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新政擾局,美股與台股近期都大跌,台灣人鍾愛的特斯拉(TSLA)更在一個月內跌三成。有人努力找原因,也有人開始思考基本面仍佳,可以找下一波買點搶進了。其實,股神巴菲特曾善用VIX恐慌指數,在別人最恐懼的時候,貪婪低點搶進。到底VIX是什麼?如何看懂與使用?也適用於台股嗎?一文全解析。
川普一上任新政看得好亂!台積電加碼、關稅與國際談判動盪下,近一個月美股與台股都下跌:S&P 500 指數下跌7.45%、那斯達克指數下跌11.39%、道瓊指數下跌5.75%。台股加權指數則跌5.95%。至於台灣美股投資人鍾愛的特斯拉(TSLA),在這一波更是重災戶,一個月內股價暴跌超過三成。
究竟,引發這跌破人眼鏡的股災,該如何應對?許多散戶忙著找原因,但聰明的投資人更關注於善用正確工具,找到可以貪婪進場的底部買點。
股神巴菲特,曾靠VIX找美股低點進場
例如,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就曾在上波金融海嘯時期,於2008年10月VIX恐慌指數高達70.33時,大舉買入美股。可說是完全忠實執行自己曾說的名言:「當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到底,衡量市場預期波動性的指標「VIX恐慌指數」,能用來看懂股災嗎?又有什麼關係?VIX恐慌指數是否早已看到跡象?從過往經驗能否看到VIX恐慌指數回穩的方法?以下是完整介紹。
VIX恐慌指數是什麼?有什麼功用?
VIX恐慌指數(Volatility Index)是由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於1993年推出的指數,主要功能是用來衡量市場對未來30天股市波動性的預期。當市場預期波動性增加時,VIX指數會上升,藉此反映出投資者的恐慌情緒。簡單說,VIX指數的值愈高,意味著市場預期的波動性越愈大,投資者的恐慌情緒愈強烈。
VIX恐慌指數起源
VIX恐慌指數是基於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期權的隱含波動率計算得出,將這些隱含波動率進行加權平均,最終得出一個代表市場預期波動性的數值。
VIX恐慌指數的重要性
VIX恐慌指數在金融市場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由於投資者可以通過觀察VIX指數的變化,來判斷市場的恐慌程度,進而做出相應的投資決策,它不單是投資者評估市場風險的重要工具,也是判斷市場情緒的依據;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
VIX恐慌指數的近年狀況
事實上,VIX恐慌指數自2020年3月超過80的高點,已經逐年滑落呈現,回到常態歷史水準,盤旋在20以下的水準。
到了2022年,VIX恐慌指數因反映疫後經濟需求衍生暴增的高通膨率而走高,指數落在30~40之間,聯準會(Fed)透過祭出升息緩和通膨壓力。根據今年以來的VIX恐慌指數都維持在20以下,一直到8月2日才衝破到23.39,5日再攀高到38.57。
VIX恐慌指數如何評估股市高點低點,適用台股?
一般來說,VIX恐慌指數大於40,代表市場對未來股市出現過多的恐慌,投資人對股市缺乏熱情,市場流動性降低。數字若小於15,代表市場有過熱現象,股市來到波段高點,之後也容易出現逢高獲利了結跟賣壓。因此,這也成為投資客找高點與低點的關鍵評估工具。
但更好的做法,是以此指數對照近期的股市表現,從中評估漲跌連動關係。以VIX是從S&P500指數為基準來說,可將VIX指數與此大盤指數對照理解。
另外,VIX是從美股為基準來估算,是否能應用於台股?
首先,近年來美股的漲跌牽動台股的狀況日益增加,由於台股許多關鍵企業,與美國企業有密切合作關係,美國的經濟數據,以及美股相關概念股的漲跌,也確實會影響到台股這些權重高的企業股票,進而影響大盤。因此許多台股投資人常因美股漲跌,心態受到連動影響。因此VIX雖非直接能應用於台股,已可當作參考數據之一。
其次,台灣其實也開發出了本土的恐慌指數,台指選擇權波動指數(VIXTWN),是參照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的VIX來製作的指數,可測量未來30天市場預期台股期貨的波動程度。也可對照台股大盤一起當作參考。
VIX恐慌指數與通膨關係?
VIX 恐慌指數和降息兩者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特別是在市場情緒面與資金流動性上連動。
市場情緒面:
通常降息是為了刺激經濟成長,提升投資者的信心,降低市場的恐慌情緒,進而讓VIX恐慌指數下降。
資金流動性:
降息可以降低借貸成本,增加市場上的資金流動,通常也會促使資金進入股市,進而降低VIX恐慌指數。
不過,也有偏向對未來經濟前景發展的一派認為,降息代表經濟衰退,將拉升VIX恐慌指數。
攤開美國今年的通貨膨脹率,4月份通貨膨脹率是3.4%、5月為3.3%、6月更降低到3%,已是自2023年6月以來最低,可以確定的是美國通膨壓力持續在消退。隨著通膨降低,市場也不斷發出「降息」的期待,讓近期股市走熱之際,後續接棒量能要順利承接,確實需要靠降息釋放出資金才能達成。
綜觀美國7月份就業成長的放緩幅度超過預期,非農就業數增加11.4萬人,遠低於預估中值的17.5萬人。7月份失業率連續第四個月攀升,攀高到4.3%,如此就被放大解讀為美國經濟數據放緩,引發經濟衰退疑慮?是否太早論斷?
或者是近期科技公司則測不如預期?還是中東戰爭情勢升溫?亦或是美國總統大選的市場波動,或許都不是影響股市的主因。依照有長期投資經驗的專家來看,或許得用完整的經濟數據扎實比對,方能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