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成績將於2月27日公布,接下來,採取申請入學的考生,除了準備審查資料外,許多人在二階甄試時,都會遇到面試關卡。對申請相同校系的考生來說,若學測成績不相上下,面試極可能成為勝出關鍵。到底113個人申請入學大學二階面試時間為何?面試問題如何準備?《遠見》整理教育專家建議,五類常見面試題型和答題技巧,以及穿著建議,幫助考生快速掌握應試重點,提升錄取率。
學測將在2/27公布,但是想上大學,接下來還要準備個人申請入學諸多事項,相關重要時程表如下,可別錯過:
時程 | 日期 |
---|---|
113學測成績放榜 | 113/02/27(二) |
113個人申請入學報名 | 113/03/20(三)-113/03/22(五) |
113個人申請入學/學測一階篩選放榜 | 113/03/28(四) |
學生上傳及高中提交學習歷程資料至中央歷程資料庫 | 尚未公告 |
考生上傳/勾選審查資料 | 113/05/02(四)-113/05/08(三) |
113個人申請入學大學二階面試 | 113/05/16(四)-113/06/02(日) |
113個人申請入學放榜 | 113/06/13(四) |
資料來源: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
根據104人力銀行職涯教育長王榮春觀察,入學面試常見五類問題,包括自我介紹、對校系的認識、對議題的看法、畢業後的打算,以及有什麼問題想詢問面試官。到底該怎麼回答才好?以下是專家建議。
一、自我介紹
王榮春表示,自我介紹是「暖場題」,主要目的是讓面試官獲得對應試者的基本認識,並藉此「快速溫習」學生的書審資料。
答題技巧方面,世新大學學務長、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副教授胡全威建議,除須準備中英文自我介紹內容外,還得掌握「三要一不」。
第一,經歷要相關。考生應說明,自己的經歷、背景,和申請校系有何相關性。譬如,曾參加英語演講比賽,對於申請英文系,就是一項有相關性的經歷。
第二,說明要具體。許多學生在自我介紹時,會用「開朗」、「有創意」等詞彙,描述自己的個性,但這類說法過於抽象,應輔以事例或作品。例如,要證明自己「有創意」,提供繪畫作品,會比只說「有創意」更具體。
第三,要掌握時間。面試時間有限,自我介紹或許只占一分鐘,考生必須事先練習,把重點整理好,在時間範圍內充分表達,喚起面試官對書審資料的印象。
最後,不要流水帳。用「我有哪些家人」之類的流水帳進行自我介紹,可謂大忌。自我介紹時,直接說重點,提出自身背景與申請學系的相關性,輔以相關資料和作品具體說明,並控制好時間,是相對理想的答題方式。
二、對校系的認識
王榮春提醒,面試官詢問對校系的認識,目的是「考驗你的動機」,觀察考生是否做足功課,對申請校系有所了解。
胡全威形容,就像交往前先確認「三觀合不合」,面試官詢問考生對校系的認識,也是想知道,「你是不是真心想讀這個系?」
因此,考生在答題時,可透過三方面說明,證明自己對校系的認識。首先,知道這個系有哪些「核心課程」;其次,系上近期舉辦了「哪些活動」;最後,該系的專業可對應「哪些產業」。
換言之,要讓面試官曉得,自己對於來這個系要學什麼,未來能做什麼,是做過功課的。
三、對議題的看法
王榮春認為,這題是在觀察「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測試考生能不能清楚表達,自己對時事議題的見解,在解析問題時,邏輯是否清晰。
就技巧而言,胡全威認為,考生可採取「先描述客觀事實,再展現個人觀點」的論述方式。
胡全威舉例,假設被問到對「不在籍投票」的看法,考生可先說明對「不在籍投票」的認識,接著再以「列點」方式,表達自身看法。
譬如,對個人而言,「不在籍投票」是一種公民權的保障;對社會來說,「不在籍投票」可讓更多元的意見被表達;對國家而言,全世界已有115個國家實施「不在籍投票」,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也應思考這種投票方式的可行性。
以上表達方式,除了「列點」之外,點和點之間,也有著個人、社會、國家,由小到大三個層次的關係,可讓論述更清晰。
胡全威提醒,答題時,講話不要講成「一團」,藉由「列點」、有層次的表達,能夠提升論述品質,讓面試官留下印象。
四、畢業後的打算
這題的目的,在於釐清考生的職涯發展目標,和校系是否相關。簡單來說,是為了「避免優秀的你選錯科系」王榮春說。
假如考生未來的職涯規劃是成為程式設計師,申請就讀資訊工程系,就是個目標明確的選擇。
胡全威認為,考生在答題時,可藉由對未來職涯的想法,證明自己申請某校系,是合適的,「如果選擇這個系,和學生對未來職涯的銜接很明確,就可以假設,學生的學習動機比較強、有方向感。」
五、有什麼問題想詢問面試官
當考生從「被問的一方」,轉變為「提問的一方」時,可適時展現企圖心。王榮春建議,可從學習內容、生涯發展等方向切入,避免問教授無法回答的問題。
至於問什麼樣的問題,能夠展現企圖心?例如,未來打算從事某個職業,除了修習系上相關課程外,可請面試官建議,還要再修習哪些課程,才能獲得更完整的知識基礎?
胡全威表示,若考生有意爭取,可詢問系上的交換學生計畫;打算深造者,可請教面試官,對攻讀研究所的建議,「主動展現學習意願的孩子,會讓我們印象深刻。」
胡全威也提到,入學面試的問題,不太可能像矽谷科技產業面試般千奇百怪;但,可能會根據校系特性,問一些有「角色扮演」成分的「類實作題」。
例如,新聞系的老師或許會問考生,如果你是記者,針對台灣網紅在柬埔寨被捕的消息,你會用什麼角度,來呈現這個事件?因此,考生也應思考,自己申請的校系,有無可能提出這樣的「類實作題」,並預先準備。
穿著建議
襯衫搭配西裝褲和皮鞋(例如:牛津鞋),是「標準款」穿著,男生記得把鬍子刮乾淨,女生可適度上點淡妝,以給人「乾淨、整齊」的印象為標準,避免T-shirt、牛仔褲等太過隨興的穿著。
胡全威建議,考生可從申請校系的活動照片找尋線索。例如,觀察系上舉辦的研討會,參加者都怎麼穿,多少可看出這個系的氛圍,如果沒把握,就穿得正式一點,比較保險。
最後,切記基本禮儀。進入試場時先敲門,獲得回應再進入,應試時面帶微笑、態度誠懇,離場時務必向面試官道謝。
只要掌握以上原則、充分準備,就能提升自己在面試官心目中的好感度,增加金榜題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