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巧克力價格漲聲不斷,年初情人節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復活節的彩蛋價格波動又再次引起注目。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復活節的巧克力價格,比起去年上漲12.6%,是超市食品和飲料價格漲幅的2倍以上。仔細分析其中原因,在於可可價格飆漲,導致巧克力價格也隨之上漲,價格超過每噸1萬美元,行情高過銅價,價值增長速度甚至超過比特幣。
今年以來,可可價格持續波動,其實有跡可循,巧克力原料—可可價格上漲的主因為西非可可產量短缺,尤其是佔有全球超過一半產量的可可豆產地迦納和象牙海岸。根據象牙海岸的可可監管機構透露,預計從四月開始的收成將下降約33%,至約40萬公噸,比起去年的60萬公噸將大幅減少。
可可稀缺,價格上漲4主因
英國雷丁大學農業政策和發展學院博士安德魯.達米昂(Andrew Damyond)表示,近年種植可可豆面臨多重挑戰,包含病蟲害、樹木老化、土壤肥力下降以及氣候變遷之下的極端天氣事件。這些因素導致可可豆的稀缺性,致使價格上漲。
「聖嬰現象導致過去一年裡,西非的雨季比以往更為潮濕,使得許多可可樹因莢腐病而收成不佳。」達米昂說道。目前雖然很難預測未來幾個月或幾年間,可可豆是否會持續短缺,但極端天氣的頻繁發生,無疑將可能使產量出現更大的年度波動。
其中老化的可可樹更容易受到疾病影響,導致收成減少,維護成本也更高。因此許多農民選擇放棄舊的可可樹和農場。除此之外,西非地區因含有金、鈾、鐵礦石、鑽石等豐富金屬和礦物,非法採礦的行徑也急劇增加,進而導致大量可耕地的損失。
巧克力供應鏈剝削情況加劇
然而可可價格上漲並未使農民帶來收益,他們面臨著生產成本增加和收成減少的巨大困境。「農民目前的報酬負擔不起應對氣候變遷之下種植可可豆所需的投資,如施肥與照顧作物。」倫敦知名巧克力品牌Lucocoa創始人阿瑪拉奇.克拉克(Amarachi Clarke)點出巧克力供應鏈中的剝削情況也將隨之加劇。
西非可可農場的剝削行徑長期以來受到關注。由於巧克力製造商希汪保持消費者以低廉的價格購買巧克力,導致農民無法賺取足夠的收入來持續種植可可。而後延伸出許多問題,如童工、兒童販運,以及不可持續的種植方法。
荷蘭銷售第一的巧克力品牌「東尼好朋友」(Tony's Chocolonely)創辦人兼執行長道格拉斯.拉蒙特(Douglas Lamont)在2005年創立品牌時,就致力於消除巧克力供應鏈裡的剝削行為。「可可交易市場上的高價並不一定會回饋給農民更高的價格。」拉蒙特說道。他也曾向英國《觀察家報》表示,如果可以使更多的錢流向農民的話,公司願意為更高的成本買單。
巧克力製造商未來1年挑戰大
然而在過去一年裡,可可價格上漲約231%,許多大型巧克力製造商如Mondolez、Cadbury、Oreo 和Toblerone等在2023年也不得不將巧克力價格提高多達15%,以持續實現今年的收入預測。上漲的可可價格會是這些製造商未來一年的主要挑戰之一。
復活節期間短期內確實緩解了這些巧克力製造商的擔憂,根據消費者服務和研究公司Which?透露,Toblerone和Lindt等品牌已將其熱門巧克力兔子和彩蛋的價格提高約50%。相較去年尺寸也有所縮小,以節省成本,也有些公司開始推動非可可產品的銷售。
氣候變遷之下所導致的可可產量短缺問題,牽動著產業鏈中的剝削問題。未來消費者是否會買單高額的巧克力價格?或是在生活成本持續上漲的危機中,減少非必要消費?從農民到製造商,再到消費者,環環相扣的供應鏈都影響著可可價格的波動,以及未來對可可產業投資的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