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Google所在地 矽谷再唱春之歌台灣如何相隨?

徐仁全
user

徐仁全

2007-01-01

瀏覽數 30,250+

Google所在地 矽谷再唱春之歌台灣如何相隨?
 

本文出自 2007 / 1月號雜誌 創意是教出來的

自2000年網路泡沫後,陷入低迷的世界科技重鎮矽谷,近年來已出現新活力。矽谷的春天來了!每天往來矽谷工作的工程師,對此感受最深刻。

在矽谷半導體智財公司MIPS擔任工程師已六年的Mark,去年進公司的時間設定在每天早上8點半出門,9點左右就能到公司,還有時間吃早餐、檢查自己的電子郵件。

不過近半年,Mark發現8點半出門已沒辦法準時9點就到公司,因高速公路會塞車。「這是矽谷回春最佳證明,」Mark說。

這不只是Mark個人的感覺,矽谷上班族都有這樣的體驗。往年還不太塞車的矽谷101高速公路,現在早上8點不到就滿滿的車陣,特別在靠近矽谷的101與880號公路交叉、或是101與280號公路交叉等要道,上下班尖峰時間常是擠滿車子,動彈不得。

根據一份由矽谷領導組織(Silicon Valley Leadership Group)針對矽谷百餘家廠商執行長所做的調查顯示,2005年執行長們認為塞車問題嚴重的比例只有24%,2006年這個數字已增加到52%,多出一倍多,顯示大家都感到矽谷交通因景氣回春而愈來愈塞了。

房、車市看俏 再現「高檔谷」

除了塞車,從矽谷近一年來的房價上漲及購車消費現象,也說明矽谷景氣回來了。

在矽谷從事房地產仲介14年的專業經理人顏仁坤就說,2000年時矽谷房產達高峰,緊接著遇上網路泡沫而下跌,直到三年前才恢復元氣,至今仍是每年上漲。

房價上漲不僅令一般受薪階級的工程師感到頭痛,就連執行長們也覺得這是他們居住在矽谷最困擾的一件事。在受訪的執行長中,有高達九成七認為房價高漲已讓他們吃不消,覺得是一項生活上的挑戰,比例超過排名第二的子女教育問題。

顏仁坤認為,矽谷的科技新貴手上現金很多,特別是許多網路上市公司股價暴漲,員工荷包滿滿。顏仁坤就接待過一位在Google工作的工程師,買了間100萬美元的房子,當場付了60萬元支票,讓他見識到矽谷網路新貴的財力雄厚。

在矽谷經營八八八萬里行汽車公司的唐夢君也說,景氣好不好,看車子賣不賣就知道。但在矽谷經營了14年的她說,矽谷景氣的確變好了,「因為塞車塞得要死,一堆人願意多花一倍錢買可以走快捷車道(Car Pool)的豐田汽電共生車Prius,就是為了節省上下班時間,」她說。

再看矽谷的服務業,也可間接反映景氣。星巴克在矽谷可說是三、五步就有一間,各式餐館也常見排隊等吃飯的人潮,就連高級名店街「Santana Row」上的高級法國餐館,到了用餐時間常是客滿,不先訂位肯定吃不到,這與過去兩、三年,大家縮衣節食的情形有很大不同。

商辦回溫 失業率五年最低

當2001年網路泡沫化時,矽谷失業率衝高到8%、9%之多,滿街都是企業倒閉關廠的消息。當時矽谷人就流傳似真似假的傳聞:在舊金山機場的停車場內,出現50、60台還插著鑰匙的汽車,因為很多人離開地太匆促,來不及處理車子就搭機離開了。

由於當年科技股大跌,許多公司資金募集受阻,全球市場又向下修正,讓科技公司營運雪上加霜,紛紛裁員及縮減支出。當時的英特爾裁員5.9%,即達到5000人,其他幾家著名電腦和網路公司也無法倖免。思科裁員16%,達8000人,惠普公司裁員1700人,到處都是裁員風,失業的工程師滿街跑。

一家位於矽谷提供線上電影服務的Netflix公司,當初在矽谷設分公司,有100位客服人員。但在2000年科技股暴跌後,這些職位被裁掉了一半。

不過,隨著景氣回春,Netflix在矽谷辦公室的總人數在陸續增加,達到近200人,比之前還增加了一倍。

根據加州經貿發展局2006年11月的最新資料,大矽谷(Santa Clara)的就業人口數已達到82.7萬左右,失業率降到五年來新低,只有4.1%,與去年同期的5.4%,低了1.3個百分點。

台灣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科技組組長楊啟航也以親身經歷說明矽谷回春了。他說2003年國科會前來矽谷招募人才時,有高達1600位工程師報名參加,把會場擠得水洩不通。

但是,2006年9月海外招聘人才活動只來了300人,中間的落差最主要原因就是矽谷景氣變好了,需要找工作的人變少了。

加州財政部最新報告也同步指出,矽谷市中心的辦公室空屋率已從去年第二季的21.8%,微幅下降到今年同期的20.4%。而以廠辦為主的郊區辦公室空屋率下降更是明顯,從15.3%下降到12.5%。顯示矽谷辦公室出租率正在增加中,不再到處空蕩蕩,滿街是出租招牌的情形。

Google成為矽谷新火車頭

在矽谷工作多年的博通(Broadcom)副總裁荷斯登(Michael Hurlston)接受《遠見》專訪時指出,矽谷仍是全球高科技的重鎮,更是全球科技產業創新的動力來源。「你看哪一家大公司不是在矽谷設廠?包括英特爾、蘋果電腦及惠普等,甚至新一代霸主Google,也是從矽谷出發的,」他說。

