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通往總統府的五十條路

李慧菊
user

李慧菊

1989-01-15

瀏覽數 12,150+

通往總統府的五十條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9 / 2月號雜誌 第032期遠見雜誌

聽說,很多小男生寫作文的時候,都說他的志願是當總統。

等這些孩子長大,如果他們仍然「矢志不渝」,可能就得自問:「該怎麼做?」或者覺得無路可走而茫茫然。

憲法規定,凡年滿四十歲的中華民國國民,都有資格被選為總統。

依台灣的人口年齡結構來算,有三百多萬的合格候選人,需經國民大會一百個國大代表連署(約占總代表人數的八分之一強),才有進一步競選的可能。

什麼樣的人可以得到一百個國大代表連署?

看看過去的歷史,一般政治人物想要爭取連署的可能,比滄海一粟更渺茫。由於一黨獨大,再加上民意代表機構非常特別的組成,除非當上國民黨主席或黨政有力人士,否則當總統的希望微乎其微。

在變局之際,「總統」話題連綿不絕,好像當總統的管道稍稍打開。但詢問學者、民意代表、在野人士、甚至國大代表,都對「怎麼才能當總統」這件事,表現出消極、牢騷滿腹、或是酸葡萄心理,有人說「沒辦法」,有人說「恐怕下一代才有機會」。

大家都看得出來,歷史仍短又動亂不輟的中華民國,看不出有什麼「總統之路」的傳統。

民主傳統較久的國家便不同,英國首相,大多從後排議員,做到前排議員才有資格成為首相;美國總統則多從州長、參議員脫穎而出。

但立委李勝峰卻感嘆,我們的權力之路不清,搞得為了爭取立院的正、副院長職位,也變成「當場開標、就地還價」。

另一方面,許多人不知道該怎麼做、該怎麼去爭取,才能獲得一個職位,施展抱負。

立憲後的總統,不是軍人,就是家庭庇蔭(見表),嚴家淦、李登輝是唯二例外。回想當年李登輝被提名為副總統時,在蔣經國面前表現的靦腆和惶恐,「連椅子都只坐三分之一。」一個民意代表形容。

這是不是顯示,要被點狀元式地點中,還含著許多機運和不可揣測的因素?

也許有一天,當一個小男生再提筆寫作文,說他的志願是總統,而他的確有個清晰的概念和典範可依循,知道自己要怎麼做,才能完成大志的時候,中華民國的民主,才算真的成熟。

以下是幾位知名人物的看法:

台大政治系教授

呂亞力:最好不要有這個志願。

這個,這個實在很難講。

立志做總統是一回事,要做到的話,還牽涉到其他因素,常常是妥協的結果,不一定是最有才幹的人出來,任何一項公職,任何一個國家都如此;沒有什麼一定的原則。

美國因為是直接選舉,黨內民主,所以一個黨可以有十幾個人出來競爭,中華民國情況不同,我們是間接選舉,又是一黨獨大,想做總統的機會太小了。

所以除了執政黨之外,其他黨沒有希望。而國民黨高層人事任用並不民主,中央委員、中常委大部分由主席提名;而黨主席又是前任主席推薦,用什麼標準推薦,難以瞭解。

如此看來,政治人物自己的控制權很小,在這種情形之下,立志當總統不是很荒謬嗎?最好不要有這種志願。除非國民黨已經很民主了,否則實在談不上。

民進黨中常委

林正杰:政治犯與總統一樣偉大。

這既要看黨派,也要看機運,說不定還得看他腳底下有沒有長痣,李登輝當總統以後,不是就有人到他老家去看風水嗎?

也許我們的下一代有這個機會吧,在這種沒有民主政治的狀況下,做政治犯跟總統一樣偉大。

因為政治犯可以促進民主進步,但做總統卻要面臨挑戰。以做大事、不做大官的精神來看,做總統也不是最了不起的事。當然,身為總統還是可以做很多事,畢竟這是政治人物最高的抱負。

我真的不知道要當中華民國總統,最好的方法是什麼。當初大家在預測接班人的時候,有誰猜中李登輝?

