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會下跌?」在新青安貸款等利多政策發酵下,台灣的房市行情會如何演變?根據內政部公布的住宅價格指數,去年第三季依然續創新高,但漲幅縮減,顯然房價緩漲。對於2024年的房價走勢發展,各路專家看法不一,其中,房仲全聯會認為房價續升,另方面也有房產專家保守看待,預估量、價、買氣將會開始收斂,毋庸置疑,台灣房市多空交戰還在延燒中。
大選激情過後,生活回歸平靜,民生議題持續成為熱門話題。經過幾年的多空交戰,升斗小民最關注的就是逐年攀高的房價,在2024年到底會不會下跌?
受惠政府打房政策以及新青安貸款等利多,房市去年下半年開始加溫,自住買氣穩定加上建案的大量完工交屋潮,以六都來說,去年全年買賣移轉量合計約23.6萬棟,年減3%,若計算全台,業界預估挑戰連續五年站上30萬棟的紀錄,雖然也比去年少一些,卻仍看好今年買氣持續。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認為,去年房市前高後低,今年則是前低後高,下半年買氣將比去年下半年的買氣更佳。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指出,新政府可望推動或擴大「百萬社宅、青年貸款、租金補貼」,藉以壓低房價、刺激買氣;然而,在工料成本雙漲的情況下,房價恐續升。
住宅價格指數創高,但漲幅收斂
房價高居不下是個殘酷事實。永慶房屋彙整新北9個討論度較高的重劃區,根據實價登錄資料分析房市表現,其中,新店的央北重劃區平均單價68.4萬元,高居榜首,較新店區整體均價高出46.9%,堪稱「新北最貴重劃區」;新莊的頭前重劃區平均單價則是56.3萬元,也比新莊均價高出28.7%。
不過,內政部最新公布的住宅價格指數,或許可做為房價可能下修的指摽。
內政部1月15日發布2023年第3季住宅價格指數,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133.18,再創歷史新高,從2018年第三季以來,已連續上漲20季。
雖然價格指數創高,但內政部表示,觀察年變動率趨勢,去年第三季年增5.42%,較前一季年增5.51%微降,而且全國住宅價格指數年增率自111年第2季高點10.27%,已連續5季下修,顯示房價漲勢持續趨緩。
量、價、買氣收斂,專家:房價上漲動能看不見
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的觀察則與去年相當,因為資金緊縮、買氣弱、無量的市況依舊,綜觀今年的房市買氣,只剩地段、環境、可及性好的產品會受到青睞,政府的房市政策如果沒改變,目前看不到房價持續上漲的動能。
顏炳立認為,今年還是自用市場為主力,地段及供需決定去化速度及價格,自住的買家不要被市場似是而非的術語所影響,「天花板、創高價」都是行銷廣告,購屋者要學會等量、等價、等買氣。
2016年,顏炳立預測房市會緩跌4年、盤整4年,觀察去年第四季的房市,量、價、買氣都已經開始收斂,房價跌幅不大,量縮甚至比價跌更明顯,也就是說賣方價鬆動、買方仍觀望。
即便是預售市場,顏炳立也預料今年會「量價背離、成交量縮」,並且持續到年底;如果聯準會再升息,加上囤房稅上路,市場可能會出現拋貨潮,房價就會開始鬆動,但建商可能資金周轉不靈,市場陷入「價崩」危機,房市風險瞬間拉高。
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和顏炳立的意見相仿,他直言,除了爆發台海危機,今年的房市價量基本上將是「由多轉空、以盤代跌」。
對於2024年想購屋的民眾來說,住商不動產執行總監徐佳馨月前接受《遠見》採訪時也提出建議,不要執著於熱門區域,才不會承擔過大的財務壓力,也可以善用新青安等政策性貸款,「但千萬不要超額購屋。」
徐佳馨認為政府可以換個角度思考,與其把房價打到底,不如解決民眾「住的問題」,例如增加供給、提供更多租賃資源,或是健全租屋市場等方向著手,或許更能發揮實質效益。