繭居族(hikikomori)一詞最早發源於日本,但韓國近年繭居族也愈來愈常見。一位韓國學者指出,當地年輕繭居族,更像是對這個階級難以扭轉的社會,提出無言抗議。韓國政府與民間去年開始,積極因應推出新解方,就是擔憂未來會複製日本近年蔓延的「8050」危機。繭居族在當地多常見?為何將影響到整體國家的未來?
27歲的吳東燁(音譯,Oh Dong-yeop)過去7年都是在獨居中度過。其實,他曾是個勤奮的學生,獲得了大學電腦科學的獎學金,但家人無力金援下,他只能靠打工謀生。到了大三,兼顧工作與學業使他負擔過重,最後竟失去了獎學金。
後來,他決定搬到首爾,靠著在建築工地工作支持他的學業。但是長期處於貧困窘境,最終讓他放棄自己,開始繭居。每天只靠飲酒與玩線上遊戲度日。
韓國估繭居族50萬至100萬
鄰近日本的韓國,近年來繭居族問題也漸漸成為社會重大現象,根據韓國健康和社會事務研究所的數據,在19至39的年齡區間有近3%(約34萬人)為繭居族,而全國可能有50至100萬人正在繭居。
為何最初源於日本的繭居族,現在亞洲不少國家也出現?他們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群人?
繭居族如何定義?最初起源?
繭居族(hikikomori)是指呈現持續性社交退縮的族群。繭居族的現象最早在日本1980年代後期發現,《維基百科》將其定義為不進入社會進行社交行為、不上學、不上班,長期隱居在家中6個月以上的一群人,此族群多數為青少年、男性。
一開始,多數人認為日本傳統的社會規範以及行為模式,是導致繭居族產生的因素。不過時至今日繭居族已漸漸出現在台灣、韓國、香港等國家,遠至歐洲、美洲也有這類現象。
根據研究,繭居族與高度都市化的社會有關。多數人在繭居之前都曾經歷生活上的變動或刺激,進而改變了自己原先的生活模式。而涵蓋的層面從個人、家庭、社會等面向都有。像是人際關係問題是常見的原因之一,不管是在學校被同儕排擠,或是在職場上深受人際問題所苦,都有可能導致人們繭居。
繭居族成因,與亞洲羞恥文化有關
但是亞洲國家往往比起西方國家更為重視社會眼光,「羞恥文化」盛行,也是造成繭居族壓力的來源之一。這讓亞洲的繭居族,似乎比起歐美更常見。
不過,據《NPR》報導揭露,韓國長期研究年輕人孤立問題的KIHASA 副研究員金成雅(音譯,Kim Seonga)指出,韓國年輕繭居族,除了人際問題,有挺高比例是「覺得自己在這個社會沒有角色可扮演,無處可去」,因此決定繭居。似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躺平」現象。
《BBC》報導也透露,韓國年輕繭居族普遍認為,他們沒有達到社會或家庭的成功標準。有些人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因為他們沒有追求傳統的職業道路,而有些人可能因學業成績不佳而受到批評。也因此決定不出門也不上班,減少被批判的機會。
韓輔導組織:窮人家孩子,獲得的機會太少
在韓國專門輔導繭居族的組織「Seed:s」任總監的李恩愛(音譯,Lee Eunae)表示,她從年輕繭居族身上看到的是,這個社會提供給貧窮家庭出身年輕人的機會,實在太少。也因此,這群人從小在生活上處於弱勢,很難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也不容易對自己有自信心。
另外,就算是中產階級家庭,也會發生問題。她分析,由於在韓國作父母的這一代,許多經歷過經濟起飛,習慣要求孩子,也要達到自己當年的學歷、財富與職業成就,「但如今韓國,光是拚命工作,已無法保證能過上舒適日子」。
這讓親子之間出現裂痕,也是造就年輕孩子繭居的原因。
韓國繭居族竄起,專家警告將引發未來50年問題
繭居不是一種疾病,因此不能以病人來看待。不過,根據許多專家研究指出,長期不外出,仍有比較高的機率患得某些精神疾病。
例如,首爾市政府2022年對該市5000多名隱居的年輕人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每10人就有8人表示自己患有某種程度的抑鬱症,其中18.5% 正在服用精神藥物。相對於同齡年輕人,服用精神疾病用藥的比例則僅為8.6%。
副研究員金表示,他們可能會讓整體社會提高社福成本,特別是當他們變老並失去家人金援時。他們也不太可能結婚生子,這使得韓國的低出生率進一步下降,同時也進一步降低了該國的生產力。
她並警告,韓國政府與民間若持續漠視,最終會成為全國未來20年、30年、40年、甚至延長到50年的問題。
日本80歲老人還得照顧50歲繭居族子女的「8050」問題,也恐在韓國出現。
也因此,去年以來,韓國政府與民間終於正面因應,推出新創意解方,來設法扭轉問題。
韓國政府用補助,度繭居族貧窮難關
像是韓國政府發現,青年繭居族不願融入社會的部分原因是來自於貧窮。2023年起決定針對這群繭居族祭出政策補助,符合資格的人將可以拿到每月65萬韓元(約台幣1.5萬元)的津貼。
這政策針對家庭月收入低於國民中位數的青年繭居族,只要是9至19歲的繭居族都可以由本人或監護人、教師等到當地行政福利中心申請。
這些津貼政府鼓勵青少年不只可以拿來購買生活用品,也可以用來參與文化、藝術活動如演唱會、電影、看展覽等,或是進行矯正、祛疤等醫美手術,望能緩解青少年對於社會的緊張、不安感。
民間團體邀父母「自囚修行」,重修親子課
此外,今年6月,韓國民間也開始積極尋找新解方,他們將輔導對象,指向青少年繭居族中處於社會聯繫網第一層的父母。近期,韓國部分公益團體推出一項家庭教育計畫,邀請大多家中有繭居小孩的父母,希望他們能透過計畫更加了解如何與繭居孩子共處。
該計畫一共有13週,其中有一項行程將前往韓國一間機構——「幸福工廠」進行為期3天的監禁,父母會待在一間單人房中,沒有手機與網路,房間裡只有放著其他繭居族青年所寫的日記。
接受《BBC》採訪的金女士便指出,自己家裡有一位已經長達7年繭居生活的孩子。金女士告訴記者,她在閱讀完日記之後,發現她的孩子只是在用沈默保護自己,因為沒有人理解他。她也因參加完計畫後有了新的體悟,「我意識到,不要強迫孩子在特定框架底下長大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