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縮短山裡孩子數位落差 以人為本微軟做「軟」公益

楊方儒
user

楊方儒

2006-10-01

瀏覽數 14,600+

縮短山裡孩子數位落差 以人為本微軟做「軟」公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6 / 10月號雜誌 上班族新生活運動

台灣是全球第一的科技研發重鎮,山裡的孩子,因此受惠多少?

報紙上常看到的公益新聞是:某大外商捐贈電腦到山地鄉,竹科某公司與偏遠學校合作,要教貧困孩子上網。

這些光鮮活動背後,不禁讓人深思,零星的資訊科技資源,真的能幫助他們拉近差距,得到希望嗎?

丟錢了事/山區淪為公益秀場

「這些孩子的窘境是:只有硬體,沒有軟體!」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賴溪松,長期與偏遠學校合作,希望改善城鄉之間的嚴重數位落差,但他觀察到:許多所謂的公益計畫,東西丟了就走。

山區裡的人力、物力、資訊師資,本來就極度欠缺,如果沒有一套持續的援助計畫,包括維護二手電腦、教導小朋友善用網路、導入資訊教育教材,那麼這些拉著大批記者上山探訪的公益計畫,將淪為作秀一場。

針對「持續性」與「規模化」這兩大援助關鍵,微軟在8月中旬,特地在澳洲雪梨,舉行亞洲各國顧問諮詢論壇,邀集了10多國、近百位的教育人員,包括台灣的五位專家,以瞭解彼此難處。

微軟這家世界第一的軟體公司,過去總給人難以親近的霸權印象,但創辦人比爾蓋茲,已漸漸用大手筆公益舉動,點滴扭轉他與微軟的形象。廣為人知的是,比爾蓋茲與瑪琳達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已經投下近300億美元,專注在世界衛生議題上,救活未開發國家70萬條人命,成就了世界最大的慈善事業。

至於在微軟內部,從2003年開始,也著手執行一項總預算達80億元新台幣的「全球伙伴學習計畫」(Partners in Learning,簡稱為PiL),要協助弱勢孩子,跨越數位鴻溝。

三年前,這個計畫剛開始時,也曾以捐助電腦硬體為主。在台一手執行PiL計畫、微軟公共業務事務部經理陳佳惠從中卻發現,每個學校的實際需求都不一樣,加上繁瑣的運送、維修細節,成本與效益難成正比。

因此,微軟後來選擇從軟體下手,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人」。

種子教師/掏心肺做資訊教育

台南縣南化鄉蜿蜒山路旁,從台南市出發,車程要將近兩個小時的瑞峰國小,是個典型案例。瑞峰只有44個學生,超過九成來自農家,卻能獲得台灣網界博覽會地方地產特色組銀獎肯定。

膚色黝黑的吳瑞仁,是微軟黃埔一期資訊種子教師。從2004年開始,他在基本教務外,還成了瑞峰這所迷你學校裡一位不支薪的資訊管理(MIS)工程師。

上網蒐集資訊寫作業,在台北,可能是許多幼稚園小朋友都會的簡單任務,但在南化山上,這扇看見世界的窗,孩子們卻非常不容易開啟,有的甚至到了中高年級,才第一次摸到鍵盤。

吳瑞仁跟孩子一起,把心中對台南故鄉的瞭解,透過文字與圖片,在精美網頁上呈現出來,向全世界的人招手,還得了獎,成為小地方上的大榮譽。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吳瑞仁剛離開瑞峰國小,但種子教師的身分,依然跟著他,而像吳老師一般深入山海間的種子教師,台灣已經有600多名。目前在亞太各國中,台灣微軟是培訓種子教師成效最顯著的,已經有超過1000名老師參與,經過考核後,有六成獲得證書。

但種子教師不是人人有獎、報名上課就會得到證書。微軟嚴審的主要考量,除了資訊能力外,更重視這些種子教師是不是打從心底,願意成為一名志工。

近三年來,種子教師的影響力,愈發擴散。「這就像是做直銷,一個種子教師,能夠影響到身邊好幾位老師、數百位家長!」陳佳惠貼切比喻。

靜宜大學資工系教授林芬蘭,身兼學校的計算機及通訊中心主任,平常也與中部地區的中小學密切往來,她觀察到,偏遠學校的主事者,是拉近數位落差的重要關鍵。

的確,一間小學校,有一個像吳瑞仁這般的熱心老師是不夠的,校長一定也要全力支持。

台灣微軟因此每年都會舉辦大型論壇,邀集各級中小學校長,聆聽國內外教育權威的專題演講,希望把資訊教育的根,扎進他們心中。

未來學校/課程設計的新概念

除了人之外,教材的改進,則是軟體發展的另一關鍵。

根據比爾蓋茲與瑪琳達基金會的統計,美國高中以下的輟學生,有超過五成選擇不繼續接受教育的主因是:學校太無聊。

每個人都經歷過傳統的教學方式:台上老師講述,台下學生低頭看書、記筆記。這能改變嗎?在數位時代,或許可以激出更多變化。

在PiL計畫裡頭,微軟正在推行「未來學校」(Future school)的概念,希望把電腦網路,融入教學環境中,讓學生學習更有效率、更快樂。未來學校的定義是:在教學環境中,導入資訊化、數位化、無線化,打破教室的固有疆界,從中激發更高的學習熱忱。

繁華的台北市八德路旁,成立不到五年的中崙高中,去年剛連上線,就成為微軟全球第一所未來學校。

中崙是台北市政府投注大筆資源的新明星高中,在全校無線上網的環境中,學生能夠隨時進行線上教學,還可以透過MSN與外國老師連線,上體育課時,透過現場攝影、測量軟體輔助,還可以同步確認學生心肺狀況與姿勢是否正確。

未來學校剛起步,整個雛形發展,還有很高的變化,因此在微軟的澳洲論壇中,引起諸多討論。各國教育專家的一致結論是:線上教材如何設計,是關鍵。

什麼樣的課程設計,學生會有興趣?什麼樣的知識內容,能夠引起師生共鳴?包括微軟這些軟體業者在內,整個教育鏈上,需要得到政府、學校更多配合。

中山大學資管系主任陳年興,是台灣推廣線上學習(e-learning)的主力推手之一。他強調,好的教材軟體能夠無限複製發行,「只要都市學校一上手,第一時間,鄉下孩子就可以一起受用。」

陳年興認為,透過跨時跨界的網路,能夠達到很大的學習規模,完全顛覆一對一、一對多傳統教學方式,台灣經驗如能成功,甚至可以擴大到整個華文社會。

在「志工企業家」的概念中,有效率的社會系統性變革,是改變世界的主要力量。微軟的作為,一方面凸顯數位落差的嚴重性,一方面也點出教育界該群起而行,努力縮短數位落差。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