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夫妻在熱戀期時,常會一起飼養寵物、購買房屋,但若沒有釐清權利義務,或事前簽訂契約,感情不睦導致分手、離婚,共有的寵物與財產要如何處理?協議書怎麼寫才能圓滿呢?
2月14日西洋情人節剛過,下個月14日又要迎來白色情人節,許多情侶濃情蜜意,趁此手牽手前往領養寵物,做為兩個人愛的見證。然而,近年來發生多起情侶分手、夫妻離婚,在熱戀期取得的寵物、房產無法妥善處理,導致各種社會亂象,讓原本的愛從裡到外都變質了。
情侶分手導致狗狗離世,列黑名單終生不得養寵物
新北市三重區去年9月就有一對情侶分手後,各自搬離租屋處,口頭答應會照顧寵物,結果兩人因故開始冷戰,都以為對方還會記得3隻狗狗,結果狗狗在租屋處經常餓肚子,動保處接獲民眾檢舉前往查看,其中一隻狗狗已經死亡,另外兩隻治療後,所幸沒有大礙。
新北市動保處強調,事發後已依《動物保護法》將2名當事人移送法辦,也因為狗狗受到傷害,依法裁處各1.5萬元,並列為黑名單,也就是說,未來無論何種管道,他們都不能再飼養動物。
這樣的駭人事件還不只一樁,新北市樹林區也有一對分手情侶後,將寵物留在租屋處,因為傳出惡臭,過了數月返家查看,寵物居然已經變成一具風化的乾屍;動保處表示,此案函送地檢署偵辦,涉及刑事責任,最重可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最高200萬元的罰金。
新北市動保處呼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有起有落,但寵物對飼主的愛不會改變,飼主應負起責任做到終養不棄養,如遇到飼養困難可來電向動保處諮詢。
「毛孩監護戰」愈來愈多,必須釐清權利義務
也因為毛小孩的數量愈來愈多,台灣現在毛小孩的登記數量,已經超過新生兒,毛孩權益逐漸受到重視,不僅人類會爭取監護權,一場接著一場的「毛孩監護戰」也浮上檯面。
其實,實務上,毛孩會做寵物登記,也就是所謂的植入晶片,同時登錄飼主的名字,所有權問題不大;但許多寵物沒有植晶片,情侶對所有權產生爭執,法律判斷的主要依據就比較模糊了,此時法院會視雙方當初是否有協議,或是平日照顧的情況綜合判斷。
《衛報》也曾報導,美國婚姻律師協會調查發現,寵物監護糾紛件數有增加的趨勢,因此建議情侶或夫妻在共同撫養寵物時,可以簽訂「寵物契約」,明定寵物的法定飼主,以及雙方飼養的權利義務。
台灣夫妻離婚對數創高,房產持分怎麼解決?
另一個常因夫妻離婚、情侶分手而鬧上法院的爭議就是「房產」,當另一半成了「嫌惡設施」,巴不得趕快分開之際,也得注意兩人名下是否共同持有房屋相關契約。
事實上,內政部統計,2023年結婚對數為12萬5192對,較2022年的12萬4997對增加195對,是2020年以來的新高;然而,2023年離婚對數為5萬3085對,也高於2022年離婚數4萬7888對。專家提醒,既然情海生波已成常態,夫妻、情侶共同買房得先規劃清楚。
住商不動產客戶服務部首席協理吳光華提到,兩人購屋要特別留意三件事:
1. 所有權登記部分,為能保障雙方權益,登記在兩人共同名下,要先闡明兩人之間的出資比例。
2. 要求代書在建物及土地所有人登記時載明分別持分比例,而且切記建物及土地謄本是分別依照兩人的持分比例來各自持有,避免日後為了房子產生糾紛。
3. 一間房子有兩個人或兩人以上共同持分,出售時一定要由全部的共同持有人同意,或依土地法第34條之1規定才得以出售。
若是夫妻合資購入,吳光華指出,原則上屬夫妻法定財產制下的婚後財產,要登記在個人名下或聯名登記,對於日後離異分產影響相對較小。
吳光華說,有些夫妻會採聯名登記,就要留意貸款與自用優惠的額度差異;有些則選擇借名登記,那就要小心登記人私下將房產賣給第三方,出資方務必保留房屋繳款、稅金等相關付款紀錄以茲證明。
因為很少情侶在戀愛期間會特別簽契約、公證雙方出資比例,以致於仍常產生爭議,舉證各自負擔的款項與金流,因此,吳光華認為婚後購屋,方便釐清權利義務關係。
此外,多數銀行都不接受房貸「共同貸款制」,吳光華則建議由經濟條件較好的一方當「借款人」,另一方則當成「連帶保證人」,一方面可共同承擔責任,另一方面也更有機會以較好的條件取得貸款。
綜觀合購房屋常見問題,大致上有以下五點:
1. 出資比例:買賣合約上註明兩人出資比例
2. 持份比例:告知代書確切出資比例,依照出資比例來取得各自建物及土地權利
3. 借款人選擇:由經濟條件好的一方當借款人,另一方當連帶保證人
4. 欠繳貸款:連帶保證人與銀行及債務人協商承購債務人持份
5. 出售與否無共識:多加溝通,事前簽定權利及義務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