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勞動力從「無限供給」轉向「有限剩餘」 民工荒,台商慌

陳致中
user

陳致中

2006-05-01

瀏覽數 14,600+

勞動力從「無限供給」轉向「有限剩餘」 民工荒,台商慌
 

本文出自 2006 / 5月號雜誌 35歲的退休進行式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調查研究顯示,中國從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經濟增長期間,勞動力的貢獻率達69%。其中,從農村流動到都市、技能和薪資水平較低的「民工」,構成了中國勞工的主力部隊。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的「民工」勞力,幾乎被視為無窮無盡的資源,即使沿海快速發展的各大城市,曾短暫地出現招工不足的情形,但由於勞工不斷從開發程度較低的中、西部各省,流往沿海,缺工情形總能在短期內解決。

勞動力大省,招工率僅28%

但從去年起,大陸中部各省卻開始出現長期性的「民工荒」。其中江西、湖北、湖南等各省尤其嚴重。

其實,早在2003年SARS過後,武漢市服務業就出現過勞動力短缺的現象;但當時專家認為,對於勞動力充足的湖北省而言,這種現象只是暫時的。

然而到了2006年春天,「缺工」現象不但未改善,在中部地區還到處發生。「今年的形勢只會比去年更緊張,」武漢市勞動就業管理局副局長李永洪指出,「2006年中部地區民工短缺的情況,可能成為三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李永洪表示,從2003年中部地區首次出現民工短缺後,勞動力開始出現季節性的短缺,「基本上是呈現『兩旺兩淡』的態勢:春節過後至5月底6月初、9月中下旬至11月是兩個旺季。而6月至9月初、11月中下旬到春節前,就是勞動供給的淡季。」

一位江西省勞動保障廳官員表示,近年來,江西省部分地區「缺工」問題日益凸顯。省內約有30%的企業招工困難,而工業園區則整體招工不足。

依照江西省勞動廳的統計,2005年全省工業園區缺工達16萬人,約占工業園區勞工需求總數的20%。到了2006年,情況更惡化。江西省舉辦的「就業和再就業春季招聘洽談大會」,在全省共設有137個會場,招聘單位8400多家,提供72萬個就業機會;結果,招募到的勞工僅20萬人,僅占就業機會的28%。

民工出走:離鄉遠、收入高

多數勞工向沿海各省發展,可能是這些勞力大省「缺工」的主因。2005年,江西全省農村外出勞務人員近650萬人,留在省內的只有108萬人,占全部農村外出勞工的16.7%。換句話說,全江西省民工超過80%流往省外,省內招工自然緊張。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而勞工的外流,很大一部分與勞工的經濟利益有關。江西統計局的資料顯示,江西農民工收入呈現明顯的「離鄉愈遠,收入愈高」趨勢。

2003年到2005年間,在省內大型城市打工,收入普遍比一般縣城高出17%左右,而到沿海省分打工,收入則比省內高出30%以上;利之所趨,民工大量外流也不足奇了。

高盛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梁紅也指出,中國長期以來抑制人口增長的政策,使得目前15歲至24歲的勞動人口,已經處於零成長的局面,加上平均教育年限的延長,以及近年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出外打工誘因減少,都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增長無法跟上產業對勞力的渴求。

在民工日益短缺之下,江西、湖北、湖南等各省政府都開始設法引導企業,改善員工工作條件、提高工資及福利待遇等,希望留住民工的心。

湖南省最近就取消許多對農民就業的歧視政策和不合理收費,並改善農民工的就業服務。

「要解決用工短缺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將改善就業環境的政策真正落實到位。」江西省統計局局長王建農表示。江西省政府已做出承諾,凡是不符合環保、勞工工資及福利不符要求的企業,未來將不會成為江西「引資」的對象,「我們絕不會以犧牲農民工利益為代價來引資。」

人海戰術失效,企業下一步?

然而,政府相關措施也許能緩解短期的缺工現象,卻不可能根本解決。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05年的研究顯示,中國勞動力已經開始從「無限供給」轉向「有限剩餘」。2004年,中國勞動力供給增長率首次出現下降,預計到2011年,勞動力供給量將不再增加,2021年勞動力總量會開始減少。換句話說,中國的低價勞力優勢不再是牢不可破的,逐漸增加的勞力成本,將迫使中國企業逐漸向資本密集或技術密集的方向發展。

中國的問題,其實一點也不新鮮:經濟高速增長,自然帶動收入增加,勞力短缺,企業被「逼」產品升級。長期而言,在逐漸高漲的勞力成本下,技術升級、產業轉型,以及金融、國有企業的體制改革,都將是必經之路。

逐漸湧現的民工荒,也意味著有意投資大陸的台商,必須調整大陸的策略。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