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台灣啟動教育改革工程,這30年來,有人樓塌,亦有人樓起。自1992年旋即進行大學排名的《遠見雜誌》,見證著台灣高教的陣痛與轉型。而《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更儼然是台灣各大學的體檢表。
2024年,除了臺、成、陽明交通、清四所頂大持續霸榜外,台塑三校的長庚大、明志及長庚科大則異軍突起;此外,以地方命名的大學(地名大學)和臺體大也憑著特色頭角崢嶸。
多年來,在不斷迭代更新下,《遠見》見證與把脈高教的衝擊與轉型,以及各大學的樓起與樓塌,同時也看見不少華麗變身的轉型奇蹟。以今年的榜單來看,就有六大轉型基因值得參考。
轉型基因1〉大校整併見成效
近幾年許多實力及資本雄厚的學校,相當熱中於合併工程,以擴張版圖及影響力。這包括在綜合榜第三名的陽明交大、第四名的清大,位居技職大學榜第一名的臺科大,就都分別因陽明與交大併校、合併新竹教育大學,以及華夏科大而發揮綜效。
轉型基因2〉小校亦有春燕來
不過,有些學校儘管學生人數和經費規模不是最大,然而,一旦能爭取到中央、企業同業的奧援,仍能以小搏大,創造佳績。
轉型基因3〉企業治校比後台
拆解私校榜的結構,足以發現,除了條件占優勢的醫學類大學外,私校30強中,包括位列第三、四、13名的長庚大、明志、長庚科大是台塑集團所辦的學校;第六、29名的元智大學和亞東科技大學,是遠東集團旗下的學校,而第21~23名的義守大學、大同大學,以及南臺科技大學,分別是義联、大同,以及台南幫集團承辦的。
轉型基因4〉優質老校正復興
儘管在教改的震撼教育下,不少學校挺不過時代的變遷而退潮,但仍有不少歷史悠久的老校,反而以其深厚的經驗底蘊、學術量能和校友資產,得以在動盪的年代,陣痛轉型後,老店新開。
轉型基因5〉地名大學接地氣
儘管此類大學常深受「廣設大學」汙名所累,但近年來,隨著「愈在地愈國際」的觀念風行草偃,加以USR在大學廣為流行,反而讓地名大學因貼緊在地而走出差異化的特色。例如臺南大學今就首度擠進綜合大學和公立大學前30強,同時也從南部大學的第15名,躋身為10名。
轉型基因6〉特色學校出頭天
在廣設大學後,要在150多間大學中異軍突起,除了「大」以外,就得靠特色辦學了。因此,許多學校不拚「全科高分」而拚「單科高分」以突顯辦學的特色。
教改30年洗禮,造就高教洗牌與蛻變
總之,在教改30年的洗禮下,造就了全台大學的洗牌和蛻變,有人黯然離場,就有人創造奇蹟,而藉由《遠見》的「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見證了台灣高教生態的流變。
文章未完
詳細內容請見遠見雜誌2024年7月號 :2024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揭曉!台塑三校異軍突起,「地名大學」競爭力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