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政府資料,台灣借助人工生殖出生的嬰兒數高峰在Covid-19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當年度共有10,678位試管寶寶,其中有高達五分之一為外國籍嬰兒(2,093位) ,顯見台灣優異的人工生殖技術不僅造福本地的不孕夫妻,更吸引許多人越洋來台求子。
隨著台灣在亞洲人工生殖醫學領域的重要性持續提升,今年度(2024)的國際人工生殖醫學論壇(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FOCUS,簡稱ART FOCUS)也首選在台北舉辦。主辦方輝凌(FERRING Pharmaceuticals)台灣總經理黃正安說明,人工生殖持續發展,針對許多概念性或小規模應用的治療方式、技術,在疫情後已呈現跳躍式的突破,因此,今年的論壇以「擁抱突破:從概念到臨床運用」為主題,邀請到來自歐美、亞洲共11國的權威專家,分享各自的臨床經驗數據、在大規模應用中可能出現的挑戰、及如何突破。期望藉由跨國交流的盛會,給予各國醫師們靈感、激發創新,幫助全球更多家庭點亮孕育新生命的希望,落實輝凌常久以來的「讓每個家都有好人家」願景。
台灣生殖「四大優勢」,吸引海外夫妻跨海赴台求子
在2024年ART FOCUS前夕,遠見雜誌隨同前來參與此次盛會、來自歐美及亞洲各國的生殖醫學專家們進行深度參訪,一起來到台灣知名的生殖機構—TFC台北婦產科生殖中心及禾馨宜蘊生殖中心,揭秘台灣生殖中心是如何透過先進技術與儀器接軌國際,幫助國內外夫妻打造好「孕」氣,也從國際醫師們熱烈的提問及反饋中發現台灣人工生殖醫療的優勢所在。
• 先進技術接軌國際,高科技設備助力好孕
站在羅列著各種精密設備儀器的胚胎實驗室前,各種高規格的先進設備一字排開,包括能夠實時監測胚胎成長、有效篩選好胚胎的Time-lapse胚胎縮時攝影培養箱、AI選胚、紡錘體觀測儀、模擬子宮的卵子、胚胎操作環境…有如人工生殖科技博覽會。
與鄰國相較,台灣醫界對於引進國際新醫材、技術的態度積極,醫療費用也相對合理;在部分國家可能受限於費用、法規等因素而無法輕易使用的診斷或治療,在台灣顯得相對親民。例如在越南,目前使用人工生殖最大的挑戰就是治療費用,越南醫師Tuong Manh Ho就指出,儘管目前越南的人工生殖醫療量能已提升,但患者必須全額自付,導致多數患者無法負擔試管嬰兒治療。而台灣常見的PGT-A染色體篩檢,在新加坡則需符合政府規範條件的患者才能開放採用。
• 公私立醫院皆戮力投入研究,引領醫療持續創新
另一個讓國際醫師驚艷的特點是台灣醫師對於研究的積極性,無論公私立醫院的醫師都積極搜集數據、致力於研究。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NUS Bia-Echo亞洲生殖長壽與平等中心的黃鐘瑋醫師在參訪過TFC台北婦產科生殖中心後,就特別讚許創辦人曾啟瑞醫師積極領導團隊投入研究、再將研究成果用來嘉惠患者的做法。
曾啟瑞醫師進一步說明,TFC格外注重學術,研究團隊的十位醫師總共已產出800多篇論文及報告,隨時吸取最新的技術與發現,其中也包含用藥相關研究,今年預計陸續將有AI選胚、染色體缺失與著床相關性等創新研究成果在國際性的生殖年會發表。
• 電腦結合人腦,給每個胚胎最好的照顧
除了先進的技術設備與研究成果,台灣生殖機構團隊對於患者和胚胎的用心照顧也令國際專家們印象深刻。例如禾馨宜蘊生殖中心在培養胚胎的過程中,除了運用先進科技進行系統監測,也格外重視「人工監測」,突顯出台灣醫療團隊的敬業與溫暖。
禾馨宜蘊生殖中心醫療總顧問劉志鴻特別點出「胚胎師」這個角色的重要性,以宜蘊旗下的胚胎師為例,除了豐富的專業知識與經驗,同樣重要的還有「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的盡職用心,「細心的照顧會反映在胚胎的品質上。」劉志鴻強調。近期宜蘊也開始在台大經營胚胎學院,持續培養未來優秀的胚胎師,為台灣生殖醫學創造更多優勢。
• 文化開放與政府支持,推動台灣生殖醫療持續升級
近年來台灣政府在少子化趨勢下,加碼對不孕夫妻提供人工生殖醫療補助,大幅降低治療門檻。同時,台灣的「卵子捐贈」制度更為海內外不孕夫妻提供一道圓夢曙光。種種背景都成為台灣人工生殖醫學蓬勃發展的成因,參訪過程中,國際專家們更對台灣生殖機構的高齡病患成功懷孕率之高驚艷不已。
此外,黃鐘瑋醫師則特別點出台灣觀念開放的優勢,民眾對於人工生殖醫療的接受度高,更是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雖然目前法規仍未開放單身女性及同婚伴侶接受人工生殖,但社會上已展開熱烈的討論,不像部分受宗教或傳統觀念影響較深的國家仍是禁忌話題。
新趨勢:走向更關注母嬰安全的個人化、非侵入性治療
「不孕症的治療結果,不是100分就是0分,只有成功和失敗,沒有60分的『及格』選項,因此不孕症醫師需要持續進步、追求完美。」曾啟瑞醫師表示,隨著各種前瞻技術的發展引進,幫助懷孕成功率持續提升。展望未來,診斷和治療將更強調「非侵入性」的方式,例如過去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需要透過侵入性的腹腔鏡,如今透過抽血檢查即可完成。
劉志鴻強調,隨著研究資料愈來愈多,人工生殖應走向「更順應受孕者原本的自然週期」,因為若能順應女性原本的排卵期搭配療程,卵巢排出的物質能讓胚胎著床更順利,並降低流產率、孕婦高血壓的機率,後續也比較不需要進行荷爾蒙治療。「雖然這樣要配合每一個人的自然週期,醫療單位會比較辛苦,但後續的成果很值得。」
擁抱突破!見證疫情前後突飛猛進的人工生殖醫學
輝凌台灣總經理黃正安分析,台灣擁有享譽國際的試管嬰兒成功懷孕率及單一胚胎活產率,台灣醫師也致力於研究與技術創新,不斷有先進研究在全球知名醫學期刊發表,並將研究發現用於醫療實踐,這些都是台灣的優勢,其碩果也吸引各國生殖醫學專家前來台灣取經。期望藉本次跨國交流機會,進一步驅動國際人工生殖醫療創新,讓每位醫師幫助自己國家的家庭,一圓生子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