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7月21日中國大陸宣布改採釘住一籃子貨幣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即由8.27元兌1美元,上升到8.10元兌1美元,上升2.1%。其後人民幣就呈現緩步上升的趨勢(見表1)。
到了2006年7月初,人民幣突破8.00兌1美元的心理關卡之後,人民幣更是加快上漲的腳步。11月初,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上升到7.83:1。以去年人民幣起漲前的8.27:1相比,人民幣在一年又四個月之間,整整上漲了5%。
在國際資金自由化的今天,全球資金快速流動,要估計一個國家匯率的變化並不容易。尤其中國大陸又是一個外匯管制的國家,再加上大陸對於人民幣匯率的開放非常謹慎,因此想要知道人民幣匯率何時會漲?會漲到何時?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如果從較長期的角度來看,經濟學的理論則可以提供我們一些很基本的原則。事實上,從中國大陸經濟快速成長、企業競爭力提高,及外匯存底快速增加等諸多的基本面來看,人民幣匯率走勢的長期趨勢並不會太難解讀。
顛覆匯率與外匯存底關係
一般而言,當匯率上升以後,出口會減少,進口會增加,使順差減少;同樣地,外資流入減少,對外投資增加,資金淨流入也會減少。因此,最後會使外匯存底增加速度減緩。
雖然,我們看到2005年以來人民幣匯率逐漸升值,但是大陸的貿易順差卻仍然不斷增加。今年前九月的順差高達1098.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0.4%!換言之,目前人民幣匯率上升的幅度根本無法抑制大陸出口的成長,對於進口的增加也起不了太多的作用。(見表2)
另一方面,大陸的外資也仍然在快速地流入當中,今年前九月實際利用外資為425.9億美元,只比去年同期略為下降1.5%。由於大陸對外投資很少,使得資本淨流入的金額仍然很大。
順差持續增加,外資持續流入,使得今年前九月大陸外匯存底增加1690.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3%。也就是說,在人民幣升值以後,大陸外匯存底增加的速度不但沒有減緩,反而仍在加速當中。今年10月,大陸外匯存底已正式突破1兆美元,是全球唯一一個外匯存底突破1兆美元的國家。
在總體經濟方面,大陸今年前三季GDP的成長率分別為10.3%、10.1%、與10.7%,預計第四季略低,但也在10.3%左右,今年預估為10.6%,遠高於去年的9.6%。換言之,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升值對大陸總體經濟也沒有影響。
至於企業長期競爭力方面,由於大陸企業數以百萬計,很難仔細評估。但是一個很好的根據就是外資企業的貢獻。由於大陸的外資企業眾多(包含港澳等三資企業),使得近年來大陸出口總值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外資的貢獻。以今年前九月為例,大陸出口總值中,外資企業出口比例占58.4%。同期間,外資出口成長率達到25.8%。由於外資的技術與產品都較為進步,因此外資流入不但可為大陸創造出口,長期更是帶動大陸技術進步的重要來源。在目前每年仍有大量外資流入的情況下,未來大陸企業的競爭力仍然會不斷的提升。
台灣及早因應間接出口問題
從上述的長短期因素來看,目前人民幣升值的幅度並無法達到減緩外匯存底累積,與達到平衡對外部門的目的。
換言之,人民幣未來仍然應該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至於人民幣會漲到多少才會停止?無法在此推估,不過大陸外匯存底的變化會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至於人民幣何時會大幅上升?這更難估計,說不定何時美國或大陸重要財經官員會面時,就有可能來個慶祝行情也說不定!
最後,也有很多人關心人民幣升值對於台灣可能會產生何種影響?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嚴肅的課題,值得相關部門仔細評估。
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而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不變,那麼新台幣對人民幣的匯率則是相對貶值的,因此對於直接從台灣出口到美國與其他地區的產品而言是有利的,這其中也包括對大陸的出口。但是要注意的是,台灣對大陸出口,當中超過九成以上是原料與半成品,換言之,這些產品大都是要再加工出口到美國或第三地的。
所以,當人民幣升值以後,如果大陸出口減緩,那麼他們對台灣原料與半成品的需求就會減少。由於目前台灣出口到大陸與香港的產品已占台灣總出口38%以上。因此,這些間接出口影響的數量是很大的。
總而言之,人民幣升值會對台灣的直接出口有利,但對於間接出口不利,雖然最終的影響會如何仍不得而知。
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政府有關部門應及早進行估算,並應該準備一些因應策略,以防範未然。
(作者為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