但我知道最不好的方法,一個是軍變,政變,軍人干政;第二個是買票。希望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國大代表

鍾榮吉:現在不要談,好不好?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問:請問,你覺得要當總統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答:按憲法規定嘛!

問:你的意思是,年滿四十歲的人都可以競選囉?

答:唉!現在談這個有什麼意思,還不到選總統的時候啊!總統六年才選一次,會有什麼人出來競選?我看我還是不要談,好不好?

民進黨中常委

吳豐山:你做一次,我做一次。

當總統?依現行的體制嗎?哈哈哈……

看起來只有兩種模式,一是在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歷經黨、政、軍、特的磨練,成為無所爭議的人選,和一股無所不在的力量。

第二種就是具有某方面的長處,得到強人的提拔。

這是過去的模式,但李登輝不可能再做那種強人,所以總統人選,一定是國民黨內各派系互相溝通、競爭、交換條件的結果,像日本自民黨一樣,你做一次,我做一次。

立法委員

李勝峰:現在蘿蔔自已會挖坑。

人家都說一個蘿蔔一個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現在的蘿蔔自己會挖坑,但不見得都是好蘿蔔。

現在權力之路真的非常不明顯,不只是總統,任何一項公職都是如此。一個人想做總統,真是沒有方法。這實在是很嚴重的問題,很多人都不想這件事,我跟他們聊起來,他們才有同感。

任何一個社會安定的國家,都有明顯管道。拿民意代表來說,日本只有三種主要管道,一是父母餘蔭,二是現任議員的助理,從替議員提公事包開始,三是自民黨地方領導人。除了這三個方法,要晉身國會也可以,但少之又少。

但我們呢?拿立委來說,每個都是個案,沒有清楚的規則,我是因為在黨的活動表現不錯,才被提名,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走這條路,立法院沒有那個人出身跟我一樣。

你看趙少康,他是因為寫了一份選戰企畫書,恰好被關中看到,才得到機會。要是關中沒看過這份企畫書呢?

就曾有一個黨官告訴我們:「你們是運氣好,關中當主委,換了我,才不敢提名你們。」為什麼?因為我們要錢沒錢,要人沒人。

最近立法院又在爭正、副院長位子,簡直是「當場開標、就地還價」,就是沒有一個程序。我到立法院第一年就當召集人,說出來都會被別人笑。

國家政治人才不能靠機緣,更不能「開標」式地爭奪,否則真是一種人才浪費。

目前國民黨中央委員至少已經開放選舉,如果我想當中委,我知道該怎麼經營。可是要當總統,最起碼要先當中常委,誰能告訴我,怎麼做才能當上中常委?

我知道有某些職位是當然中常委,像一些部長,可是又有誰能告訴我,怎麼樣才能做內政部長?

在這種情形下,有些人就會去反對陣營,或者出一些怪招,搞不好這樣還快一點,如果要排班不知道要排到幾年。

我贊成黨內部初選,輸了就別吹牛,一切要慢慢制度化。

政治漫畫家

coco(黃永楠):還是先考公務員。

哈,這真是個大問題。

中華民國的歷史並不久,過去一直都在動亂之中,形勢造人,不是說你比較正直、善良就可以做總統的。

我覺得如果要當總統,日後必須強調行政能力,待人處事有過人之處才行,意思是必須廣結善緣,得到不同意見、派別的尊敬。

為什麼可以從行政做起?因為黨凌駕於政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政治必以行政見長,從行政之中,表現政治人物的抱負、理想及人格。

坦白說,民意代表對事情的瞭解只是表面,他們只會對某些現象問問題,不能深人。所以不是當總統很好的資歷。

因此,要當總統,也許還是先考公務員特考吧。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