小鬼黃鴻升、羅霈穎……無配偶子女的單身者,遺產會由誰繼承?)

「生前贈與」的案例:

楊叔叔93歲、太太86歲,叔叔早年在美國教書,回來台灣12年,現在住養生村。兩個女兒均在美國出生、工作,不會回來台灣。

叔叔剛回台灣時,係租屋住在生活機能方便的市區,由兩個外甥幫忙租屋住其附近,方便照顧兩老。

叔叔規畫將在美國的資產留給女兒們;而在台灣的資產,預留養生村的費用及可能產生的醫療花費後,其餘均於生前贈與兩名外甥,感謝他們10多年來的陪伴與照顧。

當然,人生總怕有萬一,故叔叔夫妻及兩名外甥簽立「附負擔贈與契約」,夫妻倆每年於免贈與稅額度內贈與外甥現金,外甥則需照顧夫妻倆至他們終老。

因此,不論是前面談的楊叔叔的例子,或者想把錢捐作慈善用途,都非常建議採用生前贈與方式處理。如果不想繳贈與稅,那就每年分次辦理,對自己、對受贈者都有直接的好處。

生前無償處分財產,有贈與稅;而死後的財產為遺產,有遺產稅。

由於法律有每年244萬元贈與免稅的規定,很多人因此認為,用生前贈與比死後當作遺產處理,對子女會更好,不過,這樣一來,父母親也會擔心,自己會不會被拿了錢的孩子棄養?(延伸閱讀│遺產半毛都不想留給不孝子!5種情況讓繼承人「喪失繼承權」)

把你這一生的每一分成果,按照自己的意願,做出最圓滿的安排。(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把你這一生的每一分成果,按照自己的意願,做出最圓滿的安排。(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先試算遺產稅,再決定需否生前贈與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資產結構,也就是本書一開始提到的,先盤點自己的資產狀況,其次則依照遺產及贈與稅法算一算,是否達到繳納遺產稅的門檻?

如果扣掉遺產稅之免稅額及扣除額,未達繳稅門檻,根本就沒有「需要繳納遺產稅」這件事,長輩也就不需要因此去做財產移轉;就算需要繳納遺產稅,也必須了解「需要繳納多少遺產稅」?

假設這個金額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也認為繼承人們應該為國家的稅賦收入盡一點力,那也無需於生前辦理過戶。

其次,如果認為遺產稅確實有點多,是否能有兩全其美的方法,稅少繳、長輩的老年安養費又無虞呢?

遺產稅的計算,並不是以人去世的時候,所留下的遺產總額「全部」都按照稅率級距去課稅,而是類似綜合所得稅的申報方式,可以扣掉「免稅額」以及「扣除額」之後,得到的「課稅遺產淨額」才是要繳稅的金額。

[案例1:不需繳稅]

被繼承人過世時,有配偶及兩個成年子女,遺產總額有2000萬元,2024年1月1日以後身故,免稅額是1333萬元。

扣除額部分:

配偶可以扣553萬元

成年子女可以扣112萬元(每個人56萬元)

喪葬費可以扣138萬元

計算結果「課稅遺產淨額」負136萬元(2000−1333−553−112−138=-136),也就是說,課稅遺產淨額是負數,根本不用繳稅。

所以,遺產總額2000萬聽起來很多,經過一算,根本不需繳納遺產稅。

[案例2:需要繳稅]

被繼承人過世時,有配偶及兩個成年子女,遺產總額有5000萬,2024年1月1日以後身故,免稅額是1333萬元。

扣除額部分:

配偶可以扣553萬元

成年子女可以扣112萬元(每個人56萬元)

喪葬費可以扣138萬元

計算結果,「課稅遺產淨額」為2864萬(5000−1333−553−112−138=2864),因為課稅遺產淨額在5000萬元以下,稅率為10%。

因此需要繳納的稅額為:2864×10%=286.4,即需繳286.4萬元。

父母於生前移轉不動產給子女的方式,通常是贈與或買賣,使用買賣做為移轉的方式時,就必需有合理的金流,該金流最後還不能回流,如果是真移轉假買賣,除了必須補繳稅款之外,還要加上罰款,另外也會涉及其他民事及刑事責任,不可不慎。

不論是用贈與或買賣方式,更複雜的是稅務,需要考量土地增值稅及需否適用房地合一稅等,建議找專家將所有可能產生的稅務統統計算清楚,才能確認於生前移轉不動產給子女,能不能達到省稅目的。(延伸閱讀│一個人如何快樂獨老?「這件事」不求人,才老得有尊嚴)

《不擔憂的後半生:聰明規畫財務、健康、身後事,好命退休不是夢》,作者:謝青樺,李秋藝,林翰飛,如何出版

《不擔憂的後半生:聰明規畫財務、健康、身後事,好命退休不是夢》,作者:謝青樺,李秋藝,林翰飛,如何出版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