矽谷再次展現活力,但驅動矽谷成長的動力,已和以往大不相同。而從矽谷的發展,可以具體而微地點出未來全球科技產業的發展趨勢。

新一波推動矽谷再起的動力是,網路應用及生技公司。

根據美國VentureOne的統計,2006年1月至9月美國創投業者已投入4555億美元在79家Web2.0的網路應用公司;其中八成投進了矽谷的網路應用公司。

報告指出,由於看到Web2.0將成為未來網路主流市場,故許多創投蜂擁投入資金,跟2000年時相比,創投只投了不到1000億美元在網路應用公司,現在的投資手筆確實驚人。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矽谷動力1

B2C的Web2.0小子

富佳顧問負責人黃肇鑣指出,矽谷的景氣總是起起伏伏,但即使不景氣也不會太離譜。因為每次景氣不好,就會有新興行業撐起場面,把景氣重擔扛起。

就像這一波的矽谷榮景是由網路公司擔任主角,主要的Google雖然在矽谷已有八年了,但近兩年來壯大並躍上舞台,更發揮母雞帶小雞的功能,把網路應用公司一個個拉起來。

現在除了YouTube成名外,其他如社交網站MySpace、線上購物網eBay、網路通訊Skype等,都是矽谷再起的重要角色。而新一代的Web 2.0公司,更是下一波支撐矽谷的動力。

「同樣是唱戲,只是主角不同,」矽谷著名的橡子園創投創辦人林富元就說,在矽谷的明星產業可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五百年」來形容。

他分析,過去30、40年矽谷發展史中,早期是以技術硬體為主,客戶主要以國防及教育事業為主。耳熟能詳的半導體大廠英特爾、電腦大廠惠普及網通大廠思科等,「在他們那個年代,每一家都是龍頭,也都各自引領了十多年的風騷。」

當時紅極一時的大廠,福利一流、人才更是一流。如蘋果電腦及惠普科技,也都提供免費的餐飲服務,一點也不比現在的Google遜色。

30、40年後的今天,矽谷則是走到消費者端,與消費者愈走愈近,產品才會愈賣愈好。最好連普通人都會使用,那就成功了,如Yahoo!及Google,都是直接跟消費者接觸,不必再透過第三者,直接又方便,更有親切感,才能打動消費者的心。

林富元說,矽谷近來崛起的網路公司成功因素,首推他們創新的營運模式。單一對象、單一產品,讓消費者清楚他們賣什麼,到那裡可以找到產品。其次是內容創新,包括人才、資金、市場及技術,都有不同作法。

如Web2.0公司的共同特色就是有自己的想法,不墨守成規、不依循倫理、章法。林富元形容這股新的力量、新的領導,「有連根拔起的味道。」

矽谷動力 2

銀髮族的生技醫藥

除了由年輕人把持的網路應用產業以外,矽谷另一個成長動力來自生物科技與醫療產業。由於戰後嬰兒潮的創業家相繼邁入中老年,他們的焦點似乎也轉移到生技醫藥事業。

在舊金山灣區成立了20年之久的漢鼎亞太,創辦人兼董事長徐大麟就表示,矽谷在1980年代前後,就有Amgen(安進)及Genentech(美國基因生技公司)等旗艦級的生技大廠進駐。隨後也有H&Q及台灣留美人士唐南珊創辦的Tanox藥廠相繼成立。

20年後,生技這個話題又熱門了起來,最近Tanox還獲得Genentech大藥廠青睞,投資了19億多美元成為主要股東,更讓生技產業在矽谷成為話題。

提到美國生技產業重鎮,大半的人會想到南加州的聖地牙哥。楊啟航說,其實大矽谷地區的生技廠商數和產值,都已是聖地牙哥的兩倍,只是在矽谷的生技產業容易被其他明星產業光芒所掩蓋。根據美國國際商會的報告,加州約有376家生技公司,占全美1∕3,年產值約達84億美元,主要聚集在矽谷地區,重要公司包括製造人工胰島素的Genentech、製造戒菸產品Nicoderm的ALZA。

在矽谷創辦單株抗體研究公司Epitomics的余國良指出,在美上市的生技公司市值已達到4000億美元,其中位在矽谷的Genentech及Amgen,市值就占了一半,約2000億美元。這說明了生技產業大者恆大的趨勢,而中小型規模的公司經營很辛苦。

就像他創辦的Epitomics,掌握獨一無二的技術,也獲得創投的青睞,但公司經營三年,員工人數維持在30人左右,一直在損益兩平間遊走。而且研發人才常被大廠挖走,很是困擾。

但余國良強調,矽谷生技業仍居世界領導地位,因為有人才、資金與技術支撐,再配合資訊產業優勢,形成無法取代的地位。

矽谷動力 3

無線通訊給台灣機會

除了生技與網路應用帶動矽谷再起外,第三個矽谷成長動力就是無線通訊。由於無線上網成為潮流,再加上現代人多已離不開網路,這方面應用會日益增加。

從矽谷的新熱門產業,也可以看出台灣未來的機會。最近英特爾已將超寬頻無線晶片(WiMAX)研發完成,且與正文、華碩等設備業者洽談合作事宜,預計2007年初就可看到寬頻級的無線上網應用推出,更能鞏固台灣廠商在全球無線網路應用市場市占率九成的實力。

除了無線網路與台灣廠商息息相關,網路應用的崛起,也牽動著台灣產業,如Google傳出有意與宏達電合作推出手機搜尋的服務,Google與台灣業者在中文搜尋方面的研發更是緊密。

只是,這波矽谷景氣能維持多久?下一波明星又會是誰?林富元認為,沒人能確切預測。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再下一波的應用將是與生活品質有關的產業,可能是娛樂,可能是設計,也可能是視覺感官的產業,離不開品味就是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