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活著不是為等待死亡:願意放下過去,每個當下就是新生

活著不是為等待死亡;生死輪迴就在當下。只要完全明白自己可以免除匱乏於愛的恐懼,獲得療癒,並感到圓滿,立刻就是重生的開始。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4-11

瀏覽數 2,450+

《當下就是新生》/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當下就是新生》/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有些人把此生的積習難改,推給「前世」的遭遇太坎坷,有些人想要行善的目的,不是真心無條件要對別人好,而是想要替自己買一張消除過去惡行的贖罪券、或是來生可以進入天堂的入場券。這些想法與做法,都無助於當下的覺悟。當你願意相信,並且可以做到,就不會落入「前世」和「輪迴」的負面圈套。(本文節錄自《當下就是新生》一書,作者:吳若權,悅知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儘管在12歲前我已透過函授的方式,獲頒完成聖經課程的證書,對基督教的理念及聖經故事有些了解,但畢竟鑽研得不夠深入。

以我粗淺的認知:大部分基督教的朋友,不講「前世」和「輪迴」。「輪迴」是婆羅門教主要教義之一,認為四大種姓及賤民,將於輪迴中生生世世永襲不變。

佛教闡述的「輪迴」是一個過程,死後「識」會離開人體,經過一些程序,再進入另一個新生命體內,可能是人類,也可以是動物、鬼、神。唯有修行到達涅槃的境界,才能夠擺脫輪迴。

另一些對「時間非線性」主張深信不疑的好友,對「前世」和「輪迴」的時間軸,可能有不同的見解。

為了不陷入太多深奧的辯證,我傾向開放性的態度,認為它有存在的可能,但也未必一定存在。或許它對某些人有意義,但不是最關鍵或最重要。

研究「量子物理學」的朋友,對「前世」和「輪迴」也有獨特的解釋方式。其中有個朋友主張「立即輪迴」的說法,他舉例說,你看桌上的水杯,安靜地佇立在那兒,其實它已經經過了很多次輪迴。

放下過去、拋開未來,此刻就是天堂。 當你願意相信,並且可以做到,就不會落入「前世」和「輪迴」的負面圈套。(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放下過去、拋開未來,此刻就是天堂。 當你願意相信,並且可以做到,就不會落入「前世」和「輪迴」的負面圈套。(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聽懂的人,就聽懂了;聽不懂的人,愈聽愈糊塗。我想那是因為聽不懂的人,心中始終有個傳統觀念的障礙,以為所謂的「前世」和「輪迴」都必須經過具體的生死關卡,但那還是被「線性時間」的觀念限制住。

若時間並非線性的,「前世」和「輪迴」可以在當下完成,連朝生暮死這一個過程都不必等待,只要完全明白自己可以免除匱乏於愛的恐懼,獲得療癒,並感到圓滿,立刻就是重生的開始。

活著不是為等待死亡;
生死輪迴就在當下。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這個觀點可以為東西方的佛教和基督教,找到一個很相似的共同交集點,就是「當下」的概念。

放下過去、拋開未來,此刻就是天堂。 

當你願意相信,並且可以做到,就不會落入「前世」和「輪迴」的負面圈套。

如同前述,有些人把此生的積習難改,推給「前世」的遭遇太坎坷,有些人想要行善的目的,不是真心無條件要對別人好,而是想要替自己買一張消除過去惡行的贖罪券、或是來生可以進入天堂的入場券。這些想法與做法,都無助於當下的覺悟。

奧修(Osho)曾經表示,生死輪迴與解脫是經驗,而不是信念。他是知道它,而不是相信它。

明代傳頌至今的《了凡四訓》中,有關「立命之學」提到:「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作者是篤信佛教的袁黃先生,在69歲高齡,將一生體驗的處事智慧編寫成書,希望勸世行善。他辭世於74歲,比當初算命先生講的「只能活到53歲」遠有過之。

或許他在36歲那年(西元1569年,隆慶3年)遇金陵棲霞山雲谷禪師,聽講行善積德可以改造命理,如大夢初醒,捨棄原名袁黃,而改名為了凡時,他已經在「前世」和「輪迴」之間,走過一遭復活的路了。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說得多麼有道理啊!

活著不是為等死;生死輪迴即在此刻。每個當下,都是新的開始。

《當下就是新生:向宇宙召喚幸福,踏上靈魂鍛鍊的旅程》,作者:吳若權,悅知文化出版

《當下就是新生:向宇宙召喚幸福,踏上靈魂鍛鍊的旅程》,作者:吳若權,悅知文化出版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