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九州大學攜手台積電,啟動日本矽島育才大計

熊本建廠下一步棋,解決半導體人才供應問題

林仕祥
user

林仕祥

2024-03-15

瀏覽數 3,900+

位於日本「矽島」九州的九大,為日本七所最具歷史和實力的舊帝國大學之一,也是該地區最頂尖的學府。林仕祥攝
位於日本「矽島」九州的九大,為日本七所最具歷史和實力的舊帝國大學之一,也是該地區最頂尖的學府。林仕祥攝
00:00
00:00

本文出自 2024 / 3月號雜誌 「最後一分鐘」兆元商機

通縮30年的日本,半導體產業也陷入失落約30年。但隨著台積電熊本廠於2月24日開幕,日本似乎也迎來翻轉契機。位於日本「矽島」的九州大學,正和台積電密切合作,準備孕育出一批批的半導體復興生力軍。 

「張忠謀說,台灣要再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不是那麼容易,最關鍵的還是人才。」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的一席話,道出半導體產業中,人才供給始終占據C位,是重中之重的策略。 

20052010年赴日,曾擔任早稻田大學客座教授的張耀文對《遠見》透露,當時日本友人詢問他對日本半導體前景的看法,他直言兩字:衰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才短缺問題。 

「人才在哪裡?我看不到,」一方面是少子化,二方面是日本於20022012年實施寬鬆教育,講究快樂學習,連圓周率都只教到3,不觸及小數點後的數字,整代人的數理能力大幅弱化。 

再加上日本的工業體系較台灣更多元,比起半導體,日本理工學生更嚮往投身機械、汽車等日本原有優勢產業。上述因素,讓當時日本在九州推出的第一版半導體復興計畫「北九州科學研究城」,未能孵出理想的果實。 

但在地緣政治、新冠肺炎等因素催化下,日本這頭雄獅猛然驚醒,推出新版的半導體復興計畫,迎來台積電這尊大佛後,更砸下大筆資源,力求解決人才供應這項硬傷。 

培養三類人才,應用是重點

這項人才養成大任,就落在日本「矽島」九州最頂尖的九州大學身上。九州不僅是台積電熊本廠設廠所在地,九州大學也是日本七所最具歷史和實力的舊帝國大學之一。 

九州大學教授金谷晴一(Haruichi Kanaya)接受《遠見》專訪表示,為復興日本半導體,九州大學已獲官方相關補助,在系統情報科學學府設立「九州大學價值創造型半導體人才育成中心」,開辦相關課程培養人才。 

同時兼任該中心主任的金谷晴一指出,該中心希望培養的半導體人才,總共有三類:一是能創造新價值的次世代半導體專業人才;二是能透過半導體技術實際應用,推動社會變革的專業人才;三是肩負日本國內半導體生產製造的專業人才。 

其中第三類人才,明顯就是因應台積電赴日投資,必須克服的人才短缺難題,參與學生不限於九州大學,鄰近的大專院校學子,只要有興趣,都能投身這堂半導體人才養成課。甚至,學生們還可以透過線上視訊的方式參與,弭平交通等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只要想上課,統統都可以。九州大學希望,最大程度降低學子投入半導體產業的障礙。 

九州大學這次想培養的半導體人才,特別著重在「應用面」,背後有其過去半導體發展歷史的慘敗淵源。 

金谷說,日本半導體產業過往一個失敗點,在於「太重視規格」(Over-Spec),過度強調高性能與耐用度,卻忽視產品的應用層面,導致產品滯銷。另外,就是過去規劃半導體政策的日本官僚、政治人物,大多為文科出身,對半導體了解不足,導致制定出的政策,不夠貼近產業。 

他特別提及台灣數位部長唐鳳,認為台灣近年的數位產業能如此成功,在於主導產業的官員本身就對產業相當熟悉,「日本也希望政界有這樣的人物,以後從政的人可以更了解半導體,這是遠大的目標。」 

另外,乘著台積電赴日投資這股東風,九州大學更和現今的半導體強國台灣加強合作,強化產學兩端的交流,包括與陽明交通大學簽訂人才交流合作協定(MOU),派遣日本學生赴台灣進行短期性半導體技術與經營管理等領域的交流活動;並和益芯科技(CMSC)交流,合作培養台日IC設計領域人才。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熊本廠副社長可能親自授課

在此次日本半導體復興行動中,扮演核心角色的台積電,更是九州大學Tier 1的合作伙伴。 

儘管台積電沒有正面證實,但金谷透露,在九州大學新開設的半導體人才培訓課程外,台積電「獨家」與九州大學合作,另外開設一門一學分、共八堂課的人才培育課程;經費部分由日本官方的文部科學省提供,預計這堂課將於4月開講。 

至於目前的課程內容規劃,共分為:晶片製造四堂、晶片設計三堂,各大廠積極布局的3D封裝,也將是其中一堂課。授課講師方面,據透露,八堂課全為台積電高階技術人員親自授課,層級甚至可能拉高至JASM(台積電熊本廠)副社長。 

金谷說,除了九州大學的學生外,這堂台積電與九大合作的獨家人才養成課,官方的九州經產局也會搭建平台,詢問鄰近大專院校學生的參與意願,讓更多年輕人透過具實務經驗的專家,了解半導體技術的現狀與前景。 

由於九州大學的學生組成,外國人比例甚高,部分學府(指科系)的外國人比例更在五成以上,校方預計對這套課程有興趣的學生,30%可能是外國人,日本本國人則約70%。因此講師雖會以日文授課,但包括投影片等教材內容,會以英文為主。 

台積電與大專院校合作開設人才養成課,這類舉措雖並非首例。但金谷說,過去台積電和大專院校合作開設的人才養成課,課程內容多為台積電主導;不過,這次九州大學和台積電的合作,卻創下一個「全球首例」:課程規劃由九州大學主導,八堂課的內容分配,從晶片設計、生產、封裝,甚至到未來的應用面,都由九州大學規劃設計。 

盼孵化破壞性創新產品

九大除了和台積電在教育面展開合作,培養半導體人才,也和台積電在研究面上強化交流。今年1月,台積電的管理層已與九大教授合辦研討會,釐清雙方未來可以合作開發哪些新技術。 

「日本半導體現在的技術研發已遠遠落後台灣,但學術界仍有前瞻想法,」台積電和九大強化合作,有助催化類似iPhone等「破壞性創新」產品的孵化。金谷認為,這是台積電選擇和九大在研究面加強合作的主要動機。 

金谷強調,九大與台積電合作開設這個一學分的八堂課,主要是作為修課學生踏入半導體領域的「入門磚」,而非進入台積電工作的「先修班」。 

台積電與九大合開課程,當然是希望增加人才供給,未來這些學生也很有可能赴台積電就職;但畢竟,大學課程與職業訓練仍有不同,台積電與校方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持開放態度,並沒有限定他們的求職選擇。 

張耀文觀察,日本自身半導體根基扎實,且在化學藥劑、材料、光學等領域,仍是世界強國,半導體復興唯一的隱憂在於人才。現在看來,日本政府已加大人才培養力道,補助九大成立「九州大學價值創造型半導體人才育成中心」,就是一項顯著的案例。 

疫情之後,半導體重要性與日俱增,再加上美中貿易大戰、國際地緣政治等因素,各國爭相加入半導體爭霸戰,相較於美國,張耀文看好未來日本半導體能走出自己的路。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