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科技大學以產學合作著稱,藉由「二不二要」,明確定位辦學方向,打造半導體、印刷電路板(PCB)、5G行動通訊,以及高速傳輸介面等實作學習場域,培養優秀實作人才,不僅驚豔他國大學,也成為招收國際學生的獨特優勢。
境外學生超過1760人,在學生總數中占比約17%的龍華科技大學,雖同樣面臨少子化衝擊,但學生數仍是北部私立科大最多,校長葛自祥期許,未來將把境外學生占比拉高到兩成,持續提升校園國際化程度。
當許多大學為招生傷透腦筋時,龍華科大無論對本地或國際學生,都有不容小覷的吸引力,葛自祥強調的「二不二要」辦學理念,為其中關鍵。
產學合作,創造被產業倚賴的價值
所謂「二不二要」是指,不刻意追求世界排名,不去想怎麼讓學生拿諾貝爾獎;要替產業培養優質實作人才,以及要幫產業解決問題。
葛自祥解釋,他的理念並非要讓師生「漏氣」,而是「務實」。他分析,人才需求就像金字塔,頂端的卓越人才,應集中資源,讓幾所大學去培養即可;基層人才,相對容易訓練;而中層,是產業界需求最大、須具備實作能力的人才,正是龍華科大聚焦的領域。
於是,產學合作績效成為龍華科大的教師升等要件。葛自祥指出,這樣的KPI有助於教師掌握業界脈動,讓授課變得更實際,以減少學用落差,「我期勉同仁,要讓龍華被產業倚賴,若少了這樣的價值,企業不會想跟你合作。」
除鼓勵教師從事產學合作,龍華科大自2018年起,便陸續建置3D數位電路板、半導體、5G行動通訊,以及高速傳輸介面等實作教學場域。
葛自祥形容,校內的半導體教學場域,就像「小型台積電」,「能一步一步,把一個IC(積體電路)做出來」;而印刷電路板教學場域,雖無法大量生產,但已是「可以接單」的水準。
「台積電龍潭廠廠長,幾年前來看我們的產線(實作教學場域),他很興奮,說跟他們公司是一樣的。」葛自祥強調。
與業界需求接軌的教學場域,讓龍華科大的學生,得以成為「即戰力」,對於有意在台灣就業的國際學生來說,是一大誘因。「我們學校畢業的境外生,七、八成都留在台灣工作。」葛自祥說。
強化實作特色,吸引泰國頂大合作
另一方面,龍華科大高度重視實作能力訓練的特色,亦被他國大學,視為值得合作的關鍵。以泰國頂尖學府朱拉隆功大學為例,該校為了打造半導體人才培訓基地,前前後後派出三批人馬來台「取經」,在訪問了臺大、陽明交大、成大和龍華之後,最終選擇和龍華合作。
對此,葛自祥認為,朱拉隆功主要考量校際間的「互補性」問題,「臺大會的學術研究,朱拉隆功也不差,但龍華有實作場域,強調讓學生把東西『做出來』,不只是一個實驗室而已。」
後續,朱拉隆功大學將派16名學生,赴龍華科大進修,且有六成課程屬於實作課。而與朱拉隆功大學的合作,也對龍華科大在泰國的招生,更為有利,「我們和朱拉隆功深入合作,代表我們地位相等,我去泰國招生,或和其他大學談合作,就簡單多了。」葛自祥表示。
關於國際招生,葛自祥多次提到,「讓大家來看」,比起片面之詞,眼見為憑會更踏實。
龍華同時強調,國際學生入學後,校方除提供應有照顧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學習上有所得,才能建立口碑。
「他們(國際學生)如果在這邊待了三年、四年,學不到東西,就不會推薦其他學生過來。」葛自祥不諱言,靠吹牛把學生「騙」進來,很快就會「破功」。
龍華也對國際學生嚴格管理,透過預警制度,要求學生不得缺課,假如缺課達1/3,就勒令退學。
葛自祥表示,龍華以成為亞洲電子領域實作場域人才培訓最好的大學為目標,「現在看來,越南、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大概都不是我們的對手。」
日本、南韓方面,龍華已派出團隊,前往當地優質大學考察,預計於今年辦理國際研討會,藉以了解日韓大學在電子領域的實力。「如果他們比我們好,我們當然要更努力!」葛自祥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