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北京故宮裡有「醫院」,病人不是前來參訪的馬英九

600年明清宮殿,5000年中華文明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24-04-08

瀏覽數 16,750+

馬前總統率台灣師生來到北京市中心區域,走進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北京故宮。蘇義傑攝
馬前總統率台灣師生來到北京市中心區域,走進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北京故宮。蘇義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跨越時空的巧妙相遇,2023年7月18日,馬前總統迎接自中國大陸遠道而來的師生一行參觀了台北故宮博物院。近8個月後,馬前總統又率台灣師生來到北京市中心區域,走進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北京故宮。

2024年4月8日下午兩點半,艷陽依舊高照,北京故宮西華門外,突然公安現身驅離遊客,原來是馬前總統的參觀車隊即將到來,宮門外100公尺的道路全被管制,連遠遠望一眼也不允許。

到北京必定一遊的故宮,於明朝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開始建設,此後成為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按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皇宮又是皇家重地,閒雜人等禁止入內,因此故宮又有「紫禁城」之稱。

1987年北京故宮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故宮的評語是:「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結合了園林景觀,以及容納傢俱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紫禁城占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假使從空中俯瞰,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縱橫近8公里,規劃嚴整、氣魄宏偉,極為壯觀。

到北京必定一遊的故宮,於明朝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開始建設,此後成為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蘇義傑攝

到北京必定一遊的故宮,於明朝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開始建設,此後成為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蘇義傑攝

3座大殿最引人注目

北京故宮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台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

根據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公開訊息,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所在,殿高28公尺,東西63公尺,南北35公尺,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蟠龍柱。

天子御座設在殿內高達2公尺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後有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

其次,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則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三座大殿共同組成了故宮的前半部,即「前朝」。

故宮後半部叫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各有6座宮殿,俗稱「東六宮」「西六宮」,是皇帝日常起居和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與前半部莊嚴、壯麗、雄偉,象徵皇帝至高無上的建築理念不同,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等。御花園坐落在坤寧宮北面,其間密布松柏、花草、山石和亭閣,是專供帝王後妃們休息、遊賞的場所。

漫步在紫禁城內,可以看到故宮整體規劃中的軸線布局、中心對稱、前朝後寢等,這種平衡、和諧的設計理念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

一位不具名專家指出,把宮苑功能與山水形勢有機結合,繼承的則是唐宋以來的建築規制。數千年形成的「天人合一」和「禮樂複合」的文化理念,在建築中得到充分體現。明清時期多民族融合和西學東漸的文化特質,也都蘊含其中。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因此,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介紹故宮時經常說:「這不僅僅是明清六百年的成就,更是對五千年中華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北京故宮。蘇義傑攝

北京故宮。蘇義傑攝

故宮文物醫院,病人是文物

北京故宮現存有186萬餘件文物藏品,這些文物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現代的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從建築、藝術、歷史等多個角度記錄著中華文明。

鮮有人知,北京故宮還藏有一座「醫院」,只不過「病人」不是真人,而是文物。身穿白衣的工作人員穿梭其間,是修復文物的「神醫」,屋內多種多樣上百台的現代科技設備,則看得人眼花撩亂。

北京故宮還藏有一座「醫院」,只不過「病人」不是真人,而是文物。取自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還藏有一座「醫院」,只不過「病人」不是真人,而是文物。取自北京故宮博物院

院內,不僅包括基礎的普通攝影攝像、顯微攝影攝像等形貌記錄設備,可以對文物材質、病害成分進行檢測,還有通過X光與CT等多種方法反映文物情況的精密分析設備,能看到文物的內部,堪稱世界上最先進的文物「診療設備所」之一。

馬英九站在故宮文物醫院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這一天帶著來自台灣的青年學子來到故宮,心中難掩激動。

馬前總統說,歷經600年興衰榮辱,故宮始終象徵中華民族,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底蘊,以及歷朝歷代的萬千氣象。「我想這對我們年輕朋友也是一場震撼,能感受歷史場景在我們身邊流動,留下的是深刻的歷史教訓,激發的是深厚的民族情感。」

過去推動兩岸和解交流的過程中,馬前總統就曾促成兩岸故宮互訪,台北故宮博物院與中國大陸故宮博物院也已進行過幾次聯展,例如「富春山居圖」等特定展品的展出,都吸引大批台灣人觀賞。

馬前總統也勉勵「大九學堂」的同學們,參訪了故宮後,更深刻了解中華文化的脈絡,以及歷史變遷承載的意義。

「同時我也深信,任何所謂『去中國化』的行徑都不會成功,因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已經深植炎黃子孫血脈之中。」馬前總統說:「我們同學們參與軒轅黃帝祭典,更接連參訪西安與北京兩大歷朝首都,都感受到發自內心的『靈魂震撼』,唯有回歸民族情感與中華文化,兩岸才能長長久久,這也是同學們這次最大的體驗與收穫。」

馬前總統也勉勵「大九學堂」的同學們,參訪了故宮後,更深刻了解中華文化的脈絡,以及歷史變遷承載的意義。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馬前總統也勉勵「大九學堂」的同學們,參訪了故宮後,更深刻了解中華文化的脈絡,以及歷史變遷承載的意義。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