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到iKala執行長程世嘉,奉勸台灣人不要一窩蜂去念理組資訊相關科系,因為不考慮自己天賦,進職場後更難發光。看完這篇文章,我心有戚戚焉,因為我從小到大,就是一個高中念一類組、大學讀人文學院、研究所讀商管的文組寶寶,但還是有辦法讓自己進入外商大企業,讓薪水猛漲。這3點是我認為必備的加薪法寶。
或許,一路念文組和商管的我,在許多理組人眼裡也很掉價,不過我認為即使台灣重理輕文,也不要盲目奉勸自己孩子都去當工程師,為什麼我這麼說呢?因為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擅長的事,如果要求一個對程式設計毫無慧根的人,去當工程師他應該會瘋掉。
我從小就知道自己理科不算好,但是創作、演講、語言稍有天份,我可以把自己擅長的知識講得很生活化、很有趣,也可以工作經驗累積的知識,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寫出許多有流量的文章,一路走來,我是很清楚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
第一份工作就拿外商薪資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拿外商薪資,我沒做多久就知道自己沒有天份,雖然我很努力也取得不錯的考績和收入,最後我還是放棄這種無趣、又一成不變的半財會工作,轉去人力銀行做我擅長的寫作跟職涯諮詢。
離職後,我又轉去管顧做外包,其實因為我長期寫作的累積的人脈,讓我的稿費現在算是水漲船高,也有機會為開公司的老闆工作。
我現在也時常跟大學生分享職涯規劃相關的議題,當然也會聽到許多文組學生抱怨,如果沒選到高薪出路的科系該怎麼辦。
其實,我覺得人們把自己職涯想得很狹隘,回首我大學時讀的是公共行政,當時我根本不知道這個科系在學什麼,就進去就讀,最後我也沒考公務員,大學畢業我就選擇讀了研究所。
打破文組低薪論的迷思
回頭看我其實很感謝學生時的自己,有出國實習、國際志工、交換學生、國外研討會發表的機會,雖然當時都花了不少錢「投資自己的眼界」,不過後來去外商面試,也有主管賞識我的語言能力跟國際觀,給我不錯的薪水。
此外,外商又會針對英文好的畢業生給予語言津貼,所以即使我是文組,我第一份工作的薪水,其實就已經還不錯,所以不要堅信文組低薪論。
真正會讓文組低薪的原因,從來不是選錯科系,而是選錯產業、職位、老闆,還有自己欠缺大學科系以外的專業能力或跨領域的知識。
舉例來說,我大學學的是公共行政,不過我對社工系、醫學、英文學習、成人教育相關的課程,都有興趣,也頗有慧根。即使我最後出社會賴以為生的工作範圍,是人資、行銷、寫作,說穿了過去所學,也豐富了我的人生。
如果沒有國際志工的經驗,我不會有所感,認為文字的力量很大,後來變成作家,如果沒有人資的專業知識,我就沒有能力當講師,接下長官找我幫忙的演講,我從來沒有一定要用這些「跨領域的知識」賺錢,多數的時候,我認為興趣比所學更能變現,但是一定要發揮自己的專長。
文組高薪必備三寶:英文、國際觀與外表
多年前,我跟當時的主管說,我認為做很多事情,很講究天份,沒有的人硬要去做某一行都只是自打嘴巴,因為沒有誠實面對的心啊!
不過想提升薪水,我倒是有3個中肯的建議,第一個提升英文能力,因為文組的外商高薪職缺,都相當競爭,能雀屏中選的人,都必須有知名公司實習經驗、交換學生、台政名校規格,才沾得到邊。這時候外商都會用英文簡報,這類的方式來面試人選,誰比較會做英文簡報,當然更容易勝出。
你說進外商英文需要好到什麼,當然流利的溝通是基本門檻,如果你把焦點放在二流的外商,當然門檻就沒那麼高,不過至少也要商務英文書信跟口說有一定程度。
另外,第二點國際觀跟視野,這可能就是挑人不明說的潛規則,我曾經去某家公司,那家公司都喜歡海歸派喔!基本上,外商除了台政之外,也很愛留學生,這些人還都是國外名校畢業,所以提升自己的學歷,也是一種投資啦。我還真的沒遇過,不看學歷的外商主管。
最後一點,我想提醒大家,如果你的目標是放在應徵外商的話,最好要長得體面。
不要以爲我是在開玩笑,事實上美國曾有多種研究指出,過重的人確實在職場會比較難升遷。
而我所服務的一位公司執行長,過去曾在某外商擔任人資高層。她跟我說過一句話,外商用人絕對看外表!她還額外補充一句話,外表就是自律的表現,外商是結果導向,當然喜歡自律的人。聽完我覺得醍醐灌頂,當下也說不出半句話可以否認。
以上3點,不論你同意與否,是我個人確實在職場觀察到的加薪法寶,希望能對想提升收入的文組人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