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市民就近運動,高雄市政府廣設運動中心,盤點公有空間進行活化與優化,不僅融入 AI 數位科技吸引民眾使用,致力培訓運動選手、防護運動傷害,今年初還將行動健身房巡迴車開進社區據點,在城、鄉布建更普及親民的運動資源,發展為友善健康的「好動城市」。
運動好處多多,但推廣規律運動卻沒那麼簡單。遠見雜誌去年領先全臺,推出《運動縣市大調查》,高雄被評為「選手友善之都」,平均每位基層選手所獲培訓金額居六都之冠。一年時光過去,多座運動中心也紛紛啟用,「GO!走跑高雄」成功串聯走跑運動、數位科技和觀光景點。整個高雄就像一座多功能體育場,不只都市愛運動的朋友欣羨,鄉間社區也開心動了起來。
就近運動有利習慣養成,從無到 14 座運動中心
為營造友善運動環境,高雄市積極進行跑道更新、場地整修、耐震評估、場燈增設、夜間照明和設備汰換。運動中心從 0 座到 14 座,依據各區人口、密度、交通、土地等條件,市府以「一座一特色」原則,規劃設置 14 座,預計服務人口超過 200 萬。「想幫助市民養成運動習慣,讓大家就近運動是最佳處方!」陳其邁市長期盼運動館成為好鄰居,鼓勵大家多運動活得更精采。
每座運動中心各具特色,像是 7 月最新啟用的前金運動中心交通便利,把最新 AI 科技用於智慧健身器材上,突破場地限制,連 ICAROS 飛行器、健身球、智慧射箭、激流泛舟等都可以玩,游泳池與健身房還提供 65 歲長輩部分時段免費的大福利,讓銀髮族、身障者也能享有運動健身的權利。另一方面,也擴建現有運動空間,帶來更豐富的運動類型,同時結合校園場域,升級軟硬體設施並開設運動課程,發揮更大的社區價值;公有場域的活化與優化,讓每吋土地能地盡其利。
為促成運動與生活緊密連結,同步落實高齡友善政策,市府結合在地集團、社福單位打造全臺第一輛行動健身房巡迴車,載著各式運動器材開進社區據點服務鄰里,還有運動教練和物理治療師隨行,打造微型社區健身房,吸引街坊鄰居呼朋引伴前來活動筋骨、訓練體能,幫助阿公阿嬤手腳更加靈活有力,為偏鄉長輩提供更多運動資源。
智慧城市結合運動科技,培養運動風氣及競技選手
2023 年調查統計,高雄市規律運動人口約 37%。2024 年市府與「Walkii 線上運動會」APP 合作,推出「GO!走跑高雄」活動,運用數位科技將走跑運動串聯高流亞灣區、澄清湖、衛武營等 12 處熱門運動場域和知名地景,透過APP發布任務,提升民眾出門運動的誘因,讓運動過程新鮮好玩不無聊。市府多管齊下,希望培養更多運動人口,為高雄市總體健康儲值,更希望引進運動科技,把數位活用能力轉化成經營『好動城市』的動能。
而在競技運動方面,市府持續從四方面提升對運動選手的照顧。首先結合正修科大團隊,以運動科學輔助訓練,提供選手動作技術整合分析;與小港醫院、高醫大醫療體系合作,擴大運動傷害防護系統,建置「運動防護輔導網」與「區域醫療服務網」來照顧選手;再者邀請有國外奧運代表隊指導經歷的體能訓練專家來高雄,辦理運動教練增能培訓,提升教練專業知能;以及辦理高雄市運動發展基金啟動競技運動選手登峰計畫,攜手民間之力扶植優秀選手,作競技選手最堅實後盾。陳其邁市長並在今年全中運選手表揚大會上,霸氣宣布明年金牌獎勵金加倍的好消息,讓體育運動向下紮根。
多元族群薈萃之都,接辦明年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
高雄將以熱情的運動風氣、多元的族群文化,於明(2025)年 3 月 21 至 24 日,睽違 20 年再度迎來兩年一度的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預計將迎接 8,000 名來自各地原住民運動員齊聚競技。曾獲茂林原住民耆老賜名「祖邁」(comay) 的陳市長表示,高雄擁有 16 個原住民族,呈現多元包容、兼容並蓄的文化之美,交織出這座移民城市豐饒美好的面貌與底蘊,期待憑藉「祖邁」勇氣與智慧之語意,帶給所有參賽者勇氣和智慧,從運動競賽中探索樂趣!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以「原聚 TAKAO 湧動未來」為主題,市府籌備會正以「厚植原民競技實力、展現傳統文化、完善賽會服務」作為賽事目標,準備以最佳狀態迎接這場全國性賽會,屆時歡迎民眾前來享受多元共榮的運動盛事!
(高雄市政府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