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流行一句話叫:「成年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二字。」 成年人得處理一些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有些「不容易」,比一般的「不容易」,更不容易。我們來談談什麼是真正的不容易。對付這樣的事情,你需要的不僅是體力和智力,更是智慧和氣度。(本文節錄自《高手心態》一書,作者:萬維鋼,遠流出版,以下為摘文。)
兩難問題
比如你手裡有一點積蓄,想要買個房子,你有兩個選擇。離工作單位近的這個房子比較貴,也比較小,住著不太舒服,但是省時間,且將來也許會升值;遠一點的房子比較大,將來有孩子會很方便,但上下班很累。你該買哪間房呢?又或者先租個房子,等等再說?
這才是成年人的世界。這種問題可以稱之為「兩難問題」。這個問題沒有唯一正確的方向,是兩難的選擇,你必須在兩個方向之中做出取捨。
其實生活中真正的問題,至少都是兩難問題。有明確方向的事根本就不叫事。如果現在有一處房子,地點又好,價格又便宜,住著又舒適,升值潛力還大,別人早就買走了——均衡的市場不允許出現這樣的房子。
同樣道理,如果有錢多事少,還特別能提升個人潛能的工作,你早就選了,事實是根本就不存在那樣的選項。你通常面對的都是安逸但錢少,或錢多但不穩定這樣的人生選項。
這種問題裡沒有敵人。你誰也怪不著,連自己都怪不著,所以會很迷茫。這才是讓你懷念學生時代的時刻。你會羡慕那些有敵人的人。
什麼叫「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呢?就是不得不做取捨的意思。單純就想買一件東西,其實都是不貴的,只要一心攢夠錢就行。真正的問題在於——買了這個東西,就不能買那個東西。這種必須取捨的感覺,會讓你覺得它們都很貴。
不過你終將做出選擇。你權衡各種利弊,選了一個認為最適合自己的。不會有一種取得勝利的感覺,因為你沒有戰勝任何敵人,你是不得已才如此。
你過一段時間可能會想,如果當初選的是另一個,現在會怎樣呢?不過那都是一閃念而已,選了就選了,成年人得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問題解決了,以後要往前看,這一篇已經翻過去了。
兩難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你要給別人做主的時候。
棘手問題
1973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兩個公共政策專家——霍斯特.瑞特爾(Horst W.J. Rittel)和梅爾文.韋伯(Melvin M. Webber),他倆提出一個新概念,叫「wicked problem」。「Wicked」這個詞的意思是形容那些邪惡的、怪異的東西,可稱之為「棘手問題」,有時候也被翻譯成「抗解問題」。
那些長期存在的公共問題,常常是棘手問題。兩難的問題還可說是有解,棘手的問題是無解的。
比如現在美國的貧富差距愈來愈大,雖然經濟在成長、高科技公司在盈利,但是低技能的普通老百姓分享不到這個成果。
貧富差距增大導致了很大的社會和政治問題,這就是個棘手問題。全球暖化也是一個棘手問題。這些問題比你買房子的事可難多了。
10個棘手問題的特徵
什麼叫棘手問題呢?瑞特爾和韋伯提出,如果一個問題具備下面這10個特徵中的幾個,就是棘手問題:
中國有句話叫「皇帝做不得快意事」,其實說的就是真實的、複雜的決策往往都不是單純的問題。然而我發現有太多人——包括很多領袖——都是單純問題的思維模式。如果他對當前局面不滿意,就認為要不是夥伴不夠拚,或就是敵人太壞了。
其實真不是。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是不得已的取捨而已。有敵人的問題都是單純問題,大多數問題真不是敵人的事。
單純的人總希望能一勞永逸地解決一個問題。這種理想主義者一旦受挫,會心灰意冷,成了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他以為別人都自私,就他真想解決問題,可是他又解決不了。
殊不知那些頂著罵名,從來沒做過一件快意事,小心翼翼永遠不敢用力過猛,明知根本就沒有什麼勝利的彼岸等著他,還在那瞻前顧後維持著局